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是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从生命成长层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包含三个层次,即“懂得珍爱生命”、“促进生命发展”、“引导自我实现”。相应地,应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生命发展教育”、“自我实现教育”三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是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文章从生命成长层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包含三个层次,即"懂得珍爱生命"、"促进生命发展"、"引导自我实现"。相应地,应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生命发展教育"、"自我实现教育"三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现代社会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品德教育是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对于生命成长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在品德教学中要深入研究与探索切入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实现品德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原则性方法、具体操作方式、方法运用的艺术和技巧三个层面阐述了生命在场与生命成长这个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重要方法。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包括:教师自我敞开,做到生命在场;全面深入理解学生的生命困顿和生命状态,并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生命成长中的预防教育法;反馈法。  相似文献   

6.
音乐学科教育主要以音乐作品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辅相成,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承担着对青少年进行音乐启蒙的任务,同时更担当着对他们进行道德感化和人格塑造的责任。教师应以音乐艺术特有的形式自然渗透,润物有声,引导学生用音乐诠释生命,用生命演绎音乐。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养成教育”,就学校而言,一般是指儿童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我校建校八年,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主线,实施了《文明礼仪教育》实验课题研究,开展了学生在校做好“六件事”的养成教育活动,实施以“诚实守信”为课题的校本教研等活动。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走出了一条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受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生命成长的内涵,且促进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强调学科普及性、忽视生命存在、重视心理与行为辅导、漠视生命体验和弱化生命主体性、压抑生命创造力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漠视表现。扭转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必须呼唤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回归现实生活、体验真实生命,尊重生命主体、激发生命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教育回归生命。生命化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去温暖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去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生命化的教育,呼唤生命化的教师。教师通过教育活动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同时,也创造自身的精神生命,实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的栖息于世界。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理应从关注“人”生命的角度出发来促进“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因而教育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它需要教师精神世界的日益完善。”因此,从教师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教师,将更好地实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引导教师走向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于 ,学习是生命的一部分 ,在学习中发展生命 ,创造人本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王颖振 《天津教育》2013,(15):49-49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工作背的使命在哪里?教育工作者倾注毕生的热情,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陈玉琨教授主编的《教育,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一书对教育的本质、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书是“全同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的部分成果,展现了部分优秀中学校长对教育和办教育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成长语文”聚焦学生生命的成长,从生命成长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成长语文”关注语文学习与学生个体成长之间的关系,其根本目标是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个体生命成长,帮助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自觉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引领学生形成灵动的语文心智、丰富的语文情感和健全的语文人格。“成长语文”的基本教学路径为语文知识奠基、语文活动支撑和生活阅读滋养。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当今的学校教育出现了某种缺失,教育管理者应该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去进行全人教育、理想教育、幸福教育,让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终生幸福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5.
陈萍 《江苏教育》2008,(14):116-117
汶川大地震以悲壮的方式让全国人民上了生命教育的一课,汶川大地震也以惨烈的方式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醒:有多少逝去的生命因为没有接受过生命教育而不能及时自救!关于生命教育,我们做了什么?关于生命教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的知识、能力、素养应该在学生的唇齿间、行止间、思考中诞生,语言文字无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探索激情的火炬。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文章脉搏,积极改变引导方式,把读、思、议、写这一过程完全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倾听文字、对话文本的时空。  相似文献   

17.
品德教育是一个师生共同生活的舞台,其价值诉求与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品德课程改革应该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指导理念,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过程和生命的质量,这是品德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品德课程的编制(一)确立生命价值取向的品德目标,强调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实现品德课程的设计者要了解个体的生命发展阶段,遵循其生命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设计和编制课  相似文献   

18.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教育视角中,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障碍和难题;但在生命成长视角中,后进生转化反而更能唤醒教师对生命的自觉,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挑战和机会。在主体性生命关照视野下的后进生转化,能引导师生自觉走向生命的本真,在教育叙事中转化后进生,促进教师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教育视角中,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障碍和难题;但在生命成长视角中,后进生转化反而更能唤醒教师对生命的自觉,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挑战和机会。在主体性生命关照视野下的后进生转化,能引导师生自觉走向生命的本真,在教育叙事中转化后进生,促进教师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