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15,(3):34-35
入选理由在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社区化,引导农民职业化的进程中,坚持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健全机制、政策扶持“四位一体”,表现出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被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龙岩模式”。亮点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龙岩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并把该工程列入2012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龙岩市把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2.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是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一个逐渐演进的历程,是在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并不断得以深化和升华。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田间学校”模式、“阶梯递进”模式、“多元联动”模式和“数智循环”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育遵循一定的行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专业人”为目标、以政校企为主体、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以数字赋能为支持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以来,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主动服务三农,把课堂搬到离农民最近的地方,开创了双带头人"村官班"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该模式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李芳伟校长同时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4月2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题以《海南一所农校把课堂搬到田间越办越红火——"40现象"倒逼农校转型》报导了学校的办学成果。6月份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文,提出《中职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进一步规范和深化了新  相似文献   

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己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构建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成人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必须坚持方向性、适应性、实用性、实践性的基本原则。湖州农民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管理、运作、模块化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经费运作和质量督导评价“六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走产教融合之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跨界性特征所要求,又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在规律的反映,更是“三产融合”对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诉求的必然选择。然而,产教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遭遇的实然困境不容小觑,主要是:培育方案“学院化”,对企业和农民需求缺乏应有回应;培育主体单一化,产业界缺乏应有话语权;政策体系低效化,缺乏对农企应有的规制和激励。为此,必须依据产教融合理念和规律,建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态:一要明晰培育主体,确立产教双主体地位,凝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心力;二要重构培育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办学共同体,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合力;三要创新培育机制,建立多型化办学体制,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力;四要科学配置培育政策,反映企业利益之关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力。  相似文献   

6.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主力军”,培育一批生产经营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社会服务意识超前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多元主体协同、多重资源要素交互循环,是一项复杂动态的培育工程。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形成一套包含共育单元、共育环境和共育模式三要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分析框架,并依托逻辑学理论体系,探索以“政产行会企校”共同体为逻辑起点、多元复合子系统为逻辑中介、一体化共育模式为逻辑终点的行动逻辑,进一步提出挖掘多元主体的培育潜力、构建多向统筹的共育网络、完善培育质量监控系统、运用一体化共育模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素养逐渐成为新型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创新素养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核心素养,理应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包括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创新实践。其中,创新品格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内在源泉,创新思维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内在基础,创新知识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关键前提,创新实践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综合表达。为更好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素养,应更新创新观念,奠定创新“底色”;丰富培育内容,强壮创新“筋骨”;拓展培育方式,锻造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8.
多重视阈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新型职业农民生成主体、培育途径及培育环境等多重视阈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农民群体综合素质之限、培育理念之滞、生成主体认知偏差以及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和土地制度不完善等多重困境。可以通过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营造新型职业农民良好培育环境等途径破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实现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农民有情怀、有本领、能创新,是新型职业农民中的带头人、领头雁。在总结多年培育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需求的高素质农民,以“优化技术传承能力、塑化产业发展能力、内化带动农民能力”为目标、以“教培资源聚合、中高职衔接培育、多元机制联动、培育质量保障”为核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构建了“三能力四模块”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伟 《成人教育》2016,(11):52-5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旨在解决今后农村土地“由谁种、怎么种、为谁种”的根本问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三农”发展大计,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任务.就肩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的高职院校而言,须直面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现状及其困境,实时创新策略,保质保量地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严格管理,建立培训监管督导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养;聚合社会力量,建立开放的合作机制;注重实训环节,强化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需要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而完善农民创新创业培育机制、构建农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农民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促进普通农民向职业农民再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新时期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视角,对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育的成效、问题、优势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并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育的路径构建做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主导力量的必经之路,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培育模式、培育问题、培育路径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未来研究应更多地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探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寻求相关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认为它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需求”并作为最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层次人才的内在需要,是高学历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当前农业硕士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有利条件,即“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正式定名,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不断深入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推进,都使得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条件日趋成熟。指出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利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有利于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得到更多经费支持。建议根据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情况,分类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型,要想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必须大力提升学历水平,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本文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培育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分析讨论,并就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发展中具有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农村病"的难题、"农村社会治理"的难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难题、"城乡发展二元化"的难题等作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被赋予新的角色,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存在文化教育总体水平不高、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政治觉悟不高、绿色生态观念不强、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等不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培塑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政治观念、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素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发展技能的职能。应通过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培育的课程布局优化、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师资队伍、实施精准高效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等推动职业技术教育高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5年3月,福建省“2015级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教育大专班(蔬菜班)”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来自田间地头的95名农民和农技公司的员工参加了这次培训。据介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教育大专班”早在2013年就开办了,由福建省委农办和农业厅主办,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承办,分别开设茶《、蔬菜、果树、食用菌、畜牧兽医5个专业,学制3年,学员对象主要是各地农业部门推荐的职业农民,条件是年龄在50岁以下,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力,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终身教育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终身性、主体性、多样性、职业化、全面发展的特征。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培训政策不完善、培训模式单一、培训主体发展困难、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文章基于终身教育视角,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重新解读,从培训政策、培训模式、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基于终身教育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当前"新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将"互联网+"创新技术运用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探索新生代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拓宽农民对"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想认识,运用"互联网+"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深入融合扶农助农,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远程教育"三大平台"体系,建立职业农民的注册登记制度,培育从事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使其成为一支善经营、会管理、能操作的新型农民队伍,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劳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