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多同学一看这标题,可能就会认为这篇章的内容肯定不屑一顾,认为用英语说“谢谢”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但事实上,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可能经常搞错。下面有几组含有“谢谢”的对话,你是这样说的吗?  相似文献   

2.
小嵩 《今日中学生》2006,(25):21-22
许多同学一看这标题,可能就会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肯定不屑一顾,认为用英语说“谢谢”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但事实上,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可能经常搞错。下面有几组含有“谢谢”的对话,你是这样说的吗?1.—After you,sir.先生,你先请。—Thank.谢谢2.—Shall I do it for you?要我替你做吗?—Much thank.多谢。3.—How are you?你身体好吗?—Very well,thanks you.And you?很好,谢谢你。你好吗?4.—Thank you for your helping me.谢谢你帮助我。—It"s my pleasure.别客气5.—Take my seat,please,granny.老奶奶,请坐我的座位吧。…  相似文献   

3.
从心开始     
昨天去学校图书馆借书,在学校的大门口遇到邵军。他很夸张地喊着“吴老师,吴老师”.从马路的对面跑了过来.离着老远就向我伸出了手。他跑到我跟前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吴老师,我上线了,我达到了本科线。”“我看过你的分数单了,考得不错,恭喜你呀!”我用另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吴老师,这可得谢谢你啊,谢谢  相似文献   

4.
彩虹兔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受欢迎的人,让孩子学会说礼貌用语是必修的一课。“谢谢!”是其中很常用的一句。每当别人给了你一点方便和照顾,即使这种帮助是对方份内的事,你也应该说:“谢谢!”说“谢谢”的时候,双眼友好地注视着对方,要真诚、自然、郑重地说。  相似文献   

5.
《教育情报参考》2009,(9):43-43
作为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如何教学生有礼貌地说话和行为是十分重要的。美国教学技巧名师巴尔博给出了10条小建议。1.你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永远不要忘记你是如何影响你的学生的,很可能你是他们最好的榜样。你不妨这样说:“谢谢你,史密斯,能够分享您的投影真的很高兴,我们真的非常感谢。“对不起,萨莉,我并不想要打断你。”对于学生来讲,这可能是非常难得的范式,你要记住,你的言行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加点心啦,加点心啦。还有谁没洗手,赶快去洗手。”说着,我准备分点心。突然,从孩子们中间传出一句:“老师,还有你没洗手。”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很尴尬地说:“谢谢你的提醒,老师这就去洗。”是的,每次加点心,要求每个孩子把手洗干净,而老师却忽略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很多学生都不懂得说“谢谢”,也许这不是个别现象,现在的很多孩子都不懂得“感谢”是什么,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索取。当你很关切地对他嘘寒问暖的时候,他不会说“谢  相似文献   

8.
太空旅行记     
一天,我遇到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他送给我一只神奇的花篮。这只花篮很奇妙,你只要说声:“飞!”它就会把你送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决定乘坐这只神奇的花篮,到太空去旅行。我飞呀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脚底下,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村庄,一栋栋高楼,一闪而过,有趣极了!我飞呀飞,飞到了白云间。我问白云姐姐:“这些白云是不是很软?”白云姐姐说:“确实很软,我送你一朵白云来当枕头吧,这朵白云会让你天天做好梦的。”我对白云姐姐说了声谢谢,接过了白云姐姐送给我的枕头,摸了摸,果然很软,我对白云姐姐说:“…  相似文献   

9.
真情传递     
抱歉,朋友李璐,我能有你这样的好朋友真的很幸运,谢谢你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帮助,真的谢谢你。在这里我想向你说一声“对不起”,请你原谅我以前的那些错误,因  相似文献   

10.
厌烦了向人道谢的时候总是说“Thanks”、“Thank you!”?下面就教你一些“不同凡响”的道谢语,可以派上大用场!!热情洋溢的“谢谢”:1.Ireally appreciate it.我很感谢。2.You’re one in amillion.你真是个大好人。3.You’re the greatest.你最棒了。!称赞对方功劳的“谢谢”:1.Thanks to you(we made it on time.)都要多谢你(我们才能准时完成)。  相似文献   

