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应  相似文献   

2.
<正>一、复习目标(1)通过分式化简及解分式方程的训练,熟练掌握分式计算的技巧.(2)通过解分式方程含参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二、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根据章节内容结合自己对章节知识的理解,画出章节思维导图,并标记好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宽松课堂气氛,注重求异质疑,方法渗透,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猜想,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智慧.通过以下策略的实施达到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理;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渗透数学思想,优化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常反思,学会自我评价;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准等.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和条理性、提升数学品质、发展数学思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分类思想在图形中的应用案例,启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和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分类习惯,促进解题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11.2.)一、教学内容分析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可遵循以下6点策略:(1)系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步的建模思维意识;(2)精选和解剖优秀的赛题与参赛作品,培养双向翻译能力;(3)讲授建模的具体思维方法,培养解模能力;(4)类比引导,培养观察和猜想能力;(5)立足教与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加强训练,培养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2、3页插图。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说话,引导学生看图或实物数数,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数数能力。2.适当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放大的插图,录音机、小棒等。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推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数学心理素质等。教师要利用生活常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逐步提升数学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数学基础知识,还应给初中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创造能力,促进初中生全面的发展。详细探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在数学教学时融入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正如比利亚提出:"掌握数学意味解题."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在新课标实施下,对解题教学的反思,探索在解题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提高解题教学的效能.本文将通过教学实例阐述解题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通过研判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调控解题思路,反思解题过程等方面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将数学建模融入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可借鉴做法、依据等,最后得出结论:现阶段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高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打造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需的应用技能.而在范永利等编著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与训练》中曾说到"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数学概念、原理及规律的联系和本质,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几段文字在提醒着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渗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叙述数学建模概念与数学建模思想,结合实例,提出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步骤和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运用”正式列为课程学习内容,试图通过课程的形式,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相关素质的目的.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实与理念之间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实践与综合运用”这一领域无人问津,形同虚设.调查结果还表明,农村学校新课程的师资相对薄弱,又缺少课例和方法上的借鉴,教师们操作起来难免有一定的困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例与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两大块.1.开发活动资源与活动课例(1)开发活动资源.我州90%的小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以农村为背景的数学活动资源是开发的重点.(2)开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例.主要通过课例描述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经验,探讨活动选题、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编撰“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案例”集.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相关能力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兴趣性等活动特征,使其在培养学生相关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本课题主要探讨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如下能力: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处理问题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思维,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教学思想的渗透,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给定的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数  相似文献   

18.
逻辑思维能力既是学生掌握数学的主要工具,又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动力.教师可通过巧设练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实际生活,强化思维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合理地训练学生的基本逻辑能力和思维,才能合理地展开课程教学,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教<向沙漠进军>,是按"大语文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的要求来设计,制定了几个目标:(1)学科教学目标: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当然也得能经受"应试"的检验.(2)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目标: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3)情感感染目标:使学生树立环境生态方面的忧患意识,从而自觉地为保护环境生态尽力.(4)终身发展目标:正如新课标所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数字世界"儿童数学课程是在新皮亚杰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旨在培养儿童数字感知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发展儿童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使其获得数学学习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能力.该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向儿童呈现了五种数字表征形式,即实物表征、图片表征、排列表征、高度表征和循环表征.该课程给当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一定的启示:(1)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2)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数学方面的元认知技能.(3)数学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4)数学课程的设计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