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一、观念引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预习意识1.改变教师观念。我国教育受传统思想和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是教学功能的一种经典表述:教学,理所当然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通过老师的讲解将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进入其大脑,使学生成为贮存知识的机器、"克隆"知识的载体;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其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抑制。另外,很多教师存在着对英语预习的认识偏差,譬如怀疑学生的预习能力,或认为学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去预习,也就从不布置预习作业;还有一种就是"笼统型"的任务,教师口头说一句:"回家后把  相似文献   

2.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的体会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而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自学的习惯,变“学会”为“会学”。 从1985年,我就开始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我的作法是:“一引二扶三放”。这即是先由老师教自学方法,老师写预习提纲,再指导学生逐节预习,并让他们学习自己写预习提纲,待其熟练以后就整章预习,并自己写出归纳总结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我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要学会预习。预习包括对全书的预习和对每一课内容的预习。学期开始,拿到一本新书,先要看一看说明,明白本书的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文内容的预习要在每次老师讲课之前完成。预习时应通读全课,清楚本课讲了几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下面又有几个小问题。找出重要的知识点,若能进一步分析问题间的内在联系更好,若不能,则上课认…  相似文献   

5.
数学"问题探究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着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军事上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说,此话用于学习上也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只有自己先通过预习,才能初步弄清老师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和自己对这一内容存在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有选择地集中精力去听.主动地去学,而不会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让学生预习,教师不能只是丢给学生一句话:"大家去预习."而应针对预习内容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提纲要能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尽量能让学生看得懂,使学生能学有所依.长期坚持,形成预习习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学生:老师,我利用开学前的一段时问,预习了高等数学(一)的前三章内容,有几个问题不清楚,向您请教。老师:学习高等数学听讲前的预习是很重要的。通过预习才能使听课有针对性,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别注意老师的讲解。这样学习才有主动性。你这种做法很好,要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从事语文课教学,通过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以下思考,能与大家共同研讨。一、要狠抓预习这个开端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有如下优点。(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维会集中和活跃。听课时,强烈的表现欲和对自己的解答的求证欲促使他们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和参加讨论交流,整个过程都会兴奋、主动。  相似文献   

8.
一、课前教学设想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学重心由老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2、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编制"预习学案"。学生借助"预习学案"先开展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  相似文献   

9.
预习不能代替课堂上深入学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老师不能把检查预习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预习只能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做铺垫;预习是为了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课堂教学才是学习理解并升华知识的主要过程。课外学习不应当成为学习的主阵地。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碰到问题本应在课堂内解决,教师却经常要求学生回家后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下课后讨论或不同的意见下课后再提等等。这样做其实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的功能。课后练习不能说没有什么用,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讨论,对学生进行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分之一"教学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先预习,老师再点拨,最后来消化,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自学能力. "三分之一"教学法是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预先思考.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进行学习的复习与总结,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13,(4):21-22
1.“预习一听讲一复习”三环学习法 有经验的学生总是在上每节课之前提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认真看一遍,并做好预习记录.标明哪些地方不懂或一知半解以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就不会太费力了.同时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预习的不足.哪些地方重点、难点抓得不够.在下次预习的时候更能抓住脉络.形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高效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的课堂,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相辅",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坚持面向全体,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知识传授向学习方法引导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解决问题策略延伸,三是由知识传授向创新发展智能延伸)。教师应改变满堂灌的陈旧教法,培养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一、积极主动地听课中学的课程并不好对付,在毫无准备(预习)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顶多只能懂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想要做到彻底理解,几乎不可能。真正所谓的“上课”,就是把自己事先做过或思考过,但又不怎么理解的问题,放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去求得解答的线索,然后再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这样你必须做好预习和复习。二、预习三部曲1.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上课时就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2.第二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3.第三…  相似文献   

14.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能力,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问答法教法运用得当,使传授知识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二为一,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应该包括两个过程,即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和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教法和学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同步研究、同步改革、互相协调、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提高质量、培养人才的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谈谈自己在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几点尝试。一、预习方法指导“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在学每课之前,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借助于工具书、生词表来有的放…  相似文献   

17.
“三环一线”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三环”是指预习———学习——练习三个环节;“一线”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智能。一、首先要抓好预习的环节,培养能力,发展力预习是学生自学将要讲授的课文,又是对课初步感知的过程,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课文中的字、可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掌握读音与用法。学生在掌字词的过程中,可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根阅读提示的要求去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文体的文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记叙文…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克服"单方面教"的痕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工夫。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所要讲的内容,并布置以下问题:(1)本节内容与前节内容的联系,或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的联系。(2)本节讲授的主要内容。(3)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通过预习发现的疑难问题。同时要布置学生预习实验,让学生猜想会  相似文献   

19.
养成预习习惯十分重要。预习是指在老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学生根据需要自主展开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预习的目的是在老师授课前,学生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有疑难和问题,从而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掌握该阶段的学习内容。预习是课堂学习的“起跳板”,有了它,学生在课堂上将会跳得更高、跳得更远。  相似文献   

20.
1.预习阅读预习阅读就是学生在老师授课之前事先阅读相关课文的一种阅读。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学生在阅读之前要拟好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能够在阅读后对问题作出解答。这样的话,在上每节课之前,学生就能够知道本节课老师要教些什么内容,并且能够找出自己在阅读时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