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们常津津乐道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简练的环境描写。而笔者以为这一节里,行文的交代照应也极富特色,尤其值得借鉴。标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其中的“风雪”、“山神庙”,文中就有多处照应。风雪———⑦段林冲去接管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  相似文献   

2.
本课围绕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三个设问展开:1.林冲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发展的?2.请找出课文中对“风雪”“山神庙”的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3.有人说林冲最后的彻底反抗也是偶然,倘若他不是在山神庙里听了那几个人的对话,或许就不会走上梁山,落草为寇.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授课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圈点勾画、分组讨论为形式展开.教师适当补充《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转变过程,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关于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传神的篇章之一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此类文本要抓住人这一个核心,同时也要关注与人物相关的景物描写。从标题来看,林冲是以林教头的身份出现的,除了身份之外,还有风雪和山神庙,这三者结合营造出一个宏大的场面,诉说了一个细腻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高尔基曾说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细节之处显魅力,细节在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精彩章节之一,一直备受教材青睐。品读全文,我们仿佛置身于风雪连天的恶劣环境,目睹林冲血刃仇敌的英雄形象,耳闻林冲铿锵遒劲的怒斥。小说生动的故事牵动着读者心弦,一气呵成。这一章节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试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反墨效应周启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回书较《水浒传》其他章回在人物刻划方面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金人瑞语),我们不难看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借助“反墨”的描写手法,刻划出了鲜明独特的反映本质的个性;而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6.
李玲 《现代语文》2007,(3):33-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回目叫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自发反抗、最终落草的英雄形象——林冲,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在主题和描写人物方面均达到了很高成就,但笔者认为,林冲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及主题的表现,离不开李小二这一形象的艺术处理,得益于李小二的侧面烘托,一句话,“红花还须绿叶扶”,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一回。文中称那个谋杀林冲不成反被林冲所杀的陆谦为“陆虞候”,但许多人却读成了“陆虞侯”。这可能是因为“侯”在古代是一种爵位,与“官”密切相关,而“候”似乎与“官”沾不上边。其实,“虞侯”一词根本就不存在,“虞候”才是官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  相似文献   

8.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十分讲究“砌末”的设置和使用,特别是草料场里老军的大葫芦和火盆、林冲沽酒路上遇到的山神庙,以及入庙所见的殿上塑像,都值得细细咀嚼和欣赏。  相似文献   

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1.
中南五省(区)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分为四个部分。我认为,其中第一个部分的划分是正确的,而第二、三、四部分的划分则是不正确的。这篇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就行了,即把第七自然段以后划为第三部分,写林冲被调去看管草料场,陆谦等火烧草料场,林冲在山神庙杀敌报仇。  相似文献   

12.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文多次地重复推出林冲“把花枪挑着酒葫芦”的特写镜头。作者用意何在?几经揣摩,笔者认为这只橘黄葫芦的屡屡点染,是为故事的高潮——林冲奋起杀敌作铺垫的伏笔。其铺垫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该回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握林冲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但拙文这里探讨的是“酒”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所起的作用,以管窥豹,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作些诠释。  相似文献   

14.
高扬 《教师》2010,(21):127-128
林冲是《水浒传》中形象刻画十分鲜明的人物之一,但他是如何从一个声名赫赫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转变成一位威风凛凛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如何由一个心存幻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转变成一个与统治阶级势不两立、殊死搏斗的英雄人物的呢?这在高中语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精彩的描述。值得研究的是,林冲性格的转变不是一种“突变”,而是一种“渐变”。  相似文献   

15.
许蓉蓉老师执教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杭州地区高中语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这堂课以对金圣叹的评点作为处理教材的切入口和激活学生思维的发轫点,用三个主干性问题“林冲够不够狠”、“林冲是不是一个英雄”、“作为何塑造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有争议的英雄”串联了教学的全过程,三个问题逐层推进,呈现了阶梯状的三个教学板块,  相似文献   

16.
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作为小说的三要素,在表现主题中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往往在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等方面作用独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故事情节的设计即是这样。学习这一课,如能抓住故事情节来鉴赏,则许多问题都能凸显出来,可谓“一水灵现,连岗三面”。一、双线情节与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正面详写的内容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侧面略写的内容是以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初到沧州的林冲心中仍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是陆谦…  相似文献   

1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是林冲传记中的重要章节。在这一章里,作者善于把行文的紧张与松弛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谋篇布局上的曲折变化,波澜起伏,既生动地写出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武装反抗的典型成长历史,又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要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描述了野猪林遇难、棒打洪教头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后,作者在谋篇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四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末写林冲杀人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据笔者所知,不少人将“投东”理解成暗指林冲上梁山。 诸多教学参考用书,对该文故事情节结局的分析,都这样写道:林冲“毅然杀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见西苑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各科专业通用语文上册<教学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这种说法,为“投东”是暗指林冲上梁山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投东”不是暗指林冲上梁山。 文中有三处谈到“投东”,此处  相似文献   

19.
司保峰 《当代学生》2014,(12):12-14
即使你没读过《水浒传》,但林冲可能也还是一个你耳熟能详的人物。很多省、市的语文教材都收录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有关林冲的章节。"林冲根本不是什么英雄。恰恰相反,他是懦夫、狗熊。""林冲这个人极其凶狠、残忍、血腥,有暴力倾向,甚至缺乏人性。"有的同学如此评价林冲,你能认同吗?  相似文献   

20.
王丽珍 《学语文》2006,(5):33-33
近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内心感觉可用两个字来形容——过瘾。林冲用花枪三下两下将陆谦、富安、差拨结果掉,其酣畅仿佛就是我自个儿身临其境以雪深仇大恨一般,我以为这与施耐庵笔下“酒”的妙用不无关系。酒可使林冲迷留没乱、抑志弥节,也可使林冲醍醐灌顶、扬眉吐气。酒在这一回目中,既是三条暗线,钩沉了林冲刺配沧州后的行径;同时,酒也是林冲命运转折的催化剂,一葫芦冷酒直喝得林冲六根清明,不醉反醒,杀他个官贼人头落地,义无反顾投向梁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