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孩子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的中心任务,这就意味着传授知识已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评式探究”立足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多方面地开发孩子的身心素质潜能,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发展孩子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实践证明,将“互评式探究”具体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之中,能积极推动孩子的科学思维向纵深发展,促进其逐渐形成不断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3.
一、比较并验证3瓶水的多少;二、认识量筒,用量筒测量3瓶水的多少;三、总结并引导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李媛 《黑河教育》2012,(11):66-66
教材分析:《比较水的多少》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四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液体的体积,使学生学会利用丁具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7.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发给实验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空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各一个,适量沙子。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冯英  薛烈龙 《科学课》2009,(10):30-31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是在学生运用感官观察水、认识各种各样液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借助一些仪器来认识水。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比较液体多少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到利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是最简便、最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10.
点评:讲《可爱的草塘》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草塘。教师的这一段谈话不仅把“草塘”弄得明明白白:它的样子、特征,它的位置,它的生态,一番描述,一番风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打造生活化课堂;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创新教学设计,追求高效课堂;培养教学机智,促进精彩的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12.
以庄子《逍遥游》课例研究报告为例,既微观再现研究全过程,又宏观建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国外的课例研究和本土的公开课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相似之处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一定程度的公开性;实施效果评价困难。主要区别之处有:更多关注学生;注重合作;目标长远;功利成分较少。根据比较研究,对课例研究本土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曾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数学课例,题目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教学思路经过三次变化,终于让课堂活起来,让交流更有效了。  相似文献   

15.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1):19-21
许多时候,我们在追问:语文教学激动人心的魅力在哪里?是课堂上昂扬的氛围吗?是,但不完全是;是师生滴水不漏的问答与对话吗?是,不完全是;是学生念出那些"成熟"的语言"作品"吗?是,也不完全是。新课程让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语文内涵更加丰富,有一点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引起了科学课堂的变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有了丰富的课堂生成。而老师的主观引导,则会对课堂生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基于这类思考,笔者认为可从细心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实施课堂教学这两方面来提高处理能力,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师的执教水平。  相似文献   

17.
唐仲羽 《广西教育》2012,(38):56-57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学习着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节课都是这个独特生命成长的摇篮.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既是时代和民族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执著追求的教育理想.建设自主学习的健康课堂正是我们追求和实现这一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七颗钻石》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马春华 《海南教育》2014,(18):51-52
【研究背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探究活动要充分珍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在探究活动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形成与建立起相应的操作体验,这样才能有效地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王晓慧 《教师》2013,(26):52-53
旅游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职业核心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发挥潜在课堂的育人功能,在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渗透交际理念,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本文以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导游基础”中《茶》一节为例,展开课例研究,寻求在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上渗透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