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洋洋洒洒的《醉翁亭记》,把一个自传性的醉翁形象鲜明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脍炙人口不在话下.醉翁之意意在何处,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对《醉翁亭记》中的醉、乐之美的研究,会对现在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由一个乐字统率全篇,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要表达的政治理想,隐含在乐的深处,文章中的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  相似文献   

3.
4.
《醉翁亭记》是一篇具有一定政治内容的山水游记,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游山玩水的风月文章。欧阳修贬官滁州时,政绩较为显著,又时值丰年,因此作者寄情于山水,沉湎于醉、乐之中,借此来解除内心的愁绪。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一个“乐”字,通过围绕醉翁亭活动的人物。体现出一个“醉”字,但醉和乐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以酒取乐,这是人们生活中至今未变的风尚。醉和乐的紧密结合,不但构成了这篇散文的描写主旨。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醉”阐述了一种大度,一种心灵的愉悦,一种理想的追求,美不胜收。“醉”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空变化景物美;二是神形兼备人物美,描写的人物是“至美至乐”的,这里有歌唱生活的劳动美,有尊老爱幼的“德馨”美,有与民同乐的理想美;三是野趣野味野宴美,而“野”美美在哪里?四是由俗到雅追求美,从低俗的酒醉美到一般的山水陶醉美,再到高雅的“与民同乐”美,“醉”美的内涵在一层层变化着,追求着。读《醉翁亭记》还能品读到欧阳修的人生:一种心灵的畅达,一种理想的追求。总之,“醉”是美的。  相似文献   

6.
程效恒 《现代语文》2006,(11):117-117
优秀的学作品往往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又如海上的冰山,一半露出水面,一半藏于水下,语言字诉诸读的只是表象,巨大的深层意蕴要靠读投入整个身心,细心体味方能悟出,可人们往往抓住语言字呈现的表象对作品作出判断,这就使人们对作品的理解或失之肤浅,得到一点镜花水月的印象;或干脆走样,得出与作品实际完全相反的看法。以《醉翁亭记》为例,对其主题的理解也有迷惑于表象而不见其深层真意的遗憾。  相似文献   

7.
张春生 《现代语文》2006,(12):24-24
我国古代许多人学士,由于政治环境、个人机遇和主观需要不同,读破万卷书之余,更踏遍万里路,访圣探幽,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发之于心,记之为,传之于世,成为游记佳作。毫无疑问,这些游记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古代游记的一个典范,章蕴含了所处历史时期的政治观念、宗教化、哲学思潮,并在学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现就这四个方面对该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8.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  相似文献   

9.
《醉翁亭记》的传播过程比较波折,在流传的过程中,虽然传播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但也出现了诸多质疑的声音。文章对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传播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章《醉翁亭记》。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内被贬滁州知州时,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解读《醉翁亭记》,关键在“乐”字,因为乐统全文,乐中有景,以乐显志。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13.
何琪波 《甘肃教育》2014,(22):96-96
正欧阳修是我国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散文家,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他谪居滁州的闲适情思,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醉翁亭记》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学习和借鉴它的优美意境对古典文学的赏析,大有裨益。优秀的散文应该创设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风光秀丽的图画美,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乐"字,"醉"中之乐,它是文章的主线,联缀各幅画面。而  相似文献   

14.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佳作。它是北宋学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作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千古佳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宏亮 《现代语文》2005,(12):44-44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获罪,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任职期间,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作为一代文豪,欧阳修写文章向来追求用词精妙、简练而又通俗。《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段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话,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16.
王健龙 《现代语文》2003,(11):26-26
《醉翁亭记》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表现了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思想,重要的是它在艺术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文章采用“层层脱卸,逐步顿跌”之法,由远及近,步步深入,由四方皆山写到西南诸峰,写到诸峰中的琅琊山,酿泉,亭子。写亭子,先写亭子的修建者,再写命名者,命名原因。写了景和亭,才写出一个“乐”字。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全文的主线。然后又贯串这“乐”字,与前面“醉翁之意不在酒”相呼应,一气贯穿。到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乐”统一起来,画…  相似文献   

17.
《醉翁亭记》是一篇绝世奇文,看似写山水,写醉翁亭,其实是写欧阳修的性格爱好,为人处世,志向抱负。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让醉翁亭名扬天下。而由此形成的"醉翁文化",以其丰厚的内涵和无穷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当前,深刻领会"醉翁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