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庄子认为,心是祸福的根源;人心的淳朴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心的虚静是成功的关键.心的最高境界是心如死灰,即物我两忘、心物合一的境界,这其实也是道的境界.在此境界中,世俗的功名利禄的追求、仁义礼智的观念等已被清除出心,心恢复了本来的自然、淳朴、清静.生活在世俗社会受世俗观念束缚的人需要修心,修心的目标就是心如死灰,修心的途径是心斋、坐忘,印屏除世俗的欲望、观念、价值,规范对心灵的束缚,使心灵恢复纯净质朴而又自由超脱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道家重视精神与身体的关系,认为精神和身体能够相互影响,而且更加注重精神的作用,通过精神的自我改造可以体道、悟道,进而能够遵道而行。庄子思想中贯穿着精神实践的思想,其中蕴含了具体的精神实践路径,体现了其精神实践思想的过程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庄子对"知"之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与思考。庄子认为,"知"的对象应由"物"转而为"道","知"的主体应从"形"、"智"转而为"心神"。经由"知止"与"心斋"的工夫,在心灵"向道而思"的过程中,"知"升化而至"心与道合"的"真知"之境。"真知"实际上是对个体之生命意义的守护与生存价值的开启,生命之意义落实于"心",生存之价值维系于"道"。庄子的"真知",正是一种"生命觉解"或"存在智慧"。  相似文献   

4.
庄子认为最大的快乐是无乐,即没有世俗之乐,认为世俗所追逐的快乐"富贵寿善",它们是拖累人们、导致人们痛苦的根源,所以抛弃俗乐才能获得"至乐"。而"心斋""坐忘"便是对如何达到"至乐"的精神境界的修养,它要求人们保有宁静淡泊的心灵,保持本我,不被异化。在当今社会人们忙于积聚财富而又被物所奴役的同时,重视庄子的快乐观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使人在精神上摆脱物役,内心达到"至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庄子乐论,多在世态人情的叙事中加以表现,深入研究其意义能发现音乐与美学理论的许多根本问题,如音乐审美活动之于人的专对性、音乐情感的本真性、音乐文本的多义生成及其与接受者的对象化关系的论说,生动反映出自然朴素的美学崇尚,以及对社会、人生与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在庄子的研究中,人们多关注庄子出世思想而忽视其忧世情怀和救世精神。其实庄子具有深沉浓郁的救世情怀,主要表现为对浑浊社会的批判,关于生存出路的探索和对心灵自由的追寻,通过"内向的心治"来拯救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7.
“乐”与“道”、“乐”与“仁”的关系表达了先秦儒道两家乐论的两种不同路径和态势,并奠定了中国古代艺术哲学的理论品格。早期道家以“道”为本体,“乐”是近乎“道”的“大音”、“天乐”。老子以“虚静”的方式把握“大音”;庄子“天乐”的把握,在于“心斋”的建立和“至人”这一理想人格的构建。早期儒家的“仁”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仁”是各种道德品性的精神基础,被升华为一种世界观,一种精神境界;以“养心”“尽心”来完善主体道德人格的建构,孟子在“仁政”的基础上提出“仁声”,并将“仁声”扩展到“与民同乐”。实现政治伦理和艺术感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庄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丰富的内涵。而其中“虚无”观念影响深远,庄子文化中的“虚”中有“实”的内容,主要反映在庄子对天命,自然以及社会的观点上,他的这种思想固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也的确能给现实中的失意者以慰藉,使他们能以恬淡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其美学魅力已经渗透到中华文化中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学界关于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的论述似嫌不足。庄子的“逆之则败,顺之则成”的遵道贵和精神、“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淡泊名利精神、“一而不傥”的人格独立精神、“应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物无贵贱”的平等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庄子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范围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事物是无限的,所以,以有限的知识去认识无限的世界是徒劳的;从道的角度看,万物齐一,对事物无法认识;运动是绝对的,人们也难以把握;是非没有客观标准,争辩不清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用心如镜,从整体上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乐教传统始于周朝。乐教重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政治教化作用,激发人的情感,能促进人们健全人格的养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情教学将音乐引入课堂,是传统乐教理论的现代运用。乐教理论对思政课激情教学的艺术形式和开展方式等方面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音乐基础理论(简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通往音乐之都的必由之路。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从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延长学生实践练习时间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高职院校乐理教学适应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环县道情皮影戏流行于甘肃环县及周边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打击乐形式独特、内容丰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将环县道情皮影戏中的打击乐分类,并逐一介绍其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中美的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客体生活的再现美 ;二是主体情思的情态美 ;三是形式技巧的表现美 ;四是个性特征的风格美。一部美的艺术作品 ,是上述四者的和谐统一。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述了声乐艺术的美学形象 ,进而对音乐审美过程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流传于施秉地区的苗族“刻道”,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也被称为“歌棒”,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方式,是苗家人世代相传的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要保护和研究好这一“歌棒”.  相似文献   

16.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对心理治疗的影响已毋庸置疑,而沙盘游戏作为新兴的治疗理论也广泛地得以实践。音乐治疗和沙枯游戏虽然处在不同的领域,但两者的理论背景都有相似之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出发,尝试分析和探索音乐治疗与沙盘游戏结合起来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魏汉津为北宋后期雅乐乐律的制订者,根据其雅乐乐律所制作的雅乐当时称之为《大晟乐》,又被以其名字命名为“魏汉津乐”,具有极高的地位。其雅乐乐律理论主要有两点,一是“身为度”,二是“中正律”。其雅乐乐律理论不仅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批判,也受到后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视唱练耳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视唱练耳是一门既有音乐基础理论,又兼有音乐技术训练的基础课程。正因这一特殊性,在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形式上就不能是纯技术性,而应该涵盖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相关学科,如基本乐理、基础和声等理论知识,因而分析音乐情感和音乐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真理"是对事物的"掌握",是融入实践意识的能动认识。音乐理论教学不仅属于认知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属于"行为"的范畴。从音乐的起源、音乐基础理论载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对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思考几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基础理论的实践性: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不仅是把音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追求,更作为一种音乐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20.
音乐创新教育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热点,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提出音乐创新教育的六条教学原则:创设情景,自觉学习;突出过程,激励探索;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功能并用,强化活动;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改善环境,拓宽空间。以及音乐创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