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辅助教学,所以在初中历史和社会的教学课堂上,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让历史和社会的课堂回归生活。通过研究生活化教学运用的必然性和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从四方面提出生活化教学在历史和社会科目中的运用策略,旨在提高历史和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育回归生活,课程回归生活"是当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一大趋势.构建高中历史生活化课堂应做到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氛围生活化,通过社会考察、主题研究、乡土资源、开放辩论等方法来构建生活化课堂,缩短理论与实践、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这也是历史教学科学性和现实...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生活化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贯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在日常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在以下方面具体运用:生活化的导入,成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桥梁;课堂内容生活化,打造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采用生活化的历史评价方式,全面促进学生成长。生活化教学是历史课堂最优化的资源,是新课改和历史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也是教师的一份使命。  相似文献   

4.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也就是说生活化的课堂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立足生活,从身边生活实际提炼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感悟升华后付诸于行为,最终回归生活。着重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的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5.
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就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观,浅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在历史课堂中。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历史知识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片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本文作者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历史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的路子.作者以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对历史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从新课引入、教学组织形式、情境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策略探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惠英 《考试周刊》2015,(3):119-120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必须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方法。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使用案例阐述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要从理论教学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道德理论知识,与此同时,道德理论课堂的教学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既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也推进学生在生活背景下主动地开展道德实践。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以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治课程基本理念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其构建的基础。目的是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应当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必须注重"生活化"教学。因此,在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提高认识,在认识中再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中构造每个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金花 《学周刊C版》2023,(7):133-13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无趣之感,而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教学生活化实现的途径:注重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落实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相似文献   

11.
教育源泉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生活是历史与社会的基础、渊源,离开生活,历史与社会课成了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给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本文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分别从课前准备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课后延伸生活化三个角度,着重论述了历史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构建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有效途径,是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教师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创设生活情境,充分挖掘各种生活化教育资源并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这不仅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更要确保学生能够将学科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细化阐述。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以生活作为本源,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历史与社会课堂走向"生活化",使其深深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时志华 《考试周刊》2014,(65):120-120
高中政治新课标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本文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综合梳理有关思考与实践应用策略,提出以生活化为切入点,打响课堂教学的第一枪;积极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积极开展课外实践,进行生活化课堂延拓。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需要,本文从课程导入、课堂氛围营造、教学素材选择、课堂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情境创设、课堂知识巩固、课后作业布置六方面就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通过生活化教学,让生活融入生物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8):8-9
新课改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尝试用生活化教学来改革教学课堂,以期望加强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在这一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侧重于把生活引入课堂,却忽略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实践性意义。文章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尝试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真正走出课堂的实践途径,努力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出传统课堂,走进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