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佩 《青年记者》2010,(14):59-59
老一辈的报人往往更看重时政新闻,而并不在意专副刊的发展。在他们眼里,一线的新闻采访才是报纸的一挺机关枪,而专副刊,仅仅是风花雪月,无关痛痒,是报纸可有可无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一、地市报专副刊发展的优势.   1.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除了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外,更有一份传播人文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在其中.在日常报道中,专副刊在信息的发布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与新闻版面抗衡,但对信息的理解可以更深更透,传播信息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更多元,从而可以在报纸上制造一种更贴近人、更理解人、更尊重人的氛围.   ……  相似文献   

3.
一、地市报专副刊发展的优势. 1.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除了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外,更有一份传播人文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在其中.在日常报道中,专副刊在信息的发布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与新闻版面抗衡,但对信息的理解可以更深更透,传播信息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更多元,从而可以在报纸上制造一种更贴近人、更理解人、更尊重人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一、地市报专副刊发展的优势。 1.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除了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外,更有一份传播人文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在其中。在日常报道中,专副刊在信息的发布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与新闻版面抗衡,但对信息的理解可以更深更透,传播信息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更多元,从而可以在报纸上制造一种更贴近人、更理解人、更尊重人的氛围。 2.地市报专副刊相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的传媒,另一个大的优势是,以本地信息的亲和力吸引读者、争取读者。相对而言,地市报的专副刊对本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新闻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和扩张。可以说,专副刊这一不属于新闻范畴,但却是新闻的延伸和深化,并带有某种新闻的视角和“气质”,与新闻版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特殊新闻”,在满足读者对报纸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审美需求和服务需求,在组织、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报纸的副刊已成为报纸分层次、分特点吸引受众的特色手段。专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具有其它新闻版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江作苏:《办好专副刊是我们光荣的使命》)正因为专副刊在报纸中有着这样重要的地位,所以,专副  相似文献   

6.
李临雅 《新闻界》2002,(1):54-55
从1984年5月全国第一家老年报《老人报》在广东诞生以来,十几年的时间里,全国的老年报已经发展到20多家,期发量达到300万份左右,按人口计算,全国约40位老人就拥有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报纸。其中内容既专且广的专、副刊对老年报的发展,功不可没。专、副刊兴盛顺理成章近些年,老年报专副刊兴盛,是由老年报办报宗旨、服务对象所决定的。翻开任何一张老年报,都会发现,专、副刊的比重都大大地超过了新闻版面,无论是四个版、八个版还是十六个版的报纸都如此,基本上都是除了一、二版是新闻版外,其余的都是专、副刊。比如说…  相似文献   

7.
正报纸要创新,特色是关键。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专副刊是日报搞活版面、吸引读者的一个窗口。报界有句老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专副刊正成为地市报竞争中的新制胜点,专副刊的内容创新有着无限的空间。如何提升专副刊的核心竞争力,理念的审视、机制的调整、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转变传播理念,调整定位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原来意义上的"专副刊"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专副刊如何通过创新赢得有效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摆在报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我们对报纸专副刊必须进行更宽泛、更具包容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副刊不副     
近几年,随着一轮轮改版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报纸实行"扬新闻、抑专副刊"的政策,全面强化报纸的新闻性.新闻版急剧扩张,专副刊尤其是文化副刊因被排挤而处于边缘化"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专副刊与新闻版一起构成了一张报纸的内涵与品位。长期以来,党报的专副刊都是以传统的文学性副刊为主,但是在当代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专副刊?党报专副刊如何定位?版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一番新的审视。本文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杭州日报》四张党报为例,剖析当下党报专副刊的发展态势和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刘元娟 《青年记者》2007,(12):82-82
乍一看,策划似乎与报纸正版新闻类板块关系更紧密一些,而与副刊关系不大,特别是文学副刊关系不大。报纸正刊为了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需要进行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副刊一般时效性新闻性不强,但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暨南大学新闻学院薛国林、侯东阳等著的《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一书近日已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当代报纸专副刊的发展状况,对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报纸的专副刊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提高报纸竞争力当务之急是从文化方面对专副刊进行整合的观点,以及专副刊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著名新闻学者方汉奇教授评价说:"这部著作把中国报纸的专副刊从历史到现状作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册在手,可窥全豹。"  相似文献   

