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探索大学生评价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促使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大学生评价存在重“评教”轻“评学”、重“定量”轻“定性”、重“外在”轻“内在”、重“选拔”轻“发展”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评价改革应从更新评价观念、信息技术赋能、转变评价策略、融通价值理性方面探索突破逻辑。  相似文献   

2.
言论     
《当代教育论坛》2011,(8):128-128
大学的富裕和教育的贫穷 ——最近因为两件事:“宝马教授”尹晓冰善意提醒同行“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冠名为“真维斯楼”,网民又发起了一轮对大学的质疑。改变大学教育穷下去的现状,就要改变大学富起来的方式。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赠,接受社会要求和监督,就要改革“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制度,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教育督导评估重他评而轻自评,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质量而轻效益。重规范而轻个性特色。不能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学校。影响了学校对教育督导的信任度,也影响了教育督导有效性。在新一轮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开始之初,我们应注意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督导既要做教育“警察”,更要牢牢树立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立足河南开放大学办学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质量评价存在的重管理轻治理、重结果鉴定轻反馈应用、重标准研究轻机制创新等不足,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按照坚持价值性、彰显时代性、遵循科学性、强化操作性、突出应用性等原则,从树立新质量观、完善质量标准、遴选关键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改进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机制创新探索,进而推动综合改革、促进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教育方法探讨、轻学生感受研究,重学生表现评价、轻学生成长指导,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等教育误区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走出误区,树立新的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然而,传统教育教学把知识当成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应用;重模式,轻思想;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为适应时代发展,笔者近年来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颇有见地的文献,感悟出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学科加强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7.
厘清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质量认识上尚存在一些误区:将“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对立起来;用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来衡量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大众化教育就不应出现淘汰;高等教育到学生毕业止教育过程即告结束,大学不必为其“产品”接受方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些均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以“三节”为突破口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方庆豪(九江市庐山区中学)一、认清弊端,冲出误区我们庐山区中学的领导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清楚地看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地存在“五重五轻”的偏向: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主课、轻副课;重文化、轻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育评价与学校管理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评价,在我国还相当薄弱,或者说尚未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工作的好坏。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实质”的教师评价往往会把学校教育引入误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应该把科学的、客观的教师评价工作,作为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家长都经历了“十年动乱”,是被耽误的一代,普遍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企望子女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所以对子女有着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指导,在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上存在很多“误区”:或重智育而轻德育,或重物质生活的满足而轻精神生活的需求,或重严厉苛刻而轻耐心沟通,或重学校教育而轻家庭教育,或重单方教育而轻合力教育。  相似文献   

11.
叶小荣 《今日教育》2004,(10):41-42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尽管许多人都会说“评价”两个字,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把评价简化成“考试”,重甄别与选拔,轻诊断与激励;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把评价确实做到实处,或者说如何  相似文献   

12.
浅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阻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即阻隔。这些阻隔分为客观必然阻隔和主观偶然阻隔。造成客观必然阻隔的原因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不同的客观因素制约。造成主观偶然阻隔的主要原因有:重思辨轻实践,重归纳轻演绎,缺乏本土意识;孤芳自赏,排斥教育理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观念虽新实践不足;教育概念不规范,教育命题“应然”当“实然”;教育评价只有终结性,忽视形成性评价。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要提高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加强应用研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质量观”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质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电大应从突出开放教育的特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规范开放教育的办学行为,“注册入学、严教、高出”,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完善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科学的质量评价体制等方面,推进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开放教育的发展,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性特征──兼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海林一目前大学教育愈来愈呈现一种纯粹功利主义倾向。其主要表现是:重实科教育,轻文化教育;重知识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技术教育,轻价值教育;重生存教育,轻创造教育;……。这...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育惩罚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界把“尊重学生”提升到了特别高的地位,但走进了“重赏识轻惩罚”的误区。在教育上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的原则,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但是应该看到,与表扬、奖励相对的教育惩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教育惩罚对于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未成年学生来说更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重诊治、轻预防;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缺乏对心理求助方式的调查等。针对这些误区,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建设专业性的队伍、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以切实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郝志 《教书育人》2007,(11):76-7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现实教育中存在某些模糊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清。在实践中,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轻教育预防引导;重心理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针对以上误区,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既是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作为一种对高职教育价值的判断,其价值取向的生成不仅要关照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内在规律,还要致力于对当前高职教育质量发展呈现“三大逻辑”转向的实然状态背后隐藏的价值倾向性的完善,从而以能够引导高职教育实现“三大逻辑”转向的理想样态为追求,构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应然价值取向: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为坐标参照,革新评价理念导向;以尊重并回应多元利益主体诉求为基本立场,突破评价难点;以高职教育质量文化内生为引擎,重置评价重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应然价值取向的规定性,通过确立评价育人新理念、健全内外评价联动新机制、创新有效评价新实践来优化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路径,引领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家庭道德启蒙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和谐安定。目前我国家庭道德启蒙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上抑或在教育方法上都存在诸多误区:教育观念上重智而轻德、推卸责任、急功近利;教育方法上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关怀,重强硬灌输而轻主体参与,重明理导行而轻情感激发,重品德训练而轻道德养成,重自行其是而轻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教育评价新理念的提出 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现代教育评价侧重于教育过程的变革,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即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却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重“评定”而轻“评价”,或者只有“评定”而无“评价”,实际上是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价值取向。它不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世纪之交,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教育评价新理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