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期二午第一节课一下课,我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来到走廊里,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玩悠悠球,好不开心。忽然,一股浓浓的、刺鼻的气味直冲我的脑门。我连忙拉住身旁的王愉问:“王愉,你闻闻,好像有煤气味。”王愉嗅了嗅,伸出右手,抹了抹鼻子,又嗅了嗅,肯定地说:“没错,是煤气味!”这时,走廊里也有好多同学在喊:“煤气味好浓啊!”“是不是食堂的师傅忘了关煤气阀了。”王愉警惕地说。“有可能。”我边说边向食堂奔去。见师傅们都在,  相似文献   

2.
过了几天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有一个小女孩想见您。”高尔基忙说:“让她进来吧。”小女孩拿着照相机走进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问:“你是谁?小姑娘。”小女孩说:“我是上次来给您拍照的那个男孩的妹妹。”边说边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你哥哥呢?他怎么没来?”小女孩哭着说:“那天,哥哥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被汽车撞了,他的一条腿被撞伤了。哥哥一直记着要来给您拍照,所以就让我来帮他完成任务。”听了小女孩的话,高尔基的眉头皱了起来。小女孩很快给高尔基拍完了照,她收起照相机感激地对高尔基说:“谢谢您,高尔基爷爷,我哥哥知道…  相似文献   

3.
滕瑾 《学前教育》2007,(3):35-37
孩子们在沙坑玩时,发现脚印有大有小。就议论起“谁的脚印大”。有的说谁的年龄大谁的脚印就大。有的说谁的个子高谁的脚印就大。还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人个子很高但脚很小。”我说:“说得好像都有道理,那到底是谁的脚印大呢?”他们一听又争论起来,还不时地用脚踩沙来比较脚印的大小。但还是得不到一致认可的答案。最后,有一个孩子说:“要不,我们回去量量脚印。不就知道谁说得对了吗?”看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我决定顺着这个话题展开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有的……有的……大象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有的……有的……’造句,谁能说出一个句子?”大象老师的话音刚落,笨笨猪站起来说:“在学校我有的做数学题,有的写作文。”这时,伶俐猴马上站起来说:“不对,应该是同学们有的做数学题,有的写作文才对。”大象老师微笑着说:“伶俐猴说得对,应该是同学们,人多才能有干这个的,有干那个的啊!笨笨猪,你想你一个人能同时做这两样事吗?”  相似文献   

5.
王丽华 《考试周刊》2012,(53):183-184
一 一个课间,我习惯性地来到教室的垃圾桶旁,翻看是否有学生吃过的零食的包装纸时,发现了一个罐子。我的第一反应是,有人喝可乐或雪碧了,而这是违反班级公约的。我边向讲台走去边平静地说:"有谁喝饮料了呀?"学生七嘴八舌地反映:"老师,好像还有人喝啤酒了。""对,我也闻到啤酒味了。"…… "啤酒!"听到这两个字,我的火一下上来了,才初二的学生就敢喝啤酒,还公然在教室内喝,真是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6.
张璞 《教育文汇》2013,(10):41-41
在上《将相和》这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有的说:“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他与秦王以命相拼,不仅有胆量,还有智慧”;有的说:“我最喜欢廉颇,因为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戴金平 《中学科技》2008,(12):20-21
“橡皮泥”是什么状态?许多同学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说,橡皮泥应属于固态;有的同学认为橡皮泥的形状会改变,应该属于液态。究竟谁说的对呢?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同志说,他创作话剧《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曹操翻案”。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演出此剧的时候,他老人家一边看,一边流泪,非常激动地对曹禺同志说:“《蔡文姬》我是用心血写出的,蔡文姬就是我。”现在,对于《蔡》剧的主题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为曹操翻案,有的认为是蔡文姬“重睹芳华”,还有的则认为是表现民族团结,等等。这些意见谁对谁不对,谁更接  相似文献   

9.
“喂,请送一箱酒味土豆来!”“我订的两箱多味萝卜怎么还没到?”“喂……”我边接电话边记录,电话一个个打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桌上的三部电话几乎没有停过,接了这个又接那个,累得我满头大汗。作为“包涵”蔬菜公司的总经理,我可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我又研制出两种新型蔬菜:酒味土豆和多味萝卜,它们在市场上可是供不应求哟!首先介绍酒味土豆吧!它是在土豆种子里加入酒的原料,精心培植,土豆长大后就有了酒香。一闻,酒香飘溢;尝一口,酒味和土豆味满嘴全是,让你吃了还想吃。它营养很丰富,富含铁、钙、锌、维生素A、B、C、D……而且不论煮…  相似文献   

10.
生日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相似文献   

11.
冬天的清晨有些凉意,一缕阳光穿过层层高楼照射到我们身上。结合今天的教育目标,我和孩子们正在感受朝阳的美。这时与目标无关的趣事发生了,一个孩子发现滑梯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他一喊,所有的孩子全涌到了滑梯边。我看孩子们的兴趣点已转移,就改变目标,与孩子们一同研究起小水珠。我问他们:“猜猜看,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孩子们有的说:“是爷爷刚刷过滑梯。”有的说:“是楼上的人用盆子倒下来的。”有的说:“是下的雨。”有的说:“是雾。”有的说“是老天爷的眼泪”……到底谁说的对呢 ?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与…  相似文献   

