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苦役列车》之后,你再次和山下敦弘导演合作电影《不愿长大的玉子》你感觉如何呢? 前田敦子.真是开心坏了,本来我就很喜欢山下导演的作品。虽然我喜欢的导演和作品非常多,但是最有“我”感觉的作品,还是山下导演的。在拍摄现场,我一直依赖着导演,他本人给我一种与他作品完全相同的印象。在现场的感觉非常舒适,也很愉快。  相似文献   

2.
距离是贾科梅蒂作品质的延伸。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已成为贾科梅蒂作品中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距离是贾科梅蒂作品质的延伸,他是在定点距离上创造他的物象,他的物象是伸展的,并以扩张的姿态弥散在有距离所营造的你意识到的生存空间之中,穿透心灵。  相似文献   

3.
杨扬 《中文自修》2001,(4):52-53
不知道你听到郁达夫这个名字时,你最想了解些什么?他的作品大都已经出版,回忆他的文章也是数不胜数。但为什么人们至今还对他以及他的作品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不知从何时开始,小说家们不再问自己为什么写,而是去强调写什么和怎么写。文学编辑们大多也如此,当你告诉他,你有一个作品时,他首先问你写什么,然后才会问,你是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2012,(6):49-49
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他所写的作品。你就会开始明白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一个作家不可能暴露自己。我们关于莎士比亚的大部分猜测都是从他的剧作中找出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一名艺术家问画廊老板,最近有没有人对他展出的画感兴趣。"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老板回答。"好消息是有一位先生咨询你的作品,他想知道在你死后你的画会不会升值。我告诉他你的画会升值,他就把你的15幅画全都买走了。"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写童话小有名气,许多杂志纷纷连载他的作品.杂志也因为刊登他的童话而发行量大增。他想.既然我的作品使杂志发行量增大,他们应该多付我稿酬。于是这人提出增加稿酬的要求。却遭到了杂志社老总的拒绝。他们说,稿酬标准国家有规定.再有,你说杂志因你的作品发行量增加,怎么断定?他想,既然这样.那就干脆办一本杂志专门刊登自己的作品.如果发行量多,证明我的作品读者多;如果发行量低,证明我的作品读者少。  相似文献   

8.
高兴 《中学俄语》2011,(4):59-59
一、写作提纲:1.你喜爱哪位作家2.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3.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4.你为什么喜爱他的某部作品二、可用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一名艺术家问画廊老板,最近有没有人对他展出的画感兴趣。"这有好消息和坏消息。"老板回答,"好消息是有一位先生咨询你的作品,他想知道在你死后你的画会不会升值。我告诉他你的画会升值,他就把你的15幅画全都买走了。"  相似文献   

10.
当你决定去看岩井俊二的作品时,你需要一份耐心,因为你如果无法忍受最初的平淡,那么你便无法享受到最终的美丽。岩井俊二的电影不一定会适合每一位观众的口味,但是他总会有一群立场坚定的拥趸在一旁耐心等待,永不疲倦。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做小学徒的时候,腼腆而缺乏自信,使才华深藏未露。他的老师是个很有名望的画家,年老多病,作画力不从心,要达芬奇替他画一幅未完的作品。 胆怯的达.芬奇害怕把老师的作品毁了,他根本不敢接受老师的任务。可老画家不理会这些,一定要他画。达.芬奇只得战战兢兢地拿起画笔去完成老师未画完的画。很快,他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内心的艺术感受喷薄而出,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作品里。当老画家看到这幅画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把年轻的达.芬奇抱住:“有了你,我从此不用作画了。” 从此以后,达.芬奇找回了自信心,他的…  相似文献   

12.
烹饪天地广梦幻变成真──记全国中学生实践技能标兵王波陈晓东说到银川第一职业中学高三(5)班王波的名字,也许有些人会感到陌生,可当你提起烹饪班的那个“小能手”,全校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学校只要组织“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展览准有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每...  相似文献   

13.
吴新江 《课外阅读》2011,(8):119-119
读罢陶行知的有关作品后,他的教育理念给人的启迪极为深刻,使人有一种盲人重见光明的感觉。你会从心底里发出一种感叹:陶老真乃当今教育史上一大圣人。  相似文献   

14.
辛勤如他     
倪远 《中文自修》2006,(2):30-30
莫扎特的手轻快地在琴键上弹奏,他乐思如泉涌,或许这正是他被人称为“神童”的缘由。然而又有谁像他那样不分昼夜地谱曲呢?他如此描述自己的作曲秘诀:“没有哪个音乐家比我更用功了。你举不出有哪位大音乐家的作品,是我不曾反复辛勤钻研过的。”  相似文献   

15.
我的《根》     
许多年轻人对我说,他要做一个作家。我总是鼓励这些人们,但同时解释说,当作家与发表作品之间有很大差别。这些人大多梦想的是财富与名声,不是打字机旁漫长时间的孤军作战。“你是想发表作品,”我对他们说,“不是想做作家。”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作品中提到他小时很怕死,有次因病住院,哭闹不休,不肯让家人离开。后来母亲对他说:“放心吧!若是你真的死了,我会把你再生出来!”于是他安心了。  相似文献   

17.
龚光 《教育艺术》2004,(5):33-33
《远征新时期作品选集》就要出版了,为妻的我建议请一位名家为他写一篇荐介,可他执意要我来写,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是用心来写,你是用心来读。”当时,我好感动!  相似文献   

18.
苏丹:我在北京有个剧场,叫木马剧场,当时岩井俊二在我们剧场开过发布会,我其实一直很喜欢他的《梦旅人》然后我就问他,戏剧导演和电影导演的区别是什么,在讨论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就问他,你的作品有没有被搬到舞台上过?他说没有,我说想不想试一次,随后我们就拼命沟通,当时我选择了很多个他的作品,最后我还是选了个视觉效果冲击力更大的《爱的捆绑》,而且我觉得可能对残来说第一次来做这个戏,压力也挺大的,我觉得如果这个做得好的话后面可以再继续。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时间在翟永明前后期诗作里的不同作用入手,分析了翟永明早期作品与晚近作品的一些重要特质。论文认为,翟永明的诗作有如下变化:从独自到戏剧性,从“我”到“你”尤其是“他”。这些转变充分说明了时间在一个诗人身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行健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他的获奖是一次有争议的获奖。《灵山》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你可以将它否定得一无是处.也能够将它视作完美的极品.其中的是是非非读当然心中有数,学史自然会有评判。作为眼下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重要的是认识他的作品.《灵山))是高行健所有作品中最难读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读和评论家便将解读的目标指向了《灵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