11.
小明要写日记,发现日记本已经用完了,他就想出去再买一本回来写……但是已经晚上十二点了,他骑着脚踏车在漆黑的街上找,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一家书店还没打烊。他就进去了,看到一本日记本他很喜欢,于是问老板多少钱,老板用很低沉声音说:“这是进口的,定价要70元……”小明说:“那么贯喔.可是我只带50元出来。”老板说:没关系,就算你50元好了。”小明很高兴的说“谢谢老板。”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题目]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600字。(2023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之一,有校改)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一个女人,她非常希望有一个丁点儿小的孩子。但是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得到。因此她就去请教一位巫婆。她对巫婆说:“我非常想要有一个小小的孩子!你能告诉我什么地方可以得到一个吗?”“嗨!这容易得很!”巫婆说。“你把这颗大麦粒拿去吧。它可不是乡下人的田里长的那种大麦粒,也不是鸡吃的那种大麦粒。你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不久你就可以看到你所要看的东西了。”“谢谢您。”女人说。她给了巫婆三个银币。于是她就回到家里,种下那颗大麦粒。不久以后,一朵美丽的名人名片大红花就长出来了。它看起来很像一朵郁金香,不过…  相似文献   

14.
有问有答     
我该怎样管教蛮横的儿子? 我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有一件事情让我很气愤:孩子现在很不尊重父母,甚至已经到了打骂父母的地步。比如,有一次我给他打了洗脚水,按理说他应该说句“谢谢”吧,但是他什么表示也没有。我问他:“你为啥不谢我?”他说:“我就不谢你,怎么着吧!”我说:“你咋不尊重父母?!”  相似文献   

15.
“谢谢”是礼貌用语中的一种。通过它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说一声“谢谢”很容易,但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并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我小时候是一个完全不懂得“谢谢”有多么重要的女孩,只知道一声“谢谢”对自己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五六岁时,我还不会独立做好一件事,哥哥姐姐经常帮助我。我不但没有答谢他们,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这使哥哥姐姐感到失望和无奈。到了一年级,我还是没养成说“谢谢”的好习惯。每当别人帮助了我,我只是对他(她)笑一笑,难得有一次会说声“谢谢”。这声“谢谢”从我口中说出来是多么艰难啊!别人听…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首都柏林(Berlin,Germ any s capital city),大约有20个垃圾桶(trash cans)能用德语、法语和英语说“谢谢你”,不过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有规则的作息时间。它们白天工作(work in the day),晚上休息(have a rest at night)。很神奇吧?其实,这种垃圾桶安装了“谢谢你”的语音程序(program m e),也就是说,当人们往垃圾桶里扔垃圾(throw litter into thetrash can)时,它就会说“谢谢你”。这些垃圾桶看起来和普通的垃圾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在这些垃圾桶的掀盖上安装了一个声音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只要人们接触垃圾桶的掀盖,这个电池板就会…  相似文献   

17.
祝你好运     
祝你好运河北省滦南县邢洪林乡康各庄村张会全临考的那天下午,我们几个学友照常在教室里背书。散去的时候,有位交情很不错的学友蓦然回首道:“祝你好运!”我几乎热泪盈眶的同时,一连蹦出了几个“谢谢!谢谢……”还应该再说点什么吧?对,“也祝你好运!”是啊!“祝...  相似文献   

18.
致谢和答谢     
表示感谢,汉语用“谢谢”,英语用“Thankyou”。两种表达方式十分相近,但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人们致谢的方式和范围也就不尽相同。在英美国家,别人为自己做了事,哪怕是举手之劳的小事,比如问个路,借支笔,传个话等,都要表示感谢,这是起码的礼节。即使是关系十分亲密的夫妻之间、父母或子女之间,也毫不例外:妈妈早晨按时叫醒了你,你说:“Thankyou”;弟弟为你递来几张信纸,你同样道声“Thankyou”。在汉语中,人们常常不习惯说这些客气话,认为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情,何必多言;尤其是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之间,开口“谢谢…  相似文献   

19.
春姑娘的美     
美丽的春姑娘又回来了。绿茵茵的小草看见了,说:“春姑娘,你真美!”春姑娘说:“谢谢你,我用你的绿色织成了我的长裙。”盛开的鲜花看见了,说:“春姑娘,你真美!”春姑娘说:“谢谢你,我用你的花瓣编成了我的花冠。”河边的柳树看见了,说:“春姑娘,你真美!”春  相似文献   

20.
沙漠奇遇记     
澳大利亚我没有去过澳大利亚,却在欧洲旅游的时候接触过不少澳大利亚人,感觉他们是来自阳光国度的人,不拘小节,性格很豪爽快乐。一个同旅行团的澳大利亚女孩就曾经和我聊起,她说澳大利亚的男士永远做不了英国绅士,因为他们做不到很拘谨地说“请”、“谢谢”和“对不起”。我很认同文章中的一个说法:“在这个国家,你得提防那些没有笑容的人。”——Al 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