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新闻写作的主题确定,作为教科书的《新闻采访学》中写得明明白白:必须“从杂乱无章、千头万绪的素材和现象中提炼出一个主题思想……只有在采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分析、比较、综合,提炼出一个主题以后,才是采访过程的完成。”书中还强调:“有的报道之所以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常常由于缺乏一个正确、鲜明、集中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开头,所以在写新闻的人里边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采访四两写”,来表明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说过一句话:“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当不好记者的。”那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有意地去虚构新闻,而写出来的东西却出现了失实的现象.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些无意的过失说明,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有一种很容易发生的现象常常被我们忽略:这就是新闻写作中的“异化”。 一、关于“异化”的界定 “异化”一词从哲学意义上讲,指的是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这里,主要指的是自然信息的摄取、素材与体裁的选择、新闻写作的具体操作过程等将自然信息转化为新闻信息时,由于作者自身的原因,而导致的新闻的失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信息走样。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你有什么好点子?”“这个点子不错”等等。什么是“点子”呢?“点子”,就是主意,即在采访写作中,触物于何方?立意于何处?寓理于何事?落笔于何点?“点子”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体现,它的实质是:从哪个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价值,才能充分地表现新闻价值。“点子”表现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但在采访写作中又表现较为突出。“点子”在采访写  相似文献   

5.
我上中学时就喜爱新闻写作,入伍后就开始了业余写稿的生涯。多年的业余写作,使我扩展了视野,丰富了头脑,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10年突,我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160多篇,这是我业余写稿的“甜”,当然,我也尝到了新闻写作的酸、苦、辣。所谓的“酸”,来自一些人“酸溜溜”的话。写稿见报少了,有人会说什么“你不是写作那块料地!”所谓“苦”,是指采访写作要占用业余时间,偶尔采访不深入,还会使稿件中人物、事件、数据有出入或失真,各种压力就会接覆而来。所谓“辣”,就是稿件写得太一般了,也…  相似文献   

6.
采访札记,是近十几年来在新闻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报道体裁。所谓采访札记,其特点是“札记”二字,要求把新闻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择要记录下来。这么说,并非是有闻必记,也得提炼出一个报道主题去写作。它的写作虽然接近记者来信,但从组织结构到文字表达又有不同;有些类似通讯写作,不过也有区别,没有通讯写作那样的规范。近些年不少报纸上还出现采访笔记、采访杂感和采访见闻录等写作形式,从写作的基本要求来说,均可归入采访札记这类报道体裁之内。采访札记这类体裁,一般多属于问题性报道。它的写作,关键之一是选择能引人深思的新闻事实(包括新情况或新事件等)。  相似文献   

7.
第六章采访的性质一、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新闻采访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工作,以及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关系,从而树立一种观念,要搞好写作,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要搞好采访,就要按照采访本身的规律办事。学完本章后,做过新闻工作的同志,可联系自己的采访实践,从采访与写作的关系角度,看看自己是否处理好了,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没有做过新闻工作的同志,可回顾一下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调查研究究竟做得怎么样,还可以从“假如我是一个记者、通讯员”这个角度,  相似文献   

8.
读了《捕捉新闻灵感十法》,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新闻灵感”? 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灵感”是记者或通讯员在采访活动中为人物或事件所感染,产生强烈的写作激情和欲望,并且迅速明确主题和写作思路的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相似文献   

9.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重点是介绍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新闻内容,好的新闻内容是通过成功的新闻采访活动获得的。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才能有成功的新闻写作。这是采访和写作关系的一般道理。当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也有了好的新闻内容,没有写出好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情况分析,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也是产生好新闻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但从一般的道理来说,新闻采访,占有材料,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而写作是加工工程。好比做米饭,大米是基础,烧饭的方法、技巧是加工制作。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说法。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2.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申玲玲 《军事记者》2008,(11):30-31
新闻传播是一个线性工作,采访、写作、编辑、传播、检视是它的典型过程。而采访在其中举足轻重,业界流行着两句行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正是对采访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的精炼表述。  相似文献   

14.
郑健 《军事记者》2008,(7):49-50
这个“老调”应该“重弹” 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萨空了先生提出:采访决定写作。持同样主张的陈克寒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献给敌后青年记者》一文中说:“从一般原理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那么从新闻观点上出发,便应该是采访决定写作。”他是“采访决定写作”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朱幼棣 《新闻记者》2001,(12):51-53
1新闻写作上有许多定式 ,有许多规定 ,许多限制。标题制作、导语写作到结尾 ,不管“金字塔”还是“倒金字塔” ,有些似乎永远无法摆脱。从学院式的教程对新闻写作技巧上的拆解 ,到通讯员面目相似的来稿 ,定式无处不在 ,简单实用 ,驾轻就熟。几代新闻工作者打磨出来的无坚不摧的“利器” ,可以叫“新华体”或者其他什么体。它把新闻 ,特别是消息采访写作 ,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简单劳动 ,记者变成了工匠。———有一个新闻界过去常用的词“练笔” ,现在听起来就像砍柴人磨刀或木匠锉锯。采访技巧似乎越来越无关紧要了。被采访单位往往都要…  相似文献   

16.
关众 《新闻传播》2012,(9):89+91
财经新闻,作为新闻学当中一个较新的门类,在采访与写作方面,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新闻门类的特殊规律。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由其功利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一本质属性,导致了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采访时,最需要采用"借嘴"的手法;所采写的内容要力求准确、客观;注重搜集和运用故事。  相似文献   

17.
立足“说话”采写新闻,就是为了“说话”采写新闻,就是从“说话”出发去采访、去写作,就是把新闻采写的着眼点放在表达意见、观点、思想、倾  相似文献   

18.
从大学的毕业实习到进工作单位开始正式的记者生涯只有近一年的时间。要说进入新闻圈后,什么是感受最深的,那就要算是采访中的“第一关”约人了。 记者的工作无非分两个部分:采访与写作。写作以采访为先,采访又以约到采访对象为先。而这正是我觉得最难、最费周折的。 以前,新闻媒介还不多的时候,作为一个省级党报的记者,要采访一般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据说只要一个电话便可以了。而如今,媒介多了,竞争也激烈了,往往一个新闻事件,总有十多家新闻单位蜂拥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新闻写作来源于成功的采访,这已经成为新闻业中人士的共识。新闻界的前辈们曾有“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七分采三分写”等论断。但如何取得采访成功,新闻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览中外“大家”的采访,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都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报告文学是以具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的,不允许虚构,所以报告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大量的事实为基础。因此,采访——掌握事实,对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的确定,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1.领导指定任务;2.编辑部命题约稿;3.得到信息,个人发生兴趣(听别人讲或见到报纸上的消息);4.偶然发现,追踪采访。这四种情况,无论是哪种,在采访前都需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写?采访对象是否具有“新闻性”或“新闻价值”?其典型性在哪里?同时代脉搏的联系是什么?能否构成文学作品?领导指派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