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课堂教学来针对初中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帮助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课外延伸、实践探究。探究性道德学习方法主要有事例研究法、问题讨论法和社会调查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课外延伸、实践探究。探究性道德学习方法主要有事例研究法、问题讨论法和社会调查法。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体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归宿。然而,道德教育怎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始终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道难题。朱小蔓主编的《快乐歌——道德学习童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创设出让儿童在自唱自乐中感悟道德快乐,唤醒儿童道德良知,启迪儿童道德智慧,进而提升道德品质、形成道德行为、追求和构建美好生活的儿童道德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人类道德生成的基础,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青少年道德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生活道德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所经历的现实生活对学生道德发展的本源性意义,重视现实生活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启迪价值;二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依托现实生活对人的道德发展的启迪,来促进学生道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成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65-66,77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理解是一种宝贵的学校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不断扩展师生的道德认识视野、丰富师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完善师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所展示的认知魅力为学校道德教育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它所孕育的情感体验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广阔的背景和基础,它所形成的道德智慧不断地促使人们向更新、更高的道德境界进发。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逐渐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的时候,人们对学校道德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学校的道德教育却不尽人意。其主要表现有四:第一,道德教育机械重复、枯燥说教,忽视道德体验。第二,学校行政机构通常对学生的道德要求严,而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宽,形成了极不对等的道德诉求现象。第三,很多教师常常把学校道德教育窄化为班级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第四,不少教师将学校道德教育看成是课堂内的事,忽视整个校园环境的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理解是一种宝贵的学校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不断扩展师生的道德认识视野、丰富师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完善师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所展示的认知魅力为学校道德教育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它所孕育的情感体验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广阔的背景和基础,它所形成的道德智慧不断地促使人们向更新、更高的道德境界进发。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是杜威庞杂的思想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杜威比较系统地提出,道德有三个部分,即知识、感情、能力。杜威的道德构成“三部曲”论明确地回答了道德的基本内容,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传承和发展道德理念(道德知识);道德教育的主线是培育道德情感;道德教育的灵魂和归宿是养成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认为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道德教育(以下简称为道德教育或德育)也被认为是个体接受和遵循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的过程。这种理解方式往往导致对道德个体性的遮蔽,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今天,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我国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非常相似,它对我国走向开放型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发展我国学生道德判断力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转变教师的德育定位。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的道德文化、学校的精神气质直接作用于儿童的道德精神的形成。因此,学校整体上必须是一个道德结构,必须是道德性的机构。学校教育中的各种不道德性是道德教育失去实效的根本原因之一。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就是对学校进行道德改造,就是形成一种促进教师、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组织本身的道德性不断向优秀发展的文化,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道德性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等。它们统一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一定的顺序性。这种顺序性是由主体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从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现有顺序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合理顺序。  相似文献   

20.
道德相对主义在为人们缓解与排除价值困惑的同时,到底给人的道德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应如何面对相对主义伦理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化使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理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