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体育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加的若干因素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应当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体育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加的若干因素分析,提出体育不仅是大学生增强体魄,塑造良好个体形象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增强大学生对压力的心理应激能力的有效手段。探讨运用体育活动来调节转型期大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压力,以利于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高校体育在社会转型期为大学生减压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我概念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完善的关键时期。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辅导后被试的自我概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自我评价的结果证明,在与自我有关的其他方面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大学的11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26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程度作用和总体自信水平上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体育运动、学业表现、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和自信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自信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在自信的其他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霞  孙杰 《体育学刊》2002,9(2):99-101
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90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内外向性上无差异,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不同以及体育运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语义分析法,对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自我矛盾、自我体验缺乏深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和产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较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更多的攻击行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卡特尔16PF测试中,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怀疑性4项指标,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呈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攻击行为倾向于客观归因.应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理性教育,减少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2个阶段的拓展训练教学,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测试和SCL—90量表调查发现:实验教学后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影响不大,对身体素质有一定提高,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显著性提高,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一、文体兼顾选好苗子 首先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学生文化基础如何,过差则文考很难过关,即使体育成绩较好也不能入选,除非身体素质特别出色、体育成绩有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将来报考运动系。其次进行体能测验,并观察其动作协调性如何,而且还要结合其在体育课中的表现情况。 另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能否吃苦.有无毅力等。 二、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体能训练的时间关系 一般教师习惯早晚两次训练.但如果早晨安排的量与强度过大;加之学生一夜血糖消耗过多,空腹运动只能使血糖浓度更低,饭后的文化课学习,学生往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个生活学习团体的介绍,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和所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新的方向。一个生活学习团体可以给学生们提供难得的机会:不仅使他们具备积极学习的心态,培养生生、师生之间浓厚的联通感与归属感,而且通过学习团体的锻炼,学员们在共同生活、课堂学习以及项目参加中,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养成一种责任感。另外,组建一个团体可以用来发展专业、协助指导以及获得该领域的经验。因此,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学习团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内涵,一般心理的行为表现、影响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构建高校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周的海岛野外生存实践,采用自尊量表(SES)、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SCALE)和社会适应性量表、意志力量表来考察海岛野外生存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能有效完成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大学生自尊发展水平较高;(2)大学生在归因因果关系上更倾向于取决于自己所作的(内控性)而非环境因素(外控倾向),且男女生无性别差异;(3)学生在有效完成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前后完成的社会适应能力、意志力测试,其自我评价的结果普遍高于一般值。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女生上体育课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校女生上体育课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观察学生求知倾向的基础上,以调查法、分析方法,对我院近年来针对学生需要,开展业余篮球裁判员培训工作的效果与经验进行探讨,认为是一种需要进一步完善、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竞技能力特征与社会技能的调查统计,发现与探寻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社会技能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运动员的性别差异,运动成绩差异等各因子之间的关联性,为大学生运动员将来的身心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研究结果推测,心理竞技能力较高的运动选手比起心理竞技能力较低的运动选手来说,社会技能也相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竞技能力与社会技能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因此,对于大学生运动员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前景来说,心理竞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影响要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研制“高校学生体育课、体锻达标成绩管理系统”中,所进行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采用的主要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传峰 《体育科研》2000,21(2):11-13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的类型、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和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体育蓬勃开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诸多因子的不和谐和盲区现象仍然存在,高校体育也就肩负着学校体育顺利过渡至社会体育的重任,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体育需求及高校体育发展,阐明了高校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