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已成为汹涌潮流的世界形势下,认真总结我国对外开放九年的历史经验,作到改革与开放相结合,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所在。世界近代史上曾出现多起后进国家实行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制度与文化,享受所谓“后发性利益”,跳跃性地赶上先进国家的情况,如英国赶超荷兰、美国赶超英国、德国赶超英美,战后西欧、日本的复兴与亚洲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在,全国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注重这一课题的研究,科技、经济、社会领域的领导干部在实践中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必须将三者协调发展摄入自己的决策视野。纵览世界,通观全国,这一课题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源地,逐步扩展形成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劳力资源、科技知识,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这三大资源的产生和充分结合,依赖于社会经济整体结构中各环节在良好协调中相互开发和交流。笔者把各环节与整体的关系,列成社会经济循环模型(见图1),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有三个功能,(1)扩大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开发着自然界的有用性,使自然物质成为可被用来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2)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3)生产新的知识补充和更新教育内容。教育通过传授科技知识,为社会经济生产劳动智力。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生活消  相似文献   

4.
<正>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也就采用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政府从我国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它将成为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5.
一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以科技、经济、人口为链条的三次大循环和两次三重模式转换。第一次大循环始于人类社会的起点,终止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前。循环链条为:古代直观科学手工工具——物质资料准简单再生产——人口准简单再生产。第二次大循环始于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止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循环链条为:近代实验科学机器系统——物质资料准外延扩大  相似文献   

6.
系统动力学是50年代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其突出特点是强调结构研究,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系统的问题,特别适合于进行长期的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分析,被称为“战略与策略实验室”。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为特征和长远发展动态,是进行区域研究的极为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是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区域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如下问题:(1)在人均消费水平稳定提高的情况下,寻求合适积累率。在不同积累率条件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技、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协调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并关系到教育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论文从分析教育、科技、经济系统的协调作用入手,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剖析了影响教育、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构,给出了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国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它反映了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科学技术工作的正确方向,得到了举国一致的拥护。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包括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远规划,改革经济管理和科研管理的体制,改组经济结构和科研体系,以及采取一些新的行政、经济、立法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试论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大会有关精神,深入实施我市科教兴市战略,加速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紧紧围绕我市1996年的政府工作计划和市科技大会提出的"抓好科技信息资源开发,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速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各级领导和产业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为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本文就目前我市的科技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当前科技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搞好我市的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提出很好的建议与对策,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1.
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技与经济脱节,是困扰科技界的两个严重问题。科学研究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研究的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选题和发展重点也应首先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基础研究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支持基础研究的良性循环,使基础研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在科技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使科研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如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强调教师和科技人员树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意识,从课题的立项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激励和保证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为了加强教育和科研单位与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派出教师到地方或企业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或顾问,与生产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有的还组织青年科技人员和学生到农村或企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这样既直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有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还在农村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科技示范基地,从而加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承包等活动,为生产排忧解难,也是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论来看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含义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要看它的科技、经济与社会之间是否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经济增长问题,而是科技,经济与社会的三位一体、协调前进,最终达到整个社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期刊与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期刊的现状与科技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期刊的现有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同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科技期刊的整体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使科技期刊更好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透过十年教育改革,我们发现,农村教育系统内部三块教育的改革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没有形成经济、科技、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农村改革的深化。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经济、科技、教育三者的内在结构和运动规律,探讨“经科教一体化”的合理内核及运行机制,促进农村教育练合改革与经济、科技改革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密切结合、协调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联系。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相似文献   

16.
科技投入是科技活动的源头,是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建立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根据测度综合水平与回归分析结果,利用所构建的科技投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进行定量测算,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正>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就必须要认真研究教育、科技、经济的内在联系,找准这三者的结合点,以有利于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一、协调发展的微分动力模型区域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通常呈现出“S”形发展模式,而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蕴含有各自的发展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性。这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过程可以用如下的微分动力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重任。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快速成长离不开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