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有的心理。而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的思想,又深深地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目前家庭教育比较普遍的现象。对孩子期望值高,不能说一点积极意义没有,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消极作用常常大于积极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一是造成沉重的压迫感。有些家长,孩子三年级就定下了目标,你要考立达;孩子初中才开学,就制定了目标,要考苏州中学;才进了高中的门,就说你的目标至少是南大。有些家长,不管班级情况怎样,就要求孩子在班级必须多少名,在年级必须多少名。甚至有家长居然说:"我不管怎么样,你必须每门学科不能低于90分。"或许有部分孩子在这样的激励下,真的能够达到目标。但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在沉重的期望压迫下,就如背着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2.
记者:据我们了解,不少教师教案上的"三维目标"是为应付检查而事后补上的,有的教师为了"装点门面",还照搬了网上的教学目标。您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王云峰:这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提笔在备课笔记上郑重地写下"教学目标"四个字时,是否深入思考过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源于什么?应该怎样准确描述?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能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向守万 《成才之路》2011,(20):98-99
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内容是我们课堂教学上应该具有的,哪些又是我们课堂教学上不该有的问题。忌"盲"。教学无目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其次是要认真设计教学细节,让细节凸现你的教学精彩。最后是要清楚这节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5.
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应该怎么做科研呢?有这样—种认识:科研就是做课题研究、写论文;教育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科研与工作是“两张皮”。或许你的科研已经做得很深入了,或许你还刚刚起步,你是怎样认识教科研的呢?  相似文献   

6.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7.
"对话比独白更重要,唤醒比注射更重要。"对话教学的开拓者特级教师孙建锋不仅说得曼妙,做得更有创意。一天上午,我执教了《威尼斯的小艇》后,和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一起静候孙建锋老师评课。"晓珊,请到你班上找一位叫赵海兰的学生过来。"当着工作室成员的面,孙老师温和地对我说。我先是一愣,脑海里倏地闪现上课的时候,孙老师拿着手机拍下了我的板书之后,就坐在赵海兰的旁边。去教室的路上,我又想起前不久孙老师在博客上的感言:"评课活动中,为什么不见学生?是他们不愿意参加,还是他们无权参加?为什么剥夺学生的讨论权?为什么屏蔽学生的声音?学生缺席的讨论,教师讨论愈热烈,愈显得一厢情愿。"莫非孙老师要一改以往评课时只有教师参与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本期讨论吧的话题是:要不要关注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意外生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碰到过许许多多的"意外",这些"意外"要不要关注呢?怎样来处理这些意外生成比较合适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意外"对学生的发展有没有价值;其次,如果有价值,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老师的教学支持下学生能否解决。要在课堂上立即作出这样的决断,对老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要求很高。本期这组讨论文章,作者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给出了遭遇课堂"意外"的不同应变策略,期望读过之后,会对您处理课堂"意外"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项目课程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课程模式的变革必然要求评价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家对如何评价学生关注得比较多,而对如何评价教师则涉及较少。一、传统课程模式下的教师评价传统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主体的,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关注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关注的是教师"教"得怎样,对学生"学"的效果关注很少。传统课程模式下的教师评价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的达成。二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教师会教、学生会学、教学有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已成社会和教育界讨论的焦点和教师努力的方向。然而,"高效教学具有怎样的标准,如何教学才能做到有效,普通教师能否做到教学高效?""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目标教学无疑给困惑的教师提供了一条新路,高效教学并不神秘,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实现教学高效的独特手段,倘若把这些做法加以借鉴、整合、提炼、推广,课堂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学习个体的进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是必须考虑、值得考虑的大问题,尤其是用什么方法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然而这些思考显然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了教学主体: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如何才能学得好的重要教学目标,这是过去及现在历史教学中仍在的严重问题。那么,怎样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能够以持久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从学习中提升其基本素质,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使命感?笔者以为,可从四个方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怎样设置"教学目标",才能让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者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分配方法,是"比的应用"的一种。对于这种典型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学生通过这节课要收获什么?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他们究竟要有怎样的不同?跳出典型应用题的框架,我希望能够在更为一般的层面上去解读它,即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会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爨伟 《天津教育》2005,(11):28-30
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校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之一,努力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以期以专业水平与高品质服务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信赖与认同。既要让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也要让每个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在工作中同样得到发展。只背‘一切为了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校长又该为教师发展提供怎样的支持,搭筑怎样的平台以达到学校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的体会是:"少讲一点"、"多说一句"和"勤做一些"。"少讲一点",就是教师不要把  相似文献   

18.
方忠霞 《学语文》2014,(5):78-79
如何设计好主问题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问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设计的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应当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问题设计的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或者说相一致。例如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围绕题目中的"梦想"一词,我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我有一个怎样的梦想?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三个问题,环环相扣,能使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整体内容上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甄自强 《广东教育》2009,(10):20-20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教才能得法?按照常规,好课有具体的标准,有一整套的程序。如,从内容上说,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组织;从结构上说,要有导入、复习、过渡、经过、练习、总结、作业;从步骤上说,要有老师讲、学生读、老师问、学生答;在教具运用上,要有录音机、多媒体教学平台、小卡片;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小结有时有"走过场"之嫌。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太少,有时甚至是在下课铃响之后;其二,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提示语多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样的问话,更多的是指向所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只好简单地回答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疑问的学生,也不愿多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