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斐 《乒乓世界》2005,(7):10-13
刘国正的解读 “四年前.我就知道网络上有人说‘嫁人就嫁刘国正’那句话了.当时我没上网去看。但是打完比赛,我的朋友告诉了我,我也不好说是什么感觉.当时小,更不可能有什么领悟。反正.我觉得每个人在他的生命中都会扮演一种角色吧.至少在打球中,我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可能就是让人放心吧。我感觉,关键是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坚持。和队友.朋友相处.我都是用一种随和的态度,大家和我开玩笑,我也不在意.没必要因为这些事较真儿。”  相似文献   

2.
我家乡的儿童游戏王维屏1916年我出生在天津宝坻县。在我六、七岁时,由于村子里还没有设学堂,所以就进入私塾读书。当时私塾的先生只教授两门课,一是习字,二是背书。过了两、三年,村子里设立了初级小学,教室就在一座破庙里,虽说我们学的课程比以前多了,但是没...  相似文献   

3.
我报名参加“篮友之家”之后.很快就收到了两张光盘,而且还意外地收到一个印有“篮球公园一字样的篮球。这使我高兴极了,因为当年就是小小的蓝球改变了我的一生。 1964年征兵工作开始的时候,刚18岁的我就报了名。体检合格,接兵人员也看中了我。可因为当时我大哥在台湾,我当兵的愿望就没能实现。1965年“四清”快结束的时候,工作队看我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表现积极并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就想 发展我入党,带我 出去参加四清运 动收尾工作。结果 还是只能作罢。在当时,我是属于当兵、入党、招工、提干“四不要”人员…  相似文献   

4.
孙南 《中华武术》2006,(9):48-51
早在1948年就有人尝试使用玻璃钢撑竿,当时18岁的希腊人G·鲁巴尼斯曾用这种类型的撑竿跳过了4.57米。1961年国际田联正式承认玻璃钢撑竿,美国人戴维斯当年就用这种撑竿创造了4.83米的世界纪录,从此,撑竿跳高运动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截止于1994年乌克兰著名运动员布勃卡成功地越过6.14米,在玻璃钢撑竿时期男子室外世界纪录共改写了51次,较之金属竿时期,成绩提高了1.32米。  相似文献   

5.
偷鱼的孩子     
安基强 《垂钓》2005,5(10):65-66
1993年春天,单位委派我带领一支年轻的厨师队伍去大庆开发区新村大酒店工作。当时开发区尚在建设中,酒店附近有一个天然的野泡池,水深2米多.面积大约1万多平方米.直到1994年秋季我们才偶然发现水里有许多野生的老头鱼。打那儿以后,我就自制了一套简单的渔具,时常利用工余时间去泡子垂钓,一直钓到池水上冻.  相似文献   

6.
我是从七三年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当时四十四岁),在七四年就发展为冠心病患者,其原因不是先天性,主要原因是在十年文革期间,我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精神压力太大,文革一开始我就以所谓反动学术权威被围攻,剥夺了  相似文献   

7.
叶佩琼 《乒乓世界》2005,(10):40-41
前几年.“首都三老联谊会”在北京饭店聚会.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这不是‘小老广’吗,还记得吗?你当兵的第一天就是到我们家报的到!”怎么能不记得?那年我不满16岁,现在我已经60岁啦!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3,(4):28-29
第一次见到靳鲁芳教练是我10岁的时候到江苏省体工队参加少年比赛.当时靳教练快生小孩儿了,挺着大肚子看比赛。那时虽然我很小,还不敢和靳教练说话。但脑子里有个想法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都这模样了.还来上班,这教练也太认真了。  相似文献   

9.
戴豪 《网球》2011,(5):150-151
8岁时.我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练习网球。我当时对枯燥的训练感到非常厌烦.后来越来越感谢父亲的的选择。网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带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和机遇。通过网球.我顺利考入了自己梦想中的大学。  相似文献   

10.
贾书选 《乒乓世界》2007,(12):I0016
1959年未参军前,我就喜爱乒乓球运动.条件差没有球台,就把课桌拼在一起用来打球。1960年2月从警卫师一团调到机关后,具备了条件。当时牢记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工余时间到乒乓球室活动,以赛代练,周六晚约上几名战友外出赛球,周日去西城三里河工人俱乐部练球.平时通过看书、看电视、请名手指点.苦练一式一招。由于不间断地努力.多次荣获北京卫戍区机关男子单打第一名。  相似文献   

11.
袁化兰 《乒乓世界》2008,(10):149-149
我对乒乓球的喜爱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当时我还在重庆煤矿学校上学,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打球,不久后便加入了校乒乓球队.以后就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1960年.我和同班一位姓颜的同学搭档参加重庆市中专学生运动会.获得了女子双打第三名。记得当时的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但我一直完好地保存着。  相似文献   

