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亮 《收藏》2012,(8):54-61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是中国陶瓷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旧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龙泉青瓷烧造技术精湛,产量巨大,窑址遍布浙江省瓯江两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第。  相似文献   

2.
刘金成 《收藏》2012,(11):57-61
龙泉窖因生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烧造历史较长,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窖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龙泉器物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  相似文献   

3.
马起来 《收藏》2006,(10):75-75
宋代制瓷业发达,烧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器。如北方六大窑系之一的耀州窑产品,既具有经济大方,朴实耐用的特点,又兼顾到审美的要求。这件青釉印花碗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贾麦明 《收藏》2001,(5):33-34
耀州窑位于八百里秦川北缘,陕北黄土高原南端。这里盛产树木、煤炭、陶瓷土等。早在东晋,这里就开始烧造陶瓷,至唐代进一步发展,五代至宋达到顶峰,金元开始衰落,直到明清其窑系仍在不断地生产,延续千余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窑址之一。  相似文献   

5.
钱汉东 《收藏》2008,(3):76-77
介休窑是山西中部宋金时期烧造水平较高的瓷窑,此后的元明清一直烧造,有长达千年之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三、绿釉陶瓷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溶剂的陶瓷传统釉色之一。汉代烧制的釉陶中即已出现铅绿釉。据目前所发表的资料统计,唐宋时期有以下一些窑口曾烧造过绿釉器。唐代时,湖南长沙窑烧造有少量的绿釉器。宋代时制瓷业空前发展,很多新兴的窑场在宋金元时期都烧  相似文献   

7.
庞洪奇 《收藏》2012,(3):36-43
河北磁州窑素以豪放洒脱的白地黑绘、精美流畅的黑剔花及浓艳热烈的金代红绿彩著称。从磁州窑考古发掘及笔者收藏研究的实际情况看,元末磁州窑主要窑场之一的观台窑已经停烧,而滏阳河流域的磁州窑烧造中心彭城窑经宋、元、明、清一直延烧至今。然而,其瓷器烧造不仅品种减少、装饰技法单调,而  相似文献   

8.
云外山水 《收藏》2007,(5):172-172
随着河南禹州钧台窑址新出土文物的不断发现,不少学者对“官钧北宋烧造”这一传统论点提出质疑,其实官钧北宋之说被中外研究者诟病已久,但一直缺乏实质性研究突破。在2005年禹州举行的钧窑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官钧”究竟是北宋还是元末明初烧造展外了激烈争论。上海博物馆专家介绍他们通过“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径器热释光年代技术”,对历年出上的不同钧窑标本进行年代测试,认为明初洪武时期应是烧造“官钧”瓷器最可能的时代。仪器限差为100年,即使上推,年份最早不过金代,绝对到不了北宋晚期,故宫和河南文物考古方面则仍认为“官钧”北宋之说有其道理,双方争论激烈,无法定论。  相似文献   

9.
耕生 《收藏》2010,(2):34-35
湖南陶瓷业历史悠久,距今1万余年前的道县玉蟾岩出土陶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大约在东汉中朝,湖南开始烧造青瓷,湖南已经发现东汉至清代瓷窑400余处,窑火绵延,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10.
寿州窑是我国古代烧造青瓷的著名窑口之一,按权伯华先生在《古瓷考略》中指出唐寿州窑在今安徽寿州。这里所指的寿州,即今安徽寿县、淮南市上窑镇等地。因为这些地区在唐代隶属寿州府,故名。  相似文献   

11.
马小青 《收藏》2009,(6):56-60
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国后,各地磁州窑四系瓶出土很多,国内外博物馆也多有收藏。近年磁州窑中心窑场之一的彭城镇在基建及筑路过程中出土了大量四系瓶标本,为四系瓶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关于生产四系瓶的具体窑口、烧造时代及“仁和馆”铭等问题,过去学术界与藏界多有争议,随着资料整合,目前学术界已倾向认为它们主要流行于元代,烧造地主要为磁州窑彭城窑区。  相似文献   

12.
林华东  陆玲玲 《收藏》2008,(12):50-56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而最早烧造青瓷产品的窑场就是越窑。越窑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规模最大,烧造时间也最长,其窑场主要分布在绍兴和宁波地区,因而可以说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很多人了解中国是从陶瓷开始的,以至于陶瓷(CHINA)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尤其是欧洲许多国家,把拥有中国陶瓷看成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早在8000年前便发明了制陶技术,是世界上最先烧造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邵玉兰 《收藏》2011,(6):78-81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为宣德时期创烧,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到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烧造达到顶峰。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  相似文献   

15.
尹青兰 《收藏》2014,(10):50-58
素胎瓷,是没有施釉就入窑高温烧成的瓷器,也有"生瓷"之称。素胎瓷在宋代的江西就多有烧造,并且烧造的窑口也不限于景德镇湖田窑,南丰的白舍窑、吉安的吉州窑等均有烧造,产品一般为佛教造像和随葬明器。北宋时期的佛教塑像多为素眙,或素眙加彩。如1966年拆除江西省吉安市北宋江仕澄塔(编者注:该塔二层南面门楣上嵌有一方砖,  相似文献   

16.
高雪 《收藏》2011,(2):34-35
清光绪时期(1875~1908年),帝国主义不断入侵,内乱频繁,清政府的统治已日薄西山,此时景德镇瓷业虽然明显萎缩,但官窑、民窑的瓷器烧造并未中断。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御窑厂在光绪时期的34年中,不仅烧造了很多宫廷用瓷,同时还为光绪帝大婚及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大寿烧造了大批庆典和赏赐用瓷,  相似文献   

17.
杨俊艳 《收藏》2013,(1):60-65
酱色釉早在商代晚期就已出现,但真正成熟则是在东汉晚期。宋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清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并因皇帝的青睐而成为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卉釉色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沙溪 《收藏》2007,(3):63-63
2006年9月初,湖南省收藏协会的一名会员来到了协会文物鉴定中心,说自己收藏了两件宣统元年醴陵窑烧造的花瓶,要求鉴定,两件花瓶是他在年初从北京一老将军后人家中购藏的。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8,(9):31-31
2008年3月,本刊受邀参加陈炉窑址考古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暨《陈炉耀州瓷精萃》首发座谈。会上公布了2002年以来铜川文物考古部门在陈炉三大窑区进行考古调查的收获,对以往针对耀州窑烧造历史的认识作了大的修正,耀州窑烧造中心区由黄堡迁往陈炉的历史脉络就此明晰,其烧造史自唐代一直延续至现代,薪火相传,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金晓春  江用虎 《收藏》2007,(9):64-66
宋代是我国陶瓷烧造的鼎盛时期。宋代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烧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为“青白瓷”或“影青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