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人格权利受到侵害的各种危险无时不在。为了使遭受人格侵害但法律又没有明文列举受侵害的权利的受害人获得法律救济,民法应明确规定一般人格权。本文作者对一般人格权的产生、立法、含义、内容、功能及其民法保护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人是由法律拟制的重要民事主体 ,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法人不仅具有具体人格权 ,而且具有一般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会导致其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因此 ,法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格权理论源于司法裁判的实践.在立法上,即使出现保护一般个人利益的意图,但尚未有国家出现"一般人格权"这种表达.大陆法系国家发展出这一理论的具体过程,是一个在司法裁判中将法学学说与审判论证相结合的过程.就规则体系来说,一般人格权并非具体人格权的上位概念,也并不能局限于适用于案件的具体规范层面理解,而应该作为具有普世的法技术与法伦理价值的"框架性权利".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也应该经历一个学说与司法实践互动发展的过程,贸然在立法中加以规定,未必能更好地保护一般人格利益,反而可能面对较大的制度试验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流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演变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具体人格权的类型逐步增多;人格权绝对的非财产权向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转化;人格权的保护方法逐渐形成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双重保护机制;应该在民法典中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人格权立法从分散形式逐步达到完整形式;应当增加关于“人格权的限制”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5.
人格利益一直被视为现代社会人的最高利益,本文通过对一般人格权概念、内容及侵犯一般人格权构成要件的介绍,阐述了构建一般人格权制度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人格权”概念的产生发展历史出发,找寻法人人格权存在的可能性和立法可行性;从法人本质的角度,探讨法人存在的团体价值,认为立法应赋予法人人格权。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型的人格利益不断出现和被侵犯,只有通过一般人格权才能予以保护。由于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与其在发生侵权时的事实要件难于确定,利益衡量是认定一般人格权的必要方法。鉴于该方法自身存在的不足,应与类型化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保护一般人格权。  相似文献   

8.
被冠以"一般人格权纠纷"案由的侵权纠纷,实际侵权类型不一,法律适用极其混乱。引自德国的一般人格权,并不能适应我国的立法土壤。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般人格权也从未得到现有法律规范的确认。侵权责任法中的"其他人格利益"规则可以在审判实践中直接被援用从而代替一般人格权对新型人格利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促进了企业、社会团体和弱势群体人格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身份权与人格权共同构成了人身权法律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定论,本文试图从一般人格权的角度,探讨身份权根植于一般人格权,并影响着一般人格权。  相似文献   

11.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人权、人格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驳斥"人格权是宪法上的权利"的观点,重新确立了人格权的民事权利本质.  相似文献   

13.
学生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往往十分强调学生应尽的义务,而漠视学生的权利。实际上,学生拥有非常广泛的法定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和人格权)和财产权等,其中,人格权是学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我国一些法律法规都对学生的人格权进行法律保护。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权教育,是保护学生人格的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 ,人格的产生或消灭必将导致人格权的享有和丧失。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个人或组织的“人格权神圣不可侵犯” ,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权保护的真实内容。必须依法认定人格侵权的违法行为 ;凡构成人格侵害民事责任的 ,必须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并赔偿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人的尊严”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它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在整个宪法中具有原则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自由还是人权,若无“人的尊严”之原理,即不被承认。我国宪法上虽无“人的尊严”之规定,但有与其相类似的“人格尊严”的规定。在宪法中无沦是以什么方式确定这一价值,都同样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但人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从"天赋人权"思想的诞生到资产阶级人权文献的发表,从西方人权到世界人权,从个人人权到集体人权,从公民权到民族权和发展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权概念不断被补充新的内涵而逐渐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并最终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表明人权的概念不断完善,人权的保护不断加强,国际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人应该得到尊重。国家赔偿中包括对人格尊严侵害的精神赔偿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要改变现状,必须在赔偿范围和赔偿方式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隐私权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私权是自然人对自己私生活秘密信息进行独立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其在法律许可的限度内,可以能动地为实现或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有所作为,并防止他人对自己权利的侵害。  相似文献   

19.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建设。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建设问题的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三派:国粹派、自然派和高举派。这三派都存在着理论缺陷,在实践中也必然收效甚微。加强道德建设应以维护人的尊严为主要目的,以普遍理性为原则,以合理期望为旨趣来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健全,在我国,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司法修订案》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说明。这部法律的出台为我们调整今天法人在市场交易中的行为提供了更全面的准则,尤其是第二十条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对我们今天的交易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