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大学,在北大图书馆总理和大学生们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谈。温总理的开场白有这么一段话:“我是来谈心的,希望同学们说心里话。”“我不怕讲错话,你们更应该不怕讲错话。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也是科学民主的体现。”显然,总理选择五四这一天来北大,想谈“科学民主”的话题。然而学生们的提问是什么呢?第一位男生问:“如何克服学习中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录】上课开始,我试着问学生:“课前你们已预习了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你们喜欢这篇小说吗?”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我和你们有同感,这的确是一篇值得仔细品读的好文章!”我接着征询同学们意见:“这堂课是我和你们一起学呢,还是同学们自己学?”很多同学说:“我们与老师一起学!”“好啊!”我温和地说道,“不过,我希望同学们唱主角,怎么样?”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大约十分钟,同学们的读书声似乎戛然而止。我关切地问道:“同学们刚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处了吗?”有个女同学立即站起身,说:“老…  相似文献   

3.
谈“外号”     
学校里,同学们总喜欢给人取“外号”。我呢,也包括在内。这个同学的脸太白了,我就说:“小白脸。”那个同学经常流鼻涕,我说:“鼻涕大王。”这个同学姓朱,我就说:“一头猪。”总之一句话,我给同学们取的外号数不胜数。我给同学们取“外号”,同学们也给我取“外号”。因为我姓翁,同学们就给我取了“小蜜蜂”、“白头翁”、“不倒翁”三个外号。可我一点儿也不生气。这是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小蜜蜂”十分勤劳,对人无所求,却把用生命换来的蜂蜜毫不保留地献给人类。同学们叫我小蜜蜂不是在夸我吗?“白头翁”是一种鸟,它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有多少同学想摆脱父母的约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课堂作业中,我把题目“看拼音写汉字”改为“一目了然”,将“比一比,再组词”改为“火眼金睛”,“照样子,写词语”改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同学们看后边嘻笑边低声议论,充满了好奇。此时,我突发奇想,既然同学们如此感兴趣,为何不让他们自己来试试。放晚学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我看你们对老师所设计的题目要求充满了兴趣。现在,老师也让你们试  相似文献   

5.
一天上午的课间,一大帮学生围着我在说说笑笑。突然,罗斌同学笑嘻嘻地跑来报告:“老师,谭峰刚刚问我和姜笑天两个人长大后谁娶张玲做老婆。”面对同学们的哄笑,部分调皮的同学更来劲儿了,逼着我来回答这个看来想甩也甩不开的没准的问题了。我想,对付这帮精灵,只有他鬼我也鬼,他笑我也笑。大家笑够了,我说:“依我看,他俩谁都娶不到张玲同学,除非……”同学们急了:“除非什么?”我说:“除非,除非……他俩还是娶不到。”“唉。”同学们一片唏嘘。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跑向教室,身后却留下一串耐人寻味的笑声。又一天晚…  相似文献   

6.
2000年安徽省中考大作文题目是:假如你是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我”,请合理想象,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初二开学,“我”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常响起这句话。一学期下来,当听到同学们日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睢宁县实验小学的王孝文同学将精心绘制的作品《我跟奶奶学剪纸》和介绍同学们作画情况的信寄给了温家宝总理,她告诉总理,睢宁县是“中国儿童画之乡”,希望“温爷爷能来睢宁看我作画”。  相似文献   

9.
《新读写》2009,(2):15-15
明明是要求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怎么写起“蜜蜂·鹰眼·镜子”来了?写下这个题目我就感到可笑,可是提起我和同学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就不由地联想到这几件与写作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下面以《日月潭》(五年制四册17课)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听的训练的一些做法。一、练听得清,使学生能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原则之一。“听”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方面也应服从这一原则。我在教《日月潭》一课时这样利用“听”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就开始为同学们当导游。我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给同学们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景。事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听完  相似文献   

11.
曹霞 《江苏教育》2010,(12):51-51
星期五的早晨,我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同学们团团围住班长.像一群小鸟一样“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班长,下周是我们组值周,我想当礼仪队员。”“班长,让我来当卫生监督员吧。”“班长,我和马容一起来管理眼保健操。”……同学们高涨的热情着实让我感动。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及大家的讨论意见.班长很快安排了各项值周岗位.大家都感到愉悦和满意。  相似文献   