12.
信任     
上完本学期第一节课,我刚布置好课堂作业,同学们就问:“老师,我们组谁当组长?作业该交给谁?”有的同学说:“语文组长是选的,数学组长是不是也投票选?”我说:“这个学期,数学组长由老师来指定,好吗?”同学们表面上说可以,实际心里在滴咕:不通过公平竞争的选举,咋让人服气?  相似文献   

13.
一个秋日的下午,阳光像顽皮的孩子在绿叶上跳动。刚把《三味书屋》教完,我靠在走廊的栏杆上小憩;虽然离开了课堂,但仍然玩味着“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书屋“三味”。庄义姗同学走了过来,腻在我的身边,东摸西嗅的。突然,她对我说:“你是三味老师。”“你这孩子,不能乱说的,我哪三味了?”我问。“烟味,酒味,香水味,”她有意伸着鼻子向我身上嗅,“这都是你身上的,你不是三味老师吗?”  相似文献   

14.
撕掉的奖状     
昨天,我下班回家,看见女儿正在将贴在墙上的奖状一张张撕下来。问她为什么,她边撕边说:“这些奖状都旧了,发黄了,有的破了,贴在这儿不好看!”我听罢大吃一惊,赶忙说:“这些奖状就算不好看了,但都是你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啊!你不觉得可惜么?”女儿一脸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一两张奖状么?  相似文献   

15.
“哐,谁撞我的头呀!”斑点虎边喊边昂头看,只见毛毛熊抓耳挠腮地“哎哟、哎哟”直叫唤。“你这么着急去哪呀?”斑点虎说。  相似文献   

16.
组词     
小明在黑板上组词。文:文明。风:风气。影:影响。棉:棉花。麻:———小明想写“芝麻”,一时想不出。方老师问学生:“谁能为‘麻’组词?”教室里四面八方异口同声:“麻———将”。方老师:“麻将不好,刘小芳,你另组一个词。”小芳:“麻木,因为麻将使用木头做的。”“不对,麻将使用竹子、塑料、水晶做成的。我家有一副麻将,爸爸说是用象牙做的呢。”王刚抢着发言。方老师皱皱眉,启发说:“谁能组一个意思好点的词?”杨洋:“我说一个:麻烦”。方老师:“好,你怎么想出这个词?”杨洋:“因为我妈妈天天搓麻将,最近输了好…  相似文献   

17.
苹果的味道     
一天,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慢慢地从他们面前走过,一边走还一边说:“请注意仔细嗅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走向讲台,举起苹果晃了晃问道:“哪个同学嗅出了苹果的味道?”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从每个学生旁边走,一边走一边叮嘱道:“同学们务必注意了,嗅嗅空气中的味道。”当他第二次走向讲台问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已有一半的同学举起了手。苏格拉底第三次走下讲台重复的同样的动作。这一次,除了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 那…  相似文献   

18.
方友波 《学周刊C版》2011,(7):111-111
今天,我讲《小英雄于连》一课,说句心里话,自己真的是连课都觉得没备好,只是心中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而已。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小导游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依据我的设想,也就是找一个孩子当小导游,介绍一下于连铜像的来历就行了。谁知上课时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进行完其他的环节,就要进入小导游这一环节了,我让孩子们自己准备准备,我就边观察孩子们边思考,这时,我想到了教师应参与学生当中,还应让学生多数参与。于是,我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想,自己也参与到其中,再找几个同学和自己一起当游客。孩子们准备好了,我对孩子们说:“谁愿意当小游客,一起与老师去布鲁塞尔旅游?”没想到,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我选了几个小同学和我一起去游览,又选了一名小导游。表演开始了,我说了一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布鲁塞尔。”一个小游客就指着于连的铜像课件对小导游说:“喂,他是谁?”这种情况可是我没想到的,这个孩子可真没礼貌。我对他说:“孩子,说话可要有礼貌呀。”可这孩子还是说:“喂,这是谁的塑像?”我正着急,小导游说话了:“你这个人这么没礼貌,我这里不欢迎你。”又一个小游客说了:“你好,小导游,这是谁的塑像?”小导游说:“他呀,叫于连。  相似文献   

19.
水珠的奥秘     
冬天的清晨有些凉意,阳光穿过层层高楼照射在我们身上。我和孩子们正在感受朝阳的美好,这时侯奇小朋友发现滑梯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他一喊,所有的孩子全拥到了滑梯边。我看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已经转移,就改变目标,与孩子们一起观察研究起了小水珠。我说:“大家猜猜看,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有的说:“是爷爷刚刷过滑梯。”有的说:“是楼上的人用盆倒下来的。”有的说:“是下的雨。”有的说:“是雾。”……到底谁说得对呢?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大家商定中午的时候再来看。吃完午餐,孩子们急急忙忙来看。咦?…  相似文献   

20.
<正>向日葵老师把一个箱子放在讲台上,箱子是不透明的,上面有一个小洞。“这个箱子里面可能有‘怪物’,谁愿意上来探险,摸一摸、说一说它的特点,让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老师话音刚落,汤小飞已经大踏步走向讲台,边走边说,“我!老师,我来!”好像害怕晚了一步,机会就被抢走了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