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2.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的□袁中学杨春威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现在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学校...  相似文献   

4.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知活动出现,并且与认知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5.
在特定的体操教学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种种关系和联系,主要是通过情感活动为中间媒介而实现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切身体验和反映,这种体验和反映则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情绪总是不同程度地表现着某种情感,在体操教学中,情感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基础,并随着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断变化表现出如下主要效应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怎样上好一节课这已是老生常谈了,但我们觉得,过去在谈及课堂教学时,人们比较注重知识传授,而常常视情感交流这个层面。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也是对观实的一种反映。不过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人的一切活动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对人的活动也有一种支配作用。行为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或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则会使人改变行为的趋向。一堂课教师讲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或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孙德成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怏、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倒啤酒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读课题的理论界定 1.何谓情感、情感教育、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 按照心理学的要求,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是这三个方面的统一和整合,它们反映了心理过程的不同侧面。认知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形式。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内心体验。情感通过主观体验来反映人与客观事物间的关系,情感伴随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认知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使其情感发生变化。历史学科情感教育,则是通过  相似文献   

16.
情感与意象问题,是文艺创作,审美心理活动中的核心问题。所谓情感,是人们感受外界而引发的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理态度。情感活动总是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着,但情感的发生又有着与认识过程不同的特性,它不是直接对客观对象本身,而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某种关系的反映,表现为对待客体对象的一定的主观态度和主观体验。情感作为审美主体的一种内在体验,必然有它渐渐深化的运动过程,也会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持肯定态度时.他就会感到愉快、满意和热爱等,持否定态度时,就会感到厌烦、愤怒和憎恨等。心里学研究表明,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有关,人的主观情感是可以适时调整的。本所论说的情感分配是指情感主体由于其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情感投射的差异现象.如当客体满足了情感主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时.主体就会对它投射贬斥、厌恶和冷落等情感。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20.
赵新华 《山东教育》2004,(26):42-42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慌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