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岩 《传媒》2003,(2):37-37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社会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外文文献资料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版界也会面临着更多方面的挑战。这里仅就外文人名译名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何心 《兰台世界》2015,(8):81-82
针对外文档案专门翻译人才的匮乏对我国外文档案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束缚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细数档案翻译人才缺乏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档案翻译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4.
翻译的困难,与生俱来。因为语言的表达原本就是困难的,若想将本来就困难的东西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因此,翻译是一门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学问,也是一门不仅涉及语言,更是文化和艺术的学问。  相似文献   

5.
6.
式冉 《出版参考》2004,(10):7-7
大胜是我的高中同学,他就像水牛一样潜伏在我的后桌,很少说话,可是一开口就会令全班同学放声大笑。在笑声中,他的脸很红,然后就弓起背来,妄图将他又高又壮的身体潜伏起来,却往往是徒劳。  相似文献   

7.
外文期刊及时地报道了国外大量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新理论及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反映了国外的科技水平及发展趋势,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加速我国科技进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情报源。为此,国内不少图书情报单位不惜花费大量的经费购置这些刊价日益上涨的昂贵的外文期刊。但从一些资料上看,  相似文献   

8.
文化意象专指这样一类意象,它们在各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里,从而慢慢形成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含义,有时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一提到它,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用不着多做解释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近年来,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不断加强,不同国家人民的交流和接触愈加频繁。和以前相比,人们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更多也更深刻,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交流,他们渴望对这些文化做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反映文化深刻内涵的文化意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以及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其他作…  相似文献   

9.
外文出版专业图书的翻译王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介绍外国出版工作的书越来越多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出版知识译丛》,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了《国外编辑出版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有这类书出版。我去年对照原著读了5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辽宁省档案馆开展的2016年度外文档案全文翻译和著录工作进行总结,研究翻译和著录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经验,探索更加合理高效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  相似文献   

13.
李响 《大观周刊》2013,(6):128-128
《口译技巧与操练》从口译(主要是会议口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语言现象等方面来进行讲解和练习,从不同的方面对口译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文就书中提到的不可译性进行了提炼与分析,探讨了解释性翻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不可译因素,使口译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健 《湖南档案》2014,(5):17-18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到了20岁,因博览群书,林纾的文字根底已极为深厚。23岁时,他开始担任蒙师,教儿童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15.
学术翻译对学术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术翻译是沟通学术界的桥梁。然而当下中国的学术翻译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因利益诱惑,另一方面也有译者对学术翻译自身的态度问题。此外,学术翻译还存在理解层面的问题。即便如此,学术在今天还面临一个机遇期,即由互联网科技发展带来的全球学者社会化协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李健 《云南档案》2014,(5):17-18
<正>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林纾不晓外文,却曾依靠他人口述,以流畅优美的译笔翻译外国作品二百多部,成为中国近代名重一时的大翻译家,中国正式的文学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堪称一代翻译奇才。口译笔书造就翻译奇才林纾自幼嗜书如命,5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8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  相似文献   

17.
编辑在处理稿件过程中,往往会遇见一些外文字符应如何处理的问题,如“加入WTO”和“加入世贸组织”哪个用法更好?因此,准确把握外文用法是保证稿件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准确翻译专业术语对于稿件中翻译不够准确的外文单词或短语,应该反复斟酌予以重新敲定。例如在一部关于列车运行的专业书稿中,将“directionofbranching-off”译为了“分歧点”。其实,对于列车运行而言,这个短语应译作“分歧方向”;对于车站而言,应译为“分界点”。再如,某科技书稿中将“reflectoscope”译作“反射测试仪”。实际上,此乃列检部门使用的仪器,译作…  相似文献   

18.
蔡婧宇 《出版广角》2015,(13):46-47
外文文献的选择与翻译是一个从外部对自身文化进行审视的过程.鉴于外文文献出版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文化属性,外文文献翻译者的任务不单是传递文化信息,更要自觉地推动文化的流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学学术译著是我国法学类图书的主要类型,因其创新性与可借鉴性受到法学学者的广泛关注.近五年,我国学者引介至国内的法学学术翻译作品数量逐渐增多,突破了单纯的理论作品与教材类作品的引进,在内容上也各具特色.然而,因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阅读质量.学术译著,不同于其他翻译作品,是读者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基本参考资料,在翻译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要求.作者认为,有必要就法学学术翻译的一般要求与标准进行阐明,以利学者、译者在借鉴、翻译当今世界前沿法学学术理论成果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杨益宪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他的译作准确、生动、质量高,在中外翻译界创造了奇迹。他将古典文学原汁原味地介绍到国外,并有着独特的语言翻译特点与形式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