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中的具身体验与入心笃行,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四史”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明晰“四史”教育的意义,思索当下教育中的“离身”困境,进一步探究基于具身理论的认知转向,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的教学为例,探寻入脑入心的“四史”学习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理论为美术教学文化理解素养指明了实践方向,在具身认知理论下,美术教学围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知识迁移进行创新。本文以民居花窗为例,从“具身体验,融身于境,联结文化认知”“具身探究,寄身于情,积淀文化理解”“具身实践,离身于心,传承文化精神”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美术探究教学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他者性理论为“双减”政策修复教育生态、回归教育本质从而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供了认识论支撑和实践理路的切入点,也深刻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离身学习和具身学习本体上融合统一,学生学习是二者间交互影响、协同并进的行动。但是,由于生产目的论的渗透、不合理教育考评机制的实施与传统教学理念的贯彻,造成学生离身学习泛化与具身学习弱化的分离现象,进而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遵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统合所教学段学生培养目标、教学的科目和内容为准则,以因材施教、因材施学为教学风格的耦合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只有通过教师的知识讲授与情境演示结合、学生的记诵和体验式学习方法综合运用双向提效,以终结性和过程性结合的学业评价为手段,实现离身学习与具身学习的耦合,才能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与学生学习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培育学生的心智技能和理性精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三会”理念,体现了“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两种学习范式的融合,以此达到身心合一的目标。教师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相互融合,实现两种认知方式统一的角度出发,探索儿童心智学习模式的改进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场域、课堂场域、想象场域等丰富多元的具身学习场域,改进心智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学空间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具身认知理论催生出的具身式学习对教学空间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当前学校的教学空间布置,发现存在着限制物理具身学习的范围、阻碍情境具身学习的深度、背离模仿具身学习的“离身化”问题。因而,提出创设以增强具身强感知为指向的教学空间布局、以渲染具身情境为指向的教学空间搭配、以利于具身模仿为指向的教学空间格局的教学空间布置艺术策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认知是大脑的信息加工过程,与身体无关.在这种理论范式下,教育与教学实践将学习视为一种“离身”的心智能力训练,但具身认知挑战了这种教育理念,并且掀起了一场具身学习的革命.身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受到重视,学习环境的建构变得同样重要.游戏化学习很好地兼顾到了具身学习的上述特点,并且符合成人学习的偏好和特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在成人培训中引入游戏化学习的实践,是成人学习的本质回归与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是学生从"离身学习"到"具身学习"的嬗变的重要载体。数学实验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凸显"做思共生"的内涵,拓展"学科育人"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思想。  相似文献   

8.
根据课程结构,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学运用的是“情境法理阐释”的教学范式。但在情境设计环节,教师存在重法理轻体验、重实证轻思辨、重逻辑轻生活的现象,与学生经验脱节的“离身情境”影响教学实效。广大教师应该结合具体问题,以具身认知理论审视《法律与生活》教学,并对教学中如何设计具身涉法情境,以及具身情境的目标追求进行多维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主体性缺乏,体育实践教学方面则存在着情感不共鸣的问题。高校体育课程可以通过运动实践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有机融合,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嬗变,在此过程中也可将体育蕴含的价值理念濡化成自我构建的“意义世界”产物。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体育课程思政课堂可以采用多样设计、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情景设置等多种具有具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构建出提质增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推进路径,回归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10.
具身理论强调身体参与教与学的重要性,有利于克服在线学习的局限性,为提升在线学习有效性提供新思路。将具身认知、具身教学、具身学习、社会具身、情感具身理念融入在线教育的教与学过程中,探讨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情感临场感、学习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对在线学习有效性的影响,从“身体主体”“身体体验”“身体关怀”“身体参与”“身体思维”等五个维度寻求提升在线学习有效性的路径,为在线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身心”二元论的离身认知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制约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制度性因素与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相脱节,需要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元论”转变;结合“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案例调查,梳理当前离身培养模式困境,并在具身认知理论下指导建立具身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构建涉身式的教学评价,生成具身型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具身化的师生关系,进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宏伟计划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双减”要求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公众关注点聚焦于作业时间、总量,却鲜少问津学生身心是否适应,具身认知理论重视学习者认知与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分析当前学生作业“离身”现状,探讨具身认知与初中语文作业的适切性,进而从表达、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的作业示例对初中语文具身作业设计进行建构,旨在促进语文作业设计理念的更新,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供新的作业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  相似文献   

14.
具身学习是根治教师教育效能低迷的一把利器,涉身性、情景性与生成性是教师具身学习的显著特征。相对离身学习而言,教师具身学习是实时感验、身体会话,是一个自然连续体与统一体。它的诞生开启了教师学习,包括动力、方式与机制在内的一次系统重构运动。动态地分析,教师具身学习是由情景压力驱动、身体感应发生、经验体验获致三个关键环节构成的一个链环。在具身学习理论框架中,"情景创设-身体卷入-互动交感-知觉反馈"将成为现代教师学习的新流程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传统认知科学的身心二元观点在面对人的复杂认知时产生了教学的离身困境,即教学观念的离身性、教学设计的预设性、教学环境的封闭性三重困境。文章以国内外具身认知思想下的认知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从现象学、生物学、技术学三个视角的研究实例中归纳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特征,进而提出教学应从体验性具身技术开发、生成性具身课程设计、交互式环境构建三个维度促进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需要尽快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转型,通过具身认知让学生主体“在场”。离身认知的主要教学表现有:重抽象,轻具体;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而具身认知是一种整体性认知,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感知、想象等。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具身认知,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开展评价,激活学生具身认知的外在、内在和活化因子。  相似文献   

17.
具身性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重要特征,早已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具身认知抓住了传统认知对身体性忽视的重要局限,为理解和设计学习提供了新基础,成为继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之后教学设计范式的新转向。而兴起于学习科学领域,整合具身认知与新型交互技术的具身学习,已经打开了一扇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窗口。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者来说,理解技术、学习、设计与具身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具身学习形成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倡身体通过参与活动、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来建构知识。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学习者产生深度在场感和构建新的身体图式。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具身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从“学习者”“环境”“媒介”三个维度进行,促进学习者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形成动态回路。实践表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具身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几百年来,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塑造了一种离身的学习文化,这种文化在教育和学习方面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数字时代正在催生一种具身的学习文化,试图修正"笛卡尔的错误"。本文基于既有文献,在对具身型学习文化之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这种具身型学习文化的创建,需要把以"概念化"、"重置"和"构造"为关键词的认知的具身观点作为心理学基础,以具身的技术构造双向建构的学习环境,并确立具身的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唯有如此,才能打造一个人与技术和谐共处的数字时代之诗意栖居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20.
离身心智语境下的教育是离身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塑心”,即精神或心智的培育,而身体被认为是学习的障碍。但是“具身心智”的兴起挑战了这一观点。具身心智主张,思维和判断等高级认知过程与有机体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环境之间,并不存在一个壁垒森严的界限。认知发生于大脑、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与耦合之中。身体对于心智来说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容器,而是一个“限制者”、“调节器”和“塑造物”,铸就了心智的特殊品质。具身心智呼唤具身的教育。具身教育视身体为学习的主体,主张把身体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倡导“身体活跃的课程”。身体活跃的课程不认为身体活动是学习的障碍。相反,它赞同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主张把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身体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身体活动体验概念和术语的含义,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