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2.
李英 《考试周刊》2013,(45):34-34
语文教师应创造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感受语文的美。本文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即平等对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3.
交往学习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交往活动课理应遵循在交往中学习交往的原则。具体地说,交往活动课必须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出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遵循以情感悦纳为主导的师生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新疆教育》2012,(23):24-24
构建最佳的合作学习方式,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身心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师生之间要交流、沟通,取得共同发展,从而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在它的教学模式上。只有教学方法灵活,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积极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相似文献   

8.
所谓对话式教学是指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潜质,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对话进行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把对话教学引向语文课堂呢?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进行有效对话,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把蕴藏于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和同伴倾诉,才能使学习深入到学生思维意识的深层。  相似文献   

9.
交往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倡的教学手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本身侧重于动态,而交往教学能够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进而能够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不断探究促进学生主动交往的措施,以此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0.
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机会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阐述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科学灵活地分组、提高个体责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机会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阐述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科学灵活地分组、提高个体责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填鸭式的,自然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权威者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极度缺乏师生交往与沟通。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要求以"对话"作为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真诚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教师在对话中与学生应相互影响、讨论、激励、理解、鼓舞。在对话式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己对话、生景对话,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和富有情趣、智慧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著名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无效的合作学习,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兴趣,更多的是阻碍了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遏止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有效合理地运用出来呢?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敏 《考试周刊》2012,(51):47-47
"对话互动理念"是阅读教学基本理念三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高中语文"课标"也在"教学建议"部分要求"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里表述的都是对话互助理念,而这种理念实则来自文学理论的演变和教学理论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误区及有效对话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岩 《现代语文》2009,(11):8-9
对话教学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互动交往为特征,以问题讨论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师生本之间进行交流合作、获取智慧、提高能力的学习活动过程。它的提出为语文教学的革故鼎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8.
黄丽宽 《考试周刊》2014,(22):30-30
<正>新课程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自由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发表观点和意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强烈,这种强烈的荣誉感无形中激起了小学生的上进心,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这是培  相似文献   

19.
试论幼儿合作交往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对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理探究和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多侧重于理论的引进和探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关的研究成果报道不多,且研究缺乏系统性,还缺乏较为客观、系统的课堂评价工具和衡量合作教学效果的具体指标体系。在这当中,关于幼儿合作教学、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的研究就更为缺乏。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对话为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领会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化学课堂的对话教学就是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对话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因此,开展化学课堂对话教学必须把握其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