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地方台自办节目该走哪条路线?是千篇一律、随波逐流,还是独具特色、另辟蹊径?这是目前摆在我们媒体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千篇一律地办节目,其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狭窄,导致听众不断流失,发展举步维艰;而自办节目与地方城市特色相结合,发挥优势,打造品牌,走特色化道路,就一定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节目改革的深化,如何因势利导提高听众参与广播的热情和参与水平,以保证节目质量?笔者认为,研究这一课题的核心是“引导”二字。古语说的好:“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目前的广播节目改革,普遍受到广大听众好评,吸引了听众的参与。听众的这种参与,是被节目创新所吸引,对新的播出形式产生兴趣。应该看到,听众的这种参与是浅层次的,参与有时带有盲目性,有些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我们广播工作者面对史无前例的听众参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及具体操作上的准备,有时在某些方面还缺乏组织和引导。我们如果不加引导,可能加剧听众参与上的盲目性,长期下去,听众会觉得参与乏味、单调,一度高涨的热情不久会低落下来;我们如果不加引导,各层听众的真实信息反馈就获取不到,办节目很可能缺乏针对性,偏离听众,有些节目长此下去反而会失去听众。一句话,加强听众工作,提高参与水平,关键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好听众参与广播热情呢?  相似文献   

3.
英国独立广播公司是私营企业,经费由一些公司提供。它的重点不在娱乐方面,而在于商业广告,为听众提供知识和指导。它有一个全国广播电台和19个地方台。它的广播别具一格,是让听众直接参加的办法。这可算广播事业中的一项革新。听众参加节目的方式是用“来电话”在节目中提问题或发表谈话。每天,它都有几小时让听众打电话到电台,由他们直接提出有关政治、经济、时事、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人们称为“公众交换意见节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节目改版已成为电视人互相问候时的口头禅——“改了吗?”,然而纵观各地方台的节目改版,总的来说,对单个节目(栏目)的设计和操作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说精心策划。但是,少数的优秀节目并没有带动整个频道的收视效果,有时反而会出现被“埋没”的遗憾;相反,有的并不是最佳的单个节目,在一组镶接较好的栏目和适当的时段中播出,效果却比预料的要好;而同一个节目在不同的频道或不同的时段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节目整体传播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广播的滚动新闻、热线直播让受众耳目一新,成为广播载体变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而这一切目的都是充分调动听众的参与意识.事实证明:听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越高,反应越热烈,这样的节目才会成为电台的名牌节目.如何调动听众  相似文献   

6.
李强 《视听界》2010,(6):119-119
地方台的广播主持人还没有像万峰这样能红遍全国的。90年代起,他在杭州主持的《伊甸园信箱》节目里,以犀利、愤怒、有时近于无厘头的言辞,解决听众情爱困惑。  相似文献   

7.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社会论坛》节目是一个让广大听众直接参与的热线节目。它固定时间,让听众通过电话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同步播出,这在国内广播界尚不多见。一年多前,刚刚开设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是捏着一把汗的:这个节目用普通话主持,而广东是方言区,电话还未普及,听众打电话来又不是为了点歌、做游戏拿奖品,也不是跟主持人谈心,而是正儿八经地剖析、讨论社会问题,会有听众打电话来吗?如果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机制与深化广播改革李力节目主持人是直接参与节目策划、组织、处理和播出,并处于节目中心地位的人。到目前为止,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综合台到系列台,几乎没有哪一个台没有主持人。其中有不少主持人很受听众欢迎甚至成了听众心中的明星、偶象。可以说,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9.
如今,电台非常流行“坐台”节目,有的电台甚至半数节目都属于这种样式.虽说电台因此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培养了部分消费对象,但广大听众对这种节目形式感觉如何呢?作为视听众为上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直播形式在一些地方电台的广泛运用,增强了广播的活力,消除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感,广播在听众心中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在听众欣喜地拨打热线参与节目时,广播剧却不知不觉地在许多电台销声匿迹了.笔者以为,作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该被一些地方台淡化.  相似文献   

