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吴新宇  付晓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87-1088,1093
分析研究河北理工大学2003级大学生体重指数(BMI)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女生;2)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低于正常组;3)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而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台阶试验指数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立定跳远超重组也显著低于正常组.表明:1)男生超重及肥胖明显高于女生,需加强锻炼;2)BMI偏低组呼吸机能及握力较好;3)BMI升高至超重甚至肥胖时可影响生理功能及呼吸机能,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探究消除体重污名的有效手段,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内21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调查对象,采用Antifat Attitudes Test(AFAT)、体重偏见内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论:大学生对体重污名态度差异显著,BMI值未达到超重、肥胖的大学生中自感超重、肥胖的群体以及低体重BMI值体型大学生和超重、肥胖大学生群体相比,前者体重污名内化程度更深,男大学生较女生来说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体重污名。通过树立大学生对肥胖的正确认知,营造良好的校园反污名化环境;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提升肥胖大学生的体重管理能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缓解与抑制肥胖污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应用异速生长理论提出“标准化力量”的概念,建立评价最大力量的新方法,以消除体型尺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第1阶段测量120名普通大学生(男50人,女70人)的体重、瘦体重、握力、背力、腿力和整体力量,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异速生长指数;第2阶段另外选取受试者55人(男24人,女31人)测试相同的指标进行回代检验,计算出各项“标准化”最大肌力。根据BMI进行体型分类,应用百分位数法观察不同体型受试者最大力量“标准化”计算前后在群体中所处位置的变化,来验证应用“标准化力量”评价人体最大肌力的效果。结果:身高与最大力量关系不密切,体重和瘦体重则与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经过“标准化”计算之后,各项最大力量指标的数值离散程度减小,即偏瘦组明显升高,正常组无明显变化,偏胖组与肥胖组则明显降低。结论:应用“标准化最大力量”的评价方法可较好排除体型尺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身高不宜选为反映体型尺度指标,体重与瘦体重可作为反映体型尺度的指标;人群特征、测试部位及方法等因素均可导致评价最大力量的异速生长指数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4.
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女大学生脂代谢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讨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女大学生脂代谢及相关激素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机制,将24名肥胖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均等的实验组(16周有氧健身锻炼)和对照组,观察与测定16周有氧健身操锻炼前后身体成分、各时相血脂水平、血胰岛素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显示:肥胖女大学生16周有氧健身操锻炼后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显著性下降;血脂成分改变即TG、TC、LDL含量显著性下降,HDL含量显著升高;血胰岛素水平显著性下降,皮质醇含量显著性上升.研究提示:长期系统的有氧健身操锻炼能使肥胖女大学生体脂减少、瘦体重增加,身体成分趋于合理化;血脂成分改变,血脂中各成分的比例更有利于健康;调整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测试法和数理分析法对大学生的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保持适宜体重,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体重偏低和超重或肥胖的学生。男、女生的BMI在均值和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BMI的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女生仰卧起坐以及男1000米/女800米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超重或肥胖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差。体重正常与体重偏低者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上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上海市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的肥胖、血压及其与家庭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城市组大学生肥胖率显著性高于农村组大学生肥胖率;大学男生肥胖组家庭人均收入显著性高于正常组及偏瘦组,女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肥胖组大学生的血压显著性高于偏瘦组及正常组大学生的血压;随着体重变动率的逐渐增加,血压变动量也随之显著性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拟《在校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山西师范大学20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其体重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普遍较高,且男生大于女生;(2)不同体重指数组别在身体自我满意度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满意度组间BMI差异较大,男体重指数与身体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女体重指数与身体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探讨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考察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效应。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在余暇锻炼中能够感受到中等偏低的性别角色冲突,但其余暇锻炼的状况却不甚理想;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余暇锻炼在性别角色冲突水平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和性别角色冲突是余暇锻炼的两个前因变量,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皆显著;在性别角色冲突的基础上,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显著,即:性别角色冲突是社会支持影响女大学生余暇锻炼时的一个中介变量,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10%。结论:给予更多社会支持与认同,并通过改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来缓解性别角色冲突,可能是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余暇锻炼自主性的一个关键环节。研究结论为制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内地藏族大学生不同BMI指数大小,将其分为五个类别,并对不同类别学生的体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指数总体处于良好状态;营养不良组女生多为瘦高型,而男生为瘦矮型,超重的男女学生体型都较高大;体重偏轻学生的身体机能要优于超重和肥胖学生;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男女生下肢爆发力普遍较差,耐力水平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肥胖女生向往和追求形体美的心理特点 ,通过健美操选修班的教学实践 ,论述了健美操锻炼对肥胖女大学生体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体重超重/肥胖对中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超重/肥胖中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运动健身等提供理论帮助。研究方法:依据身体质量指数及优势足等条件选取180名中老年人为受试者,按照体重将其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每组人数均为60人,且每组男女比例均为1∶1。