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教师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怎样引导呢?现以课文分段为例来谈谈: 讨论前,教师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1.用三句话表达对分段的看法。第一句话说明分段的依据;第二句话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明将全文分几段;第三句话再具体说明段落起止。一个学生用这样三句话发表了他对《捞铁牛》一课分段的看法:“我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我把课文分  相似文献   

2.
“三步导引”指的是在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式的教学程序:读懂课文,理清脉络——弄清重点,细读品尝——运用实践,模仿练写。下面谈谈六年制第九册3课、五年制第七册15课《海上日出》的“三步导引”教学设计: 一、读懂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理解词语。着重理解“范围、目不转睛、夺目、光彩、光芒、亮光、光亮、奇观”。 2.初步阅读,明确大意。课文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3.讨论分段,编写段意。按事物的方面分,可把本文分成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的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  相似文献   

3.
说明:这篇课文共三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重点讲读第三段,半扶半放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语言训练。第三课时让学生讨论比较第一、二、三段在写作上的异同,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4.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5.
七册第六、七两组教材,共安排了6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两个基础训练。第六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继续运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第七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从读学写,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教学这两组课文,要紧紧扣住重点训练项目,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读和写的基本功训练。 一、突出重点指导读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纵向分段法一般有两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横向分段法一般也有两种:1.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2.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这种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的方法,主要着眼于段的意思,以及自然段之间意思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练习给课文分段。”因此,教学这组课文,要在第五册训练学生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分段方法,并通过分段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捞铁牛》是本组教材的首篇课文,肩负着训练学生领悟分段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文章紧扣题目,围绕“捞”字,写了捞铁牛的原因,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捞铁牛的过程,最后点明捞铁牛的人的身份。文章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是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的好教材。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依据段意进行分段,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那么常常会给人扣上“繁琐分析”的大帽子,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如今是谈“分段”色变,谁都不愿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段”这一手段。对此,笔者经过思考,颇有些看法:一、是否繁烦分析,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分段”这一手段的目的前些年,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在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便要求学生“分段”,然后便是逐段讲读。分段成了教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似乎没有给一篇课文分段,就无法进行以下的教学。因此,为了完成给课文“分段”这一任务,不惜花费大…  相似文献   

8.
练习给课文分段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它体现在“导读”、“预习”和“思考·练习”中,并以“读写例话”明确提出。三年级的阅读训练处于由段到篇的过渡阶段,承上启下的特点较为明显。在第六册中,大量安排了给自然段分层,说出层意、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练习,在此基础上扩大到给课文分段,同时又为由段到篇的过渡作铺垫。分段训练不是通过教学一两篇课文就能完成的,而要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讲读,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细致分析教材结构,不准发现分段训练的指导思想应是由扶到放,逐步提高:教学程序应由渗…  相似文献   

9.
《大森林的主人》(第九册)的课后作业第二题“给课文分段,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阅读本课的一个纲要。现就如何利用“再造想象”、“原型启发”、“逆向思维”等形式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一、给课文分段这篇课文以叙事为主,了解全文的大概情节并  相似文献   

10.
《毕升》是一篇通过介绍活字印刷术及其对后代书籍印刷产生深远影响,使人们认识毕升的知识性课文。全文只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毕升是我国宋代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点了题,又展示了全文中心。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活字印刷术是怎么一回事。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和延伸。第四自然段指出了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教学这篇阅读课文,要围绕自然段的训练这一点,按“总—分—总”的思路组织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认知自然段中心;2.细读课文,指导学生部分探究,联系上下文,理顺句间关系,深刻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11.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陈赓同志回忆长征途中 ,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过度的饥饿、疲惫 ,却不肯接受他人的照顾而牺牲在马背上的感人事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教学时 ,要依据本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来设计教学。一、抓词句间的联系大纲指出 :“各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如本文第二段是重点段 ,对第二段的教学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小红…  相似文献   

12.
范秀霞 《宁夏教育》2000,(10):32-32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注·提”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 ,叙述了一个既悲惨又感人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珊迪的形象 ,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深广的社会意义。教师教学时应依据本课的文体特点 ,指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 ,随机渗透思想教育 ,让小珊迪的形象永远活在学生心中。本课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这是三年级教学的训练重点 ,也是提高学生分段能力的…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9课《罗盛教》是一篇讲读课文。该文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王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重点写了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的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记一件事的写法。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按事情发展顺序”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样一个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冰破落水。这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而牺牲的经过。这段是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14.
姜菇 《云南教育》2000,(11):34-35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注意段与段的联系”。《读写例话》中明确指出,在讲读这篇课文时,一是从“内容上”,一是从“形式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为落实这一阅读重点,课后“思考·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训练:1.按照参观的顺序填空。(通过填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形式上”的联系。)2.刘家峡水电站是怎样利用奔腾的黄河水来发电的?(通过讨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内容上”的联系。)3.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各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跳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教材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事物的联系”。进行《跳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  相似文献   

16.
《珍贵的教科书》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可采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把教学过程分解成便于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活动,使学生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 一、读、思、议,理清文章层次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进而概括段意是本册理解课文训练的重点。在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默读思考课后练习第三题。根据提示,让学生独立归并意义段,议论分段理由,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教师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怎样引导呢,现以给课文分段为例来谈谈: 讨论前,教师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一、用三句话表达对分段的看法。第一句话说明分段的依据;第二句话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明将全文分为哪几段;第三句话再具体说出段落起止。一个学生用这样三句话发表他对《捞铁牛》一课分段的看法:“我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相似文献   

18.
《小音乐家扬科》课后作业题2:“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给课文分段时,除一二两节划为第一段意见一致外,往后的四段都出现了分歧。遇到这种情况,教者是充当仲栽人,还是继续引导?正确的做法当然是后者,这样,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9.
《只有一个地球》是第10册第3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本文可以分成4段,但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按先分段、然后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先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概括段意。这课的教学目的是: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渺小”、“慷慨”、“贡献”、“滥用”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段、概括段意。3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4.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一定的顺序写”。通过本文学习,学生既要懂得为什么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又要了解怎样按一定…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课文由两篇看图学文、龄前一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组成。本组课文要使学生认识自然段中的句与句是有机联系的;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话、写话的能力。一、教学要点段的训练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组段方法,读懂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分段、归纳段意作准备。二、教学方法与步骤本单元的教学要把握课文类型特点,做好整体设计。1、预习课文,提示学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出示的预习提纲要渗透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周总理的睡衣)自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