11.
地方电视台节目的细分与央视的频道专业细分不同.地方台在与央视相同的收视群体面前.观众的第一形象就是“XX电视台”,而不论你是新闻频道还是都市频道。地方台不同的频道对强势的央视、卫社来讲,只是地方台这一“频道”的不同播出时间、不同播出频率、不同的播出地方。因此,地方台的专业细分更多的是在“一个台”单元内节目的细分。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导向作用。与中央台相比,地方台既没有采访的大空间,也缺乏有轰动效应的大题材,更没有以先进技术设备为后盾的大制作,地方台要办好新闻评论性节目,必须另辟蹊径。福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观察》栏目创办以来,深受听众喜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的体会是:县级台  相似文献   

13.
刘玲  闫芳 《声屏世界》2014,(12):24-25
<正>民生栏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突显出来,如省台和省会城市电视台一般在同一个城市,这就会出现一个城市有三四个民生新闻栏目的情况,导致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民生新闻关注的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就使得节目琐碎化;有些地方台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一台电视机可以收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频道的节目。观众手握遥控器,几乎每次打开电视机,都要来一次频道大索检,从中选择最爱看的节目。中央台及各省级大台的新闻节目,纵观世界、放眼全球,站得高,看得远,而且播出信号好。而地方台的新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要逊色得多。因此在不少同志的思想上存在着“地方台的新闻节目还有没有必要再办下去?”的疑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遵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本地实际”办节目的宗旨,地方台新闻节目还是大有作为,而且也能像大台那样,赢得观众,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戏曲大家唱”节目,从它的前身“京剧茶座”算起,这个节目已经办了快有十个年头了。十年中,电台向听从推荐了众多的、遍及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业余戏曲爱好者,录制了他们的大量唱段。现在,这个节目在广大爱好戏曲的听众中,已经较有影响,被听众来信誉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一方沃土”。  相似文献   

16.
在’96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有这样一种看法:“未来广播发展将以新闻改革为龙头,以夜话和音乐节目为两翼。”这一看法将“夜话”节目视作电台非办不可的节目,恰巧与“电台不应该再办夜话节目”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后者的出现原因在于有的电台夜话节目粗制滥造,缺乏吸引听众的魅力,甚至成了闲聊、漫谈、废话连篇的节目。人们不愿让这样的节目充斥空间、占领时间,渴望听到高质量高品味的“精品”。那么,未来的广播发展中有没有“夜话”的一席之地?听众究竟需不需要夜话节目?我以为:以夜话为主的“情感交流节目是…  相似文献   

17.
法制节目以其报道案件为主要内容而具有特殊性,有时会形成一种所谓的“媒体审判”现象,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既误导了公众,也对法官的审判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所以,电视法制节目特别是地方台法制节目,在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听众信箱作为一个独立型的服务节目,在我省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凡是办得好的,大体上有以下特点:节目独立,对外挂牌;服务内容广泛;节目在编排形式和播出方法上有所创新。形成一介为听众回答问题、解答疑难、交流对话、释疑解惑的一个窗口.具体分析这几年我省各地参评的听众信箱,内容大体有五个方面. 一是针对听众在法律和政策方面提出的问题,对听众进行法律和政策教育。象大荔县站通过信箱回答听众“不种粮食,拿钱顶公粮行不行”?“想办工厂,在承包地里盖房许不许”?米脂县站通过信箱回答听众“自己办工厂,发展的规模大了,工人也多了,算不算剥削”?省电台回答听众“妇女改嫁能不  相似文献   

19.
广播谈话节目因其贴近性、互动性而广受听众的追捧。在各地广播中,特别在新闻频率中,一般都是分量极重的。由于大多是直播,很多谈话节目又略显粗糙,即使话题选择的不错,有时让人感觉不解渴、不到位,本来是顿好饭,却没有做好,很是遗憾。如何培养听众对谈话节目的高忠诚度,使他在几十分钟的节目中不走神、不换台?我以为,除了话题的选择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主持人的主持要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之外,独特动听的节目曲、制作精良的片花、新颖独到的节目编排等播出形式和手法也决不可小视,有时甚至是节目的点睛之笔。片花的内容大概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戏曲选段是文艺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是戏曲唱段经过编辑加工录制而成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每天都播出戏曲选段;县广播站的文艺广播节目中,也经常播放戏曲选段。如果把城市里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乡村中庭院堂屋的接收喇叭加在一起计算,收听戏曲选段的听众就不只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上千万、几千万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爱听戏曲选段的愿望,中央台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了《听众点播的戏曲节目》;各地方台也增加了戏曲选段的播出;戏曲选段唱片的出版数量也有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如此喜爱戏曲选段?如何充分发挥戏曲选段这一文艺广播形式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