采用动态、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仪对其进行不同姿势状态下的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不同组间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差异,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分析组内左、右单足间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研究结论:体重超重、肥胖均能显著降低中老年人的动静态平衡能力,且肥胖对中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的降低程度要大于超重,这说明体重越大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危害越大;不同体重中老年人右单足的静态平衡能力有优于左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适宜健身负荷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地区在校女大学生348人进行实验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适宜健身负荷组、常规体育课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1.适宜健身负荷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上肢力量、腹部力量、下肢力量和灵敏素质,促进体内脂肪代谢,使体脂百分比下降,瘦体重相对增加,体重指数正常;哈佛台阶指数增大,30秒30次蹲起心功能指数下降,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循环机能的耐力水平提高.2.适宜健身负荷锻炼后,女大学生的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水平,体质与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适宜健身负荷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可能与年龄、性别和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江苏高校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与生活方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超重和肥胖与吃早餐方式、饮食偏好方式、体育锻炼方式、睡眠方式和应激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建议的干预措施为:学校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早餐促进大学生吃早餐;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运动锻炼参与率"、"运动习惯巩固率"和"体质健康指标改善率"三项考核;强化作息制度和改善宿舍环境保证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学校、社会和家长对肥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有氧舞蹈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加有氧舞蹈锻炼对其身体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有氧舞蹈锻炼能有效地减少女大学生皮脂厚度,降低身体围度指标,塑造优美体型;使安静时心率降低,心肺机能和平衡能力显著提高,腹肌力量和躯干柔韧性及耐力素质加强;对女大学生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舒缓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的大学生和温州大学(筹)初教院大专班部分的大学生就身体自尊状况、不同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1)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羽毛球对男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慢跑只对男大学生"身体强壮"维度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城乡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的行为特征及体质状况。方法:以上海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库共7542名老年人的有效调查数据为样本,并按城乡差异分别对上海市市区、郊区和农村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的情况与体质状况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上海市市区与郊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习惯相对比较接近,农村老年人与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散步和体育锻炼显著偏少、参加体力劳动类工作比例较高。(2)上海市市区与郊区老年人体质状况相对比较接近,农村老年人与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市区与郊区老年人相对的体型比较高大且肥胖,农村老年人相对的体型较瘦小、生理机能较弱、身体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发现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体脂、细胞形态、瘦素、AMPK发生的变化,研究肥胖抵抗发生的机制,为预防人类肥胖,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降低疾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4周龄离乳SD雄性大鼠9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S)9只、高脂饮食诱导组(HS)81只,通过13周的高脂饮食诱导催肥,选出肥胖大鼠8只,肥胖抵抗大鼠8只,进行体重,体脂,细胞形态学、瘦素与AMPK活性测试。结果:1)高脂饮食喂养导致大鼠肥胖、体脂增加,同时出现肥胖和肥胖抵抗两种现象;2)肥胖抵抗大鼠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肥胖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有升高趋势;3)在相同面积视野下,肥胖组与肥胖抵抗组大鼠肠系膜脂肪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脂肪厚度显著增加;同时肥胖抵抗组大鼠肠系膜脂肪细胞数量较肥胖组稍高,而脂肪厚度较肥胖组大鼠下降;4)肥胖组与肥胖抵抗组大鼠瘦素水平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增加趋势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肥胖组大鼠AMPK活性在喂养过程中出现下降趋势,肥胖抵抗组大鼠出现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肥胖组大鼠。结论:经高脂喂养的大鼠出现肥胖抵抗现象可能与其瘦素水平提高,从而促进AMPK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为确定能有效提高呼吸机能水平的体力活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名不同体力活动水平50-59岁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其分为低、中、高体力活动组,并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记录各级负荷的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通气量(VE)及呼吸商(RQ).结果:安静状态高体力活动组和低体力活动组摄氧量、二氧化碳输出量、潮气量、通气量和呼吸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高体力活动组和低体力活动组呼吸机能各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低体力活动组与中等体力活动组呼吸机能各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体力活动对呼吸机能有影响且体力活动量必须≥3 000 MET-minutes/week才能有效提高和维持呼吸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汉族部分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统计整理,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的细则及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白、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旨在全面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研究、掌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异同点.通过研究发现: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都属于正常体重,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无显著差异(P>0.05),白、汉族男生身高标准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体质各异造成,汉族男生体重接近正常标准体重上限,提示汉族男生需加强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了解不同的个人属性对身体活动量及睡眠品质的影响,并探讨身体活动量与睡眠品质的现状及其相关性。对浙江省高校教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研究工具是采用结构式问卷,以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资料,有效样本共计367名,所得资料以两组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身体活动量不足者占65.94%;不同性别的睡眠品质无差异;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觉压力状况、自觉健康状况及健康比较方面的睡眠品质显著差异;不同的身体活动量对整体睡眠品质无显著差异,对睡眠品质各构成因素方面,个人主观睡眼品质及白天功能障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