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钱柳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63-164
现代社会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渐减少,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而在笔者所在班级也存在这样一些孩子。因此,笔者根据班中两个特殊孩子的事例,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成因,同时提出了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对策:转变教师角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培养学生实践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吴琼  陈亭亭 《考试周刊》2013,(1):160-16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的交往。在校期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剖析转型社会大学生之间交往的心理障碍及表现形式、特点、产生成因和转型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消除转型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提升幸福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和就业,还有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心理障碍,提出了跨越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魏爽 《文学教育(上)》2009,(11):149-149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大学生可以通过掌握一系列心理策略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秘书在人际交往中易产生心理障碍,着重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秘书人才如何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探讨其成因和心理调适的方法,进而提出有效对策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能力障碍、人格障碍等。大学生可以通过掌握一系列心理策略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中学生克服和排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当是中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障碍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本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蒋燕宾  李静 《广西教育》2009,(18):25-2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结合心理素质训练课探讨怎样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是大学生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重要保证。章分析探讨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廊坊市不同高校276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素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在人际素质、个性素质和归因风格分量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个性素质、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和应对风格分量表上,不同年龄段的青年教师差异显著;在人际素质分量表上呈现出专业的显著性差异,理工类和艺体类青年教师得分均高于文史类教师。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0-2011年使用SCL-90量表调查普通中学教师的76个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报告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全面考察21世纪前12年我国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与亚群差异.结果发现,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金华等的全国常模,躯体化、焦虑、恐怖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唐秋萍等的合并常模;后6年,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上升;女教师焦虑与恐怖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教师;除人际敏感与偏执外,兼任班主任的教师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班主任.可见,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须特别关注女教师与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金华等1986年的常模与21世纪的教师已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学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层随机取样法,从郴州市27所初中抽取245名教师,采用SCL-90量表和学校人际气氛量表对他们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生活在不同学校人际气氛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在健康的人际气氛环境中,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越于不健康的人际气氛;(2)学校人际气氛中的友好往来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的各因子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反,疏远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的各因子有正相关,特别是与强迫、敌意和恐怖等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3)学校人际气氛中的亲密、团结、互助和凝聚力因子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各因子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95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功能及发展。结果显示,教师的工具性帮助和提高自我价值功能、朋友的相互做伴和亲密功能、母亲的理解功能、父亲的安全和保护功能在各功能中排名第一;教师的工具性帮助功能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初二年级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变化期,朋友的相互做伴和亲密功能未能统一,出现形式与内容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试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心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际关系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当代大学生能否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往往因为没有掌握恰当交往的心理策略而引发种种问题和心理障碍。思考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基本心理对策,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experiences on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between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fourth-grade students were compared. Fifty-one students were assigned to conditions on a stratified random basis controlling for handicap, ability, and sex.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one instructional unit for 45 min a day for 16 instructional days. Behavioral measures were taken for cross-handicapped interaction within the instructional situation, during daily free-time periods, and during a postexperimental problem-solving situation with new peers. A number of attitude measures were also give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istic ones, promote more cross-handicapped interaction during both instructional and free-time situations and more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between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教师角色认知、稳定愉快的教育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坚强的教育意志,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工作压力大,负担重,人际关系的障碍,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心理疲劳、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主要从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师个人的心理调节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直接或间接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所影响,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已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在阐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现状。缓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要改变认知,正视压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尊量表(SES)为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300名教师及普通本科院校15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总体而言,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就其自身而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问题(中度以上)检出率比较高的因子为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个体身心疾病或人格缺陷以及职业倦怠等。目前,传统的“诊治式”的教师心理健康应对策略“治标不治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要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说来,可通过增进主观幸福感、开发心理潜能、增进自我效能感等途径,促进教师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克服职业倦怠,并由此带动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实现师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