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水平一目标设置了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指出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本文围绕实施意义、教学目标、内容和效果等设计了以“森林运动会”为主题的18课时移动性技能单元教学方案。同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组,优化了单元课时顺序,实现了集零为整的结构化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成学生健康行为和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借助灵敏、速度发展敏感期,进一步促进小学一年级学生学练和体验移动性技能带来的乐趣。最终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体育思维,助力学生学习更复杂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是当前教学深度改革的方向,本文以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为对象,从设计理念、内容、步骤等阐明单元设计过程,构建非移动性技能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激发深度学习参与、掌握结构化知识与技能、形成高阶体育思维,助力学生学习更复杂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五育”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由此,深入挖掘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保证。通过着重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体育课程思政内涵,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剖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为进一步完善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然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思政类专业课程的任务,与体育课程关系不大。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发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有着高度的逻辑关联性,都主张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要求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兴趣为导向。“教育性教学”理论可以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在实践中,要求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将育人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在体育教学目标上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要加大隐性课程的开发力度,将隐性的教育要素融入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中;要确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要将培养学生高雅的体育兴趣爱好与体育课程思政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王飞 《体育科技》2022,(1):144-146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高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指标,是完成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及其路径。研究认为:充分挖掘并发挥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功能,凸显体育教育本身的育人价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做到“育体”与“铸魂”同向,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让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意志品质。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中,需要优化其呈现方式,优化教育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教育理念的更新,强化体育实践,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规定要求;“模块教学”的基本特征是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学习所选项目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但是体育“模块教学”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并能自如运用所选项目的全部技能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有违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更多的、更完善的技能要领需要学生课外去自主认知与自主训练。因此,高中运动技能教学需要探究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高中运动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全员、全面、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分析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中融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排球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从思政教育大背景出发,凸显排球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转变课程思政与排球教学观念,落实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体育价值引领、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围绕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专有特征为根据,让学生掌握排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身健体、塑造良好品质、培养高尚品德,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昂 《中华武术》2022,(3):18-20
体育课程思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将实践技能性课程与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一文,旨在发挥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所有高等院校、所有教师群体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鉴于此,本文就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构的同向性与实践路径进行有益探讨,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进而提升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深受竞技体育理念的影响,单纯重视技能目标的实现,缺乏德育的渗透,与现代综合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思想政治课程观的设立,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即“育人”。本文阐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在德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剖析,给出了如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德育建设、渗透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释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解决的问题,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重解决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三重三轻”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沿着课程目标引领、教学目标衔接、教学过程贯穿、课程评价落实的路径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中,以提高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方针要求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推进体育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在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青年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青年大学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担当时代大任、祖国建设的核心力量。认真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工作难点与发展路径,为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出建议,为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供可依据、可复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设方向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程习得的体育素养的同时能够习得道德素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就是在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基于体验式项目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从顶层设计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菲 《体育教学》2023,(2):29-31
体育课程思政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元素,依托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来实现“以体育人”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本研究以《耐久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一课为例,通过分析运动技术与思政元素,确定教学目标;整合运动技术与思政元素,规划教学内容;聚焦运动技术与思政元素,突破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关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在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上具有显著成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凝练其深度融合的目标导向,得出了其深度融合的内容构建:一是要推进隐性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进网络;二是要注重体育课程思政互联网平台选择;三是要积极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料库;四是要构建起体育课程思政网络教育社区。本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全面考虑与系统分析,希望促进形成互联网+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合力,以此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建设体育强国和推进全民健身的需求。文章在分析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价值的基础上,分析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提出发展路径。认为:(1)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帮助大学生强自身体质,修思想品德;锤意志品质,助品格内化;塑健全人格,享人生乐趣;(2)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体育教师思政素养与思政导入能力不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不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和路径单一、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与反馈机制有待完善的困境;(3)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一要强化主力军,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二要优化主战场,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三要拓宽主渠道,丰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四要校准评价尺,推动多元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大思政”理念的具体实践与深化。然而客观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思政内容有效性不强、课程思政督导落地性不强、课程思政输出检验性不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完整的教学组织体系、缺乏严谨的教学监督体系、缺乏振奋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和体育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21,(4):51-53
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对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能完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健全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等价值意蕴,却面临着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元素和技能教学难以融合等问题,据此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应从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思政元素、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同向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体育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达到知识育人、技能育人,同时注重思想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分析高校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梳理和探索,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涵。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素养,实施浸润式教育,营造融合多元思政元素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实施优质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使高校体育课程达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高”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双高”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双高”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双高”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在“双高”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就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传播思政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思政要求、在教学评价上定好思政标准。  相似文献   

20.
聂英涛  田星 《体育科技》2023,(2):117-119
文章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为研究背景,结合目前高校公共体育形体舞蹈教师思政教学融合能力较弱、学生形体舞蹈内涵理解不深、课程思政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师思政培育,课前融入思政导学”“借助双线混合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课程思政体系,突出课程思政考核”的教学改革新设想。在塑造学生优美体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