12.
1.炮二平五………… 团体赛第5轮,我遭遇山西的周小平大师。周大师给我最早的印象是1995年到我老家温州下棋,当时他的水平就很让我羡慕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48岁的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天赋。46岁以前.我一直坚信‘乌龟理论’——生命在于静止。直到2010年夏天.网球改变了我。这次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网球培训班.我感觉时间很短.28天前的开班仪式仿佛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14.
我生于1938 年,是家里的长 子。由于当时家庭 的极度拮据,我十 岁那年,在读了两 年小学后,不得不 过早缀学了。我爱 上象棋,是受到父 亲的影响。父亲嗜 棋,是所谓巷子里的棋王,但水平其实并不入流。 在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结识罗天扬、杜晓天、周渭滨等 几个武汉棋坛的前辈高手,并在他们无私的提携关怀下, 棋艺有了明显进步。我在武汉的首场公开表演赛上,就力 挫了一位成名高手,从此棋界呼我“小神童”。 1954年,经罗天扬鼎力推荐,我得以在上海大新游乐 场攻打当时权国顶尖人物杨官员的擂台,并在第一天的对 奕中连胜两…  相似文献   

15.
最早带我进入象棋王国的是我的父亲宋宝石,他在市锅炉厂工作,虽然只是个业余棋手,但对象棋的迷恋却是如痴如醉。他常常抱着襁褓中的我与人酣战,以致于我的尿顺着他的腿流到棋盘上,才慌忙起身。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五六岁时就能与大人平下了。1980年市业余体校棋队招生,当时我只有九岁,便毫不费力地击败了所有报名的伙伴,被崔庆祥教练相中。白天,崔教练与我对弈,晚上,父亲带着我背棋谱,研究棋局,做笔记。在本溪体校学棋的这段时间里,李君和陈绍明老师也给予我莫大的帮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984年,我终于走向了…  相似文献   

16.
王志勇 《钓鱼》2004,(14):31-31
1968年,我12岁,生活在美丽的彩云之南的大姚县。当时的县城,好像只有一横两竖三条小街,我从县城南边穿城而过到县城北边的学校,大约不过10分钟。县城虽小,可县城外的世界却是无比的广阔而生动。在“文革”的声浪中,学校停课了,不谙时事的我与伙伴们欢跳着飞向城外那充满生命力的小河边和海子里.开始了难忘的钓鱼生涯…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游泳》2010,(3):40-41
2000年夏天.我进游泳池看对外招生业余班小孩训练.发现坐在泳池边上一个穿黄色“三点”泳衣的小女孩非常醒目,就走过去问她:“你会游吗?”她说:“会”。“那你给我游一下。”二话没说.她就跳了下去.扑腾了不到5米就趴在了水线上。当时我心想,这个小孩好.人小胆大.心理素质不错.就带她去见家长。出门一看母亲.啊.太高了,大概有175米左右.心想孩子将来也差不了。  相似文献   

18.
朱金凤 《当代体育》2007,(12):62-63
“我最欣赏孙凤武的球技,我觉得他很全面,虽然当时只是念国中,看法也许学不是很成熟,但是他那剽悍的拼劲、锐利的眼神就像是枕戈待旦的战士,我觉得作为一名后卫就是要这个样子。”说这话时,颜行书才19岁,才开始自己的篮球追梦之旅;12年时空变换,谁也想不到,颜行书今天会在当年的偶像手下打球。  相似文献   

19.
乔红  王斌 《乒乓世界》2006,(12):82-83
我带彭陆洋已经四年了,刚开始她分到我这个组的时候,我主要带王楠,几乎所有的训练计划都围绕王楠进行的.彭陆洋只是跟着大家一起练,我并没有特别地抓她.当时我对她也没有太在意.在这种环境下.她练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今年在无锡的比赛她获得了单打冠军,这次的比赛她发挥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更让她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20.
廖行文,1994年出生,2005年获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少年组冠军,2006年打上职业初段。年底在理光杯中接连淘汰王尧和刘星两位一流高手打进十六强。以上是我在写这篇棋评之前在网络上找到的一些简单资料。在中国12岁左右的小棋手里面,廖行文无疑可以算作一个代表了。回想20年前我12岁的时候和当时国内顶尖棋手的差距有三个子,和我同一拨进国少队的常昊状况也差不多。可见当时和现在已完全没有可比性了,这20年期间围棋真是飞速发展。不知道再过20年,那时的12岁少年又该具有怎样的实力呢?下面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廖少年的表现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