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期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和满足方式将直接关系着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探讨了幼儿成长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确认识幼儿需要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策略,如充分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延迟满足、给予无条件关爱、自由选择成长、保护好奇心等。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自我表现需要是幼儿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价值,以求得他人的肯定与传扬的一种需要.自我表现需要的满足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成功应对各种情境的动力来源.人们通常将自我表现仅仅当作一种能力甚至是技能来培养,而忽视了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幼儿园应创造条件,满足不同能力层次、不同性格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进而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4.
莫源秋 《教育导刊》2009,(10):25-27
自由自主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应该努力为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以便能满足幼儿自由自主的需要.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是提升学前幼儿音乐教学活动趣味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分析、探讨学前儿童教学游戏化内在机制的过程中获知:学前儿童音乐游戏化的关键,是在基本满足幼儿确实性需要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成长性需要。  相似文献   

6.
幼儿都希望在同伴和老师心目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幼儿经常获得成就感,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能自信地应对各种困难.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成就需要,努力满足每个幼儿的成就需要,进而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而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的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对愿望与情绪之间关系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心理和生理需要)出发,考察了90名3-5岁幼儿对愿望是否满足引发的情绪认知,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幼儿都能理解愿望满足将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2)他们对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的认知要显著差一些,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理解依赖于需要的性质;(3)在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相冲突的情况下,多数的3、4、5岁幼儿作出符合主人公心理需要的情绪判断.这些结果从愿望产生的根源上揭示出幼儿对基于愿望的情绪的认知发展,探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需要优先效应",扩展了当前对幼儿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认识,对父母的育儿实践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蔡潇 《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71-272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应该说,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的过高使幼儿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心理需要的特点,强调认识幼儿心理需要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实现幼儿心理需要的方法途径,以期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从创设满足生命安全需要的课堂环境;创设满足爱与归属的课堂环境;创设满足自由需要的课堂环境;创设满足游戏需要的课堂环境来谈,最终创设能够满足幼儿各种需要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