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瑾 《声屏世界》2007,(12):11-12
当前电视屏幕上出现的电视媒体活动形式众多、内容各异,其中公益性的电视媒体活动以其高雅的艺术性和通俗的大众性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眼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电视屏幕上的又一个新亮点。与其他电视媒体活动相比,公益性电视媒体活动往往更为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关注人们高尚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大多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感动中国”创办已经三年,这个一年只播出一次的单一性节目仅在2004年的广告金额已达到1450万元。  相似文献   

2.
当今,电视以及其特点所构成的电视文化,不再成为现实的行为基础。八十年代。以中央电视台的文艺、体育、政论性栏目的出现和“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艺晚会的成功举办为标志,电视开始更多地以艺术的方式渗入文化的内涵,由此使得电视在保证“喉舌”作用的同时,娱乐性功能成为电视又一重要的特点。人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用“好看不好看”这样一个通俗文化的概念来谈论着电视,选择着电视,而不是象从前那样以“重要不重要”作为观看电视的出发点。在中国电视文化起步与发展的最初阶段,电视文化在极其单纯的“艺术”品质和“高雅文化”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借鉴域外电视文化的制作经验,要极短的时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电视,是当今各种传播媒体中最迅速、最直观、最形象生动的一种形式,它有着集声音和图像、实录与直播于一体等诸多优势。因而,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的宠儿”。其实,人们在谈论电视节目的众多优势时,也许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视节目也有着它突出的劣势──不易表现生活中的“过去时”。众所周知,在英语的基础语法中,语言时态分为三种:“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借用英语中的这一述语,我们所说的电视节目(当然不包括电视文艺节目)中的“过去时”,是指“已经发生过了的新闻事实”。对于这种“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及业界对电视活动的认识与界定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视域:一是作为媒体社会协调活动或公关活动。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主编的《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7》中专门辟有一个“2006年中国电视媒体大型活动扫描”专题,将电视媒体活动定义为“一项以电视媒体为平台,电视传播为渠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员参与的社会协调活动。”  相似文献   

5.
刘捷 《新闻爱好者》2008,(10):114-114
当今在电视界,电视专题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事件、表现节目主题已经成为众多从业者的共识,如《经济与法》、《今日说法》、《走进科学》等,《新闻调查》明确地要求选题要“有故事、有情节、有冲突”。  相似文献   

6.
巧妙地运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朴素哲理,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平实的手法,揭示出生活原生态的美,已成为新闻媒介的一种共同追求。这也就是近来被新闻界经常提到的“新闻平民化”。做为新闻媒介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新闻更要增强“平民意识”,用新闻人敏锐的眼睛将普通中国人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散发的精神气息聚焦、放大,使其近距离地、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里所说的“电视”是指广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展望──一个评委的几点感想叶家铮在当今中国,众多传媒己形成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电视在仰仗其先进的制作和传输手段咄咄逼人的同时,一支年轻的电视传播队伍正在迅速崛起。其中最出风头、最具有社会冲击力的当数节目主持人了。节目主持人这一“行当”的兴盛,将...  相似文献   

8.
广播,众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被视为宣传战中最锐利的武器;电视出现之时,它又被人预言,“电视终将使广播像古代的骑兵一样为人们所淘汰”……时过境迁,广播似乎已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钱岳林总工程师与本刊记者的一席言谈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在网络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今传媒界,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图时代”下各路媒体一时间盯上了“图片”这一利器,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它在新闻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编辑通过对众多报纸新闻图片资源的二次整合把关,用电视声画手段多元化地呈现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事件,真正做到了媒介“合竞”时代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电视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现场感、时效性及“原汁原味”的画面、同期声吸引了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众多媒体的“亮点”。在当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报道方式虽然独具魅力.但要让电视现场报道鲜活、传神、出彩并不容易,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在题材的“拿捏”选择上还得下一番真工夫。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跨化交流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技术的绝对优势,向第三世界进行规模化的化输出——但那可能是一种“甜蜜、温柔”的化渗透、化涵化甚至是某种化取代。这些被当今称作“软实力”的名正言顺的“蚕食”有目共睹,却又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实。霸权化的长驱直人直至取而代之,这就是当今电视跨化传播与交流的宏观背景。  相似文献   

12.
夏德勇 《现代传播》2002,(5):122-124
张子扬先生两年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电视人面对 2 1世纪新媒体的思与虑》① 一文 ,颇有新意地提出了“文化版图”的相关理论 ,以后又发表《文化版图审视下的跨文化传播》② 等文 ,多角度地深入阐发自己的相关观点 ,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兴趣。既然文化版图的理念已成为他作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部领导的一个主导思想 ,成为一种理论自觉 ,那么这些观点和主张是不是一种正确的传播策略 ?在当今的电视传播实践中是否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 ?我想结合张子扬和央视国际部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对“文化版图”相关理论作一…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一系列街头随机采访实践,似乎让这类采访方式在电视荧屏上重新焕发了“青春”,并且拥有了一个时尚的名字——“海采”。自从“海采”方式在严肃的《新闻联播》中第一次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作更“接地气”的新闻节目。但众多的“海采”实践,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多方面对当前电视新闻“海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电视新闻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被称为"选秀已死"的当下,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堪称自《超级女声》以来的又一次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狂欢盛宴,再次创造了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神话"。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电视选秀类节目收视率逐年下降的原因,并且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运作为蓝本,研究《中国好声音》为何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出奇制胜,从而为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静娴 《图书馆学刊》1998,20(2):45-46,48
如何开发报纸信息精品刘静娴(辽宁省图书馆)当今“精品”二字随处可见,什么鞋帽精品,图书精品,电视精品,文化精品等等。如此众多的精品,并不仅仅是体现出一种时尚,而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文化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也应把已收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众多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利用现代化电视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成功地开拓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新领域。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受众眼中有三个层次:一种是主题选得准,挖得深,既注意充分发挥电视特长,又能抓住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被誉为“上乘之作”;一种是选题较好,但挖掘不深,对受众震动不大,这称为“平庸之作”;另一种是选题不准,起点又低,强行拔高,尽力渲染,既罗嗦又占时间,纵然画面好看,配音悦耳,受众仍不接受,被戏为“小题大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后两类收效不佳的报道为数并不少。作为研究探索人类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视娱乐功能不断地得到认同与强化, 越来越多的电视娱乐节目涌上荧屏,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已发展成为国内电视媒体中最活跃、最有市场的节目形式之一,甚至成为一些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不二法宝。在我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电视娱乐节目逐渐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势头:既越来越多的电视娱乐节目开始体现出“竞赛”色彩。  相似文献   

18.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的创立,使电视纪录片开始登上中国的电视荧屏,因其比电视专题片更客观真实、更自然流畅、更接近生活、接近社会、接近群众而倍受观众青睐,从而使电视人认识到纪录片并不仅仅是电影的专利。90年代中期,以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短片的出现,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口头禅。渐渐地拍摄电视纪录片成为广大电视人的一种追求,将它看作改变电视说教形象的一贴催化剂,让普通百姓在荧屏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理想途…  相似文献   

20.
关注和论证"可凡倾听"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栏目一炮走红至今,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观众群中一直深受欢迎,荧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谈话节目热潮。关心电视栏目建设的人们早已发现,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有一种以人物访谈形式出现的、表述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事实但却有别于电视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历史)的、有人称之为“口述历史”的新型电视节目,这些年已在中国的荧屏悄然兴起并开始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军。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