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攀协左图与上图:《共产儿童读本》的课文下图:《化学常识》与《农业常识》 课本的封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根据地的教材$中国革命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学习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先进事迹的热潮。吴邵萍老师是本刊的老作者,也是本刊记者的老朋友。一直以  相似文献   

3.
《陕西教育》2009,(9):I0001-I0001
吴怿同志,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绥德师范学校,1987年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子洲县第二中学团委书记、教务主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2007年4月任子洲县第二中学校长。  相似文献   

4.
<正>吴式颖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留学苏联的女大学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我的博士导师张斌贤老师的导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吴式颖口述史》的撰写工作,和吴老师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和吴老师频繁接触的那段时间,对我的人生观、职业观和婚姻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我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本文试图描述和吴老师相处过程中的几件小事情,记录吴老师对我的人生产生的积极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儿童随父母进城就读的现象愈来愈多,造成农村资源闲置现象。笔者通过对闽东畲族村落教育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闽东畲族村落小学教育资源主要以再利用、闲置以及整改等形式存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较单一,大部分资源闲置。提出开展教育新模式——"自然课堂";发展经济,畲村学校;旧楼翻新,危楼改造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创造了具有革命含义的红色礼俗,其以简洁为本色、以革命为指向,深刻改变了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日常生活,尤其在延安时期增加了以毛泽东权威为核心的个人崇拜特色。在根据地和解放区,不断传播的红色礼俗逐渐取代了传统礼教,重新塑造了民众的行为与观念,在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动员与政治整合作用。不过,红色礼俗并没有完全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威权化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从红色革命根据地龙岩市的体育现状入题,分析了目前闽西、赣南地区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红色革命根据地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上实现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吴运铎同志的自述<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在五六十年代曾风行全国,感动和影响了千千万万人. 吴运铎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代表.在黑暗的旧社会,饱受资本家的剥削,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投奔新四军.1939年吴运铎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的那一刻,他便下定决心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把一生献给党.在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他和战友们白手起家,建立兵工厂,制造步枪、平射炮等.他一次次地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身负重伤,炸掉左手手指,炸瞎了左眼,一条腿也成残废,被誉为"中国当代的保尔".他认真学习武器知识,坚持科学实验,成为我军的军工专家,是我国军工事业的开拓者.解放后任一机部第一研究院院长、五机部科学院副院长等.1991年去世,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根据地”与“超越根据地”赵卫东:吴老师,记得您曾在谈及自己学术历程的一篇访谈中说,一个学者要构建自己的学术“根据地”.然后还要超越“根据地”,从而走向更广大的学术天地。我认为这是对学术成长规律的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您能否借这个机会再阐发一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他一定会从三个方面去要求、鞭策自己,即: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对教育事业的深爱;真诚关爱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艺术是历史的见证,不存在脱离历史的艺术。各个时代的艺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精神面貌。因为艺术家的兴趣、志向、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革命根据地的美术、音乐等艺术也不例外,它们以各自的独特方式叙述着革命根据地的人和事,强烈地体现了革命根据地的精神风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版画艺术蓬勃发展的摇篮,版画艺术也是宣传和发扬革命精神的武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激起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2.
看了《江苏教育》第3期向吴邵萍学什么的专题后,我感触很深。教师的职业是份神圣的职业,它的灵魂是被爱点燃且永不熄灭。当然教师的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崇高师德的体现。而师德更不是一个空洞的道理,它是每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一点一滴的折射。吴邵萍老师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诠释,她具有崇高师德,为追求教  相似文献   

13.
看了《江苏教育》第3期“向吴邵萍学什么”的专题后,我感触很深。教师的职业是份神圣的职业,它的灵魂是被爱点燃且永不熄灭。当然教师的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崇高师德的体现。而师德更不是一个空洞的道理.它是每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一点一滴的折射。吴邵萍老师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诠释,她具有崇高师德,为追求教育事业献出了全部的爱。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10日——4月22日,我很幸运地被派到太谷县参加校长挂职培训。短暂的两周培训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每一天我都在赞叹和激动中度过,真可谓不虚此行,受益无穷。一、令人感动的敬业精神 4月18日,我来到太谷县范村镇象谷小学,这是太谷县最边远、规模最小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共有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79名学生,8名教师,其中有4名教师年龄已超过50周岁。有一位53岁的老教师,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中国的教育奋斗了三十年。他的教育实践,堪称是校长的楷模,他对校长工作的精辟论述,值得今天的校长们认真学习。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九二六年夏,陶行知先生同东南大学乡村教育教授赵叔愚先生参观了“燕子矶国民学校”后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见解。为什么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呢?”陶先生是从校长的地位与作用上去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享有盛名的陶行知先生,是20年代到40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原名文浚,后相信知与行应该合一,改名为知行,以后进一步领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再度改名为行知。他的一生有着崇高的师德修养,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称颂为“万世师表”,是教师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  相似文献   

18.
19.
一、陈熙只身来到畲乡小学任教茶洋民族小学位于福安市比较偏僻的山沟沟畲乡,当地交通不便,经济一直比较落后。整个学校只有一座一层平房的教学楼,凹凸不平的操场上长满了很多杂草,没有水,也没有电。因为学校地处穷乡僻壤,尽管学校有四名教师编制,但教师大都不愿到这里任教,即使有人来了,也不愿留下来。1998年,福安师范毕业的“小陶子”——陈熙分配到这所小学任教。其实整个学校只有他一个教师,面对困难,陈熙老师发扬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但留下来,而且扎下根。为了畲乡小孩都能上学,缺少教师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革命根据地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传统文化的变迁包括戏剧内容的创新、戏剧演员身份的演变、戏剧功能的转变。新文化的产生对当时的乡村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发挥政治教化功能、促进社会风气改变的同时,促进了当时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及军民关系的融洽。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和当时整个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从一个村庄即可透视整个山西的相关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