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态度,是其最鲜明的立场观点方法。守正创新的实质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以新的理论观点解决新时代实践提出的问题,指导实践。守正创新的突出贡献是,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世界历史理论等基本理论的认识,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新时代内涵。守正创新的重要经验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指导下守正创新,在新时代中国伟大实践中守正创新,以共产党人的宽广视野守正创新,在借鉴历史经验、批判错误思潮中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深刻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充分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伟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思维的精华,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特征与中华民族吐故纳新的传统智慧相结合的观念表达。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践遵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密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使中国共产党走上新的赶考之路,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经受赶考检验、取得新的胜利与荣光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等“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守正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理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经验。守正创新在坚持中守正,在发展中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动摇,致力于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我们要因应时代变局,解决时代问题,冷静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学术评价的宗旨,也是期刊评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引,其评价改革过程也恰好是自主知识体系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领域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为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学术共同体作为评价主体的主导作用,秉持守正创新的评价理念。从自主知识体系语境出发,在具体改革举措上,须完善“全评价”和动态评价,实施适恰的分层分类方案,并深入拓展开放科学评价路径,探索一系列既体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要求,又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人文社科类期刊科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吟诵教学是古诗文科学的教学方法.它是学情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传统初中古诗文课堂改革的需要,更是体现古诗文本身声韵节奏特点的需要.基于此,古诗文教学需要守正创新,在"三维、九段"的吟诵教学模型和形成性评价系统中落实、落地、落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守正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从建党100多年的历史考察,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政治品格;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过程考察,守正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目标考察,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方法论;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考察,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握现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历史栏目因其专业性强的特点常常给编辑工作带来挑战,要做好历史栏目的编辑工作需要科学、理性看待历史问题,严格把好稿件意识形态关;牢固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史学素养;熟练掌握编校规范,努力提高编校水平;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锤炼爱岗敬业情怀;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作者、读者、评审专家提供高效服务。作为学术期刊的历史学编辑要守正创新、心中有责、深耕细作,努力提升栏目质量,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  相似文献   

8.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原则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把握历史主动的智慧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大历史出发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基础上坚持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深刻诠释与典型示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典型示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深远变革。守正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品格,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体现出鲜明的唯物史观意蕴,就其哲学前提而言,“守正创新”拒斥“外部反思”、要求深入社会现实,展现了对唯物史观具体化原则与创新性特征的赓续传承;就其展开路向而言,“守正创新”依循唯物史观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历史定向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就其价值指向而言,“守正创新”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至上立场,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积极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守正创新是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何为守正、为何守正、如何守正?何为创新、为何创新、怎样创新?明确了这些问题,把握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就会守正而创新,即既坚定学科理念、坚守学科性质、树立学科自信、不断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又立足于学科本体而积极开展学科创新、拓展学科内涵,以充分发挥外语学科的优势和特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外语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守正创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路径为研究重点,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价值,阐明守正创新开展新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点,从创新顶层设计、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合理选取激励模式、科学建设“三进”工作评估方案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三进”工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深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适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现实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守正创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必须在坚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新变化,提出新认识,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如此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应对现实问题,推动社会历史进步。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了新要求。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百年探索历程,对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守正创新,迈向美好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守正”即保持特色。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特色 ,就是具有适应全国电大教学与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具有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技术手段 ,具有适应各类学习者的教学媒体 ,以满足各类学习者的需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特色与优势是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基础 ,是创新的根。在“守正”的基础上 ,如何坚持创新 ,这是当前电大远程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坚持“守正”创新 ,首先要树立远程教育新观念。这是因为 ,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要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 ,更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作为电大远程…  相似文献   

14.
守正创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位性问题。守正就是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守正确的教育方向;呵护优秀的教育传统;尊重与守护教育常识、常规。创新就是对常规的突破,一是对旧有理论进行突破,以解释新的现象,指导新的实践;二是对已有方法进行突破,寻找新的方法以解决旧有的问题或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当代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思维;必须以可以常态化实施为其正当性的保障;必须具有底线思维与风险意识。守正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体系中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要坚持守正创新。在科学教育规律的共性作用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时代之需,坚持立德树人,立“师之道”和育“生之德”;聚焦国家战略需要,通过创造性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环境、对象、条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使命任务、重要方针、重大原则、担当精神不能变。守正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前提,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活力的不竭动力。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守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的深化与发展。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坚持将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和创新基础上的守正相统一,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之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明确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科学内涵,厘清两者相统一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实现这一根本遵循的可行路径是:注重发展守正创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探索遵循规律的具体方法、注重突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目标与意义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关系,守正思政课的教育本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大道的要求,创新思政课的方法论是提升立德树人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坚持思政课的教育性、思想性与教育教学规律是守正之本,而探新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是创新之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要着眼于时代发展,准确站位,唤醒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促进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产生,以增值性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这既是满足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和期待的重要路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和格局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