12.
方立新 《教育》2009,(1):10-10
温家宝总理与北航学生座谈时,忆及汶川大地震处理堰塞湖时中国不得不向外国租用米-26直升机,他说“这很刺痛我的心”。总理“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件事情。我们应该立志,让中国自己的直升飞机能够制造出来,不管什么型号的,普通的、高原的、载重的。我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就在你们手中。”  相似文献   

13.
石明武 《成才之路》2009,(27):56-56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能够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做好四个字的层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这四个就是政治课教学中的“读、讲、论、练”。一、“读”就是“阅读” 阅读不仅对语文教学很重要,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我在上课前要求同学们认真看书,积极做好预备。  相似文献   

14.
概念出示后,除了使同学们找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外,我还常用反问的方法增强同学们的记忆。如教师说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同学们齐声回答:“不对!”应该是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能说式子”。因为“方程”这一概念内涵包括:未知数和等式这两点。式子可以是等式,也可以不是等式。再如:倍数、约数的举例,12÷4=3,我说12是倍数,3和4都是约数,同学们还是纷纷举手,说:“不对,倍数和约数不能孤立的存在,应该说12是4的倍数,4是12的约数”。 反问法,可以使学生通过辨析,来  相似文献   

15.
等待花开     
朱连仲 《山东教育》2009,(12):36-36
快要进行阶段性检测了,可同学们做题时丢三落四的现象仍不断发生。该如何督促孩子们看清要求扎实答题呢?苦思冥想之后,我计上心头,决定学习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来一次“智力大碰撞”。于是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先默写课文,然后在黑板上迅速地写下了十道题,接着让同学们三分钟做完黑板上的题。我一再强调题目要求:“请看清要求,看完后再做。”因为最后一道题是:  相似文献   

16.
今天这一节课是复习课,以往我总是采用这种方法:把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摆出来,指出错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出错情况加以改正。今天,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一下子欢呼起来。因为以往的数学课除了老师讲解就是做题,今天一说做游戏,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我宣布了游戏的名称:“今天我来当医生。”这时同学们都瞪大了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忙笑着说,我们当医生不是给病人看病,而是给我们做的题找毛病。我把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了讲,然后把前一部分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这天作文课上,我朗读同学们的优秀习作片断,并要求大家边听边评。当我读到一篇作文“我班的女生,个个都是美女”这句话时,教室里一阵哄笑。“老师,那小娟也美吗?”小哲同学大胆地举手问道。  相似文献   

18.
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由于视力不好,戴着一副眼镜,因此同学们时常拿我“开涮”,称我“四眼妹”。班里举行晚会,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可是轮到我时,同学们大声嚷着:“四眼妹,来一个。来一个,四眼妹。”搞得我十分郁闷,节目也没有表演好。  相似文献   

19.
校园流行语     
现在校园流行哪些语言呢?走,一起去看看吧!“你问我,我问谁?”这句话常常让提问的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有时候有苦说不出的也不一定都是问者……那天课上,陈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父之过的‘过’是什么意思?方新,你来回答。”谁知方新脱口而出:“你问我,我问谁?”张老师顿时傻了眼,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方新涨红着脸忙捂住嘴巴,大概知道自己说错了。顷刻间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你回答得很‘好’,等会儿到我办公室里来。”同学们又安静下来,张老师的话真是“一鸣惊人”,从此再没有人敢说这句话了。可不知哪一天又“杀”出一个新…  相似文献   

20.
殊途同归     
语文课上,我饶有兴味地讲述《故乡》中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同学们也都入神地听着记着,浑然不觉窗外已天低云暗,风雨欲来。突然,一个男子破门而入,气喘吁吁的大声喊“刘小玲,我给你送雨伞来了!”我和全班同学都惊呆了,教室里一下子仿佛凝固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同学站起来说:“刘小玲是初一(2)班的,这是初一(3)班。”那男子略作迟疑,说了声对不起,就急匆匆转身离去。那人走后,班里立刻开了锅,课堂秩序大乱。我想,同学们的兴奋点已经转移,这课是讲不下去了,于是灵机一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作文题目———“送伞的人”,要求对刚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