12.
给副刊注入新闻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轮又一轮的改版和扩版中,许多家报纸不约而同“增加新闻版,削减专副刊”,有的甚至取消了副刊。曾经辉煌的报纸副刊一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们以为,新闻性的缺失是副刊在现代信息社会日益失去其优势及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副刊要走出困境,惟有高扬新闻的大旗,将时代的责任挑在肩头。加强新闻性,是现实的需要一、副刊之“名”,已不是昔日副刊。报纸副刊从出现之日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新形势下,它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根据《辞海》的解释,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报纸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新闻、评论的增加量是有限的,大量的新闻容量多体现在专副刊上。尤其是在厚报时代到来的当今,专副刊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已远远超越了纯文学的传统概念,各类专刊副刊既丰富了报纸内容,又突出了报纸的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专副刊办得好坏决定了报纸本身的品质定位。  相似文献   

14.
在报纸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已是纯新闻和传统的副刊无法承担的,于是便有了专刊。各种专刊有其独特的一面,它立足报纸的优势,吸收杂志的营养。和一般杂志相比,它更具有新闻性,而和报纸新闻版相比,则显得更集中、深刻、独到、实用,在篇幅运用、新闻深度、新闻文化含量等方面,可做更大的文章。报纸专刊的这一杂交优势决定了报纸专刊的基本特征:新、专、独、深、实。  相似文献   

15.
报纸分为新闻版和专副刊版,新闻的特点是“短、平、快”,而副刊则是慢性的,软性的,它的特质是文化。报纸副刊在中国报业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阿Q正传》在报纸副刊中刊载,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大批提倡民主、反封建的文章成为全国瞩目的舆论中心。如今,报纸副刊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报纸在发展,副刊也在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6.
京郊日报的专副刊深受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长期以来,编辑记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拓宽专副刊思想领域,探索专副刊与新闻正刊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丰富了整个报纸专副刊的实践活动,为专副刊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京郊日报》专副刊的回顾京郊日报的前身,是1980年10月创刊的《北京日报郊区版》,到现在已走过18个年头了。当时创刊时,是一张四开四版周三刊的报纸。由于刊期长,新闻性偏弱,拼抢新闻毕竟不是它的特长,所以在办好一、二版新闻版的同时,一直十分注重办好三、四版…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大开,传统报纸被逼到墙角。因为媒体属性,报纸的新闻板块最先受到冲击。但网络对副刊的冲击要一分为二看。负面作用是网络媒体分流读者,影响阅读习惯,一些受众慢慢习惯在移动终端上碎片化阅读;但其正面作用是,在新闻时效滞后的情况下,专副刊却赢得了时效上的"豁免权",有机会凭借实力和特色维系读者忠诚度。一个能跟得上时代转变的优秀的报纸专副刊,是能够稳定一部分读者群的。一份报纸优秀的专副刊内容,很可能是打赢与网络媒体攻坚战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新闻纸,办好新闻版是分内之事。近年来不少报纸在改版扩版实践中,都强调要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报纸走了极端,大大压缩甚至砍掉了专副刊,引起读者的议论,有的作家还发出了“保卫文化副刊”的呼吁。根据读者建议,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专副刊的定位与改进”,意在帮助大家进一步端正对专副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专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这一优良传统不能丢;专副刊也要与时俱进,以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我们报纸上的专副刊定会五彩斑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副刊可以说是充当了报纸新闻改革试验田的角色,其外延得以一再扩大。从传统副刊到专刊,到双休刊,直至如今风头正劲的B、C版,通过深度报道、背景分析、新闻评论等方式,向新闻进行着强有力的渗透。其实报纸副刊的率先革新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某种程度上,是“开风气之先”的副刊传统和“激进创新”的副刊精神使然。新时期副刊的内容辐射社会各个方面,尝试以直接的方式和强烈的色彩来干预社会。这说明,专副刊有良好的市场竞争细胞和市场应变能力,专副刊是地方党报抢占市场的生力  相似文献   

20.
(-)十分感谢省上新闻届的老前辈。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推动,就不可能有我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的成立,也不会有副刊的两次成功的评奖。报纸副刊有了和我省新闻奖相同的地位,这在我省的新闻史上具有开先河性质。这是基于对副刊在报纸中地位不可或缺性的认识。当然,也有他们对新闻事业后来者的殷切期盼,即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副刊研究会是我省各报副刊同仁的学术团体,其结合有着一个共同事业的坚强纽带。副刊在报纸格局中的地位,决定她只能依靠报纸的生存而生存、发展而发展。各报老总们的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