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学校变革的路径有渗透模式、政策模式和自主模式之分,不同路径的学校变革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我国学校办学的现实情况出发,当前“应然”状态的学校变革理应具有渐进性和情境性的特征。由此,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变革应选择自主变革的路径。即致力于构建一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变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范敏 《现代教育论丛》2013,(3):93-96,47
"学校变革模式"与"学校变革机制"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变革机制要素的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变革模式,根据学校变革过程中变革主导机制与辅助机制的差异可以把变革分为外生型、内生型、联合型三类变革模式。对于变革者而言,要注意适时调整各种变革机制之间的关系,以适应不同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学校变革成本分析——以政府主导型变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变革成本是学校在进行变革时所支付的与变革相关资源的价值总和.不同的变革方式涉及的成本类型是不同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变革的一种主导方式,具有"强制性"和"渐进性"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及各种体制改革的深入,具有"渐进性"特征的"强制性与诱致性"结合的过渡型学校变革方式以及具有"渐进性、诱致性"特征的学校自主变革将成为学校变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学校变革成本是学校在进行变革时所支付的、所有与变革相关的资源的价值总和,具有客观存在性、动态性及相融性等特性.如果以学校变革过程为分析依据,学校变革成本可由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善阶段的变革成本构成,并且每一个阶段的变革成本都包含多种成本类型.导致学校变革不同阶段成本增加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策略对学校变革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亟待学校变革,大学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协作关系的"U-S"式学校变革是一种重要的变革路径,它对于中小学和大学的发展各具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U-S"式学校变革要取得成功会遇到重重阻碍,但只要努力捕捉和创生"U-S"式学校变革取得成功的条件,即根据不同变革阶段及时调整变革策略、发挥"变革金三角"的关键作用、以学生的真实成长评价变革、创生变革过程中的意义与情感支持、实现"U-S"双方的文化融合,"U-S"式学校变革仍然可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每所学校都必须主动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新型学校。提升学校变革领导力是实现学校整体转型的内在诉求,旨在突破“管理”和“领导”的割裂状态,形成学校领导与管理机制。学校变革领导力是指各类责任主体为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通过日常变革实践,在不同层面、领域、范围内逐渐形成引领或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领导能力。学校变革领导力就是在成事成人意义上,将被动应变转化为主动求变的学校内生力,从责任主体的不同角色及其实践来看,主要分为校长、中层干部、教师三种类型变革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欣赏型探究范式是全新的积极变革方法,强调对优势、潜力的关注和探究,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对话。欣赏型探究范式秉持积极的变革方略、"自下而上"的变革路径、"关系性"变革模式。在学校变革的实践中,欣赏型探究范式的应用基于"4D"循环变革模式、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学校学习共同体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进入智能时代,学校管理亟须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进。学校管理变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优化管理创建新型学校、培养时代新人、改变教育面貌。当前学校管理变革中,依然存在认识、实践与文化方面的三重困境,主要表现为没有正确认识智能时代对学校管理变革的深刻影响、人与智能产品的关系失衡、固守学校传统变革模式和忽视变革文化的挖掘与培育等。推进智能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需要学习智能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变革实践;利用智能工具技术,提升学校管理效益;培育变革文化,形成自我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学校变革动力聚合机制是学校变革动力机制的有机构成部分,明晰动力聚合机制的功能、运行路径和运行载体,有助于学校变革动力的深度聚合。学校变革动力聚合机制的功能是聚合不同来源、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动力,通过聚合个体动力和聚合组织动力两种路径运行,运行载体是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家庭与学校关系变革的学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启光 《教育学报》2009,5(1):84-88
学校发展环境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导致学校不得不经常采取快速的变革.家庭日益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学校发展必须了解家庭,走入家庭,建立与家庭的伙伴关系以推动学校发展.不同国家或地区学校与家庭关系在历史发展、理论依据与政策实践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发展的差异.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变革,受到各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等的影响,相关社会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也驱动了家庭与学校关系的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