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功漫笔     
功,我想是要练的,不然,就不成为功了。“久久为功”,就是说要练的意思。练些什么?这会有不同看法,因为,每个人的迫切要求不尽相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练功夫,是可以允许的。新闻工作也有各种功夫。写作技巧呀,丰富知识呀,思维锻炼呀,等等,等等。仔细排起来,也许可以多到十多种吧!我想,这些都是需要的。因为,没有它们,工作就做不好。正如做一个音乐家,音阶都摸不准;做一个旦角,连水袖也不会抖,那怎么好呢!什么是新闻工作的功?做过或正在做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有年轻记者问我,老詹呀,您为什么这么喜欢写博客呢?我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多写博客,好处很多嘛。一是练笔。写博非常随便,也很轻松,文字也就自然流畅,不必装腔作势,正儿八经。经常写博,手就不生,再给报纸写消息啦、写评论啦,那就快多了,也容易多了。二是练脑。人的脑子,越用越活,写博必须动脑子,深化你的思想,提炼你的观点,使你的想法往深里走,往精里走。所以,多写博客,你的脑子也就更加灵活,思想更加深刻,见解更加犀利了。  相似文献   

3.
一名记者,除了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以外,练就练“腿功”,坚特调查研究,也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二十多年来,我坚特用70%的时间来跑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用30%的时间来练笔(写稿)。去年,我共采写各类广播稿件150多篇,其中被省台“新闻节目”作头  相似文献   

4.
上军校的第一年暑假,我回到家里,父母亲工作都很忙,尤其是在军区负责做全区部队军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父亲,一星期难得见个面,小妹功课很紧,全家就我一个闲人。于是我只好去找老同学玩,军校的专业书根本就懒得翻,自我感觉学习已学到了头,该掌握的知识都知道了,没什么再需要学习的。当父母提醒我“该看看书和练练笔了”,而我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学到头了。”一天下午,父亲下班回到家,他习惯地将公文包放在了写字台上,也许是太疲惫,没有放稳的公文包里滑出一个鲜红底色,烫金字的小本子。“这是什么?”疑惑的我拿起小本…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主办了“新闻采写一得,征文竞赛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惜,鉴于主客观的原因,我错过了一次参加竞赛练笔、争取“榜上有名”的机会。前些日,在与同行们聊起这个话题时,有位同志问我:“你说‘采写一得’这类文章到底属于什么体裁?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这可一下把我问住了,因为这里既涉及到了写作上的理论问题,又回避不了新闻采访的实践活动。可在我的印象中,在我所涉猎到的新闻理论书籍和文章中,还没有一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夜,练笔的良机(随感)蒋凯鸿我喜欢在夜晚练练笔,写点东西。晚饭后,独个儿散散步,在散步中回味一天的所见所闻,在所见所闻中去“淘金”,去发现美,挖掘美,有时也挑挑“骨头”。于是立意、构思,产生写作欲,回到家里,拉亮电灯,伏案疾书。或被新人新事所感动,或被歪风邪气所激怒,短则个把钟头,多则三四个小时,一篇千字短文便跃然纸上。尔后,深深地嘘几口气,做一会儿简单的活动操,使乐滋滋地熄灯上床,甜甜地进入梦境,迎接又一个战斗的黎明……入伍以来,我就是这样利用“良宵美后”坚持练笔,从原来文句不通的半文盲,到被…  相似文献   

7.
从来没有想到,我这个没有学过音乐的人能有机会与那些头顶耀眼光环、为无数人所尊敬的音乐名家接近,而且是如此近距离地走进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题字与书法     
我常常想,每个人,总有一些天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后天的充分开掘,以致被埋没了。比如我自己,中学时曾被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声乐老师认为音质很好,在声乐方面有“本钱”,但后来学习、工作繁忙,未得名师指点,始终只是一个非常业余的自娱自乐者。又比如我在儿时就喜欢练字,小学毕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名师(颐人先生,时年十九),习篆刻,练书法,颇历年所。在上海中学,也一直参加书法小组,指导我们的老师何式愈老先生,过去是叶裕虎(恭绰)先生的秘书,他曾说:“你的正楷已经不错,可以开始练行草了。”于是我就开始临摹孙过庭《书谱》。但后来颐人先生的其他几位弟子都成了书画家,我则仍停留在业余水平,在相隔多年以后见到颐人先生,先生嘱我赶快回去临写《九成宫》,否则字要不像话了。而我写了一段时间,终于又未能坚持下去。现在,周围同事也有称赞我的字写得好的,但我自己很清楚,仍是业余水平。  相似文献   

9.
18年的新闻生涯,使我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社会底层,十几年的一线采访让我有太多太多的真情感动,如果说这些年写出了一些让人感动的新闻,并多次在辽宁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奖,首先是这些新闻事件打动了我,是真心、真情、真诚的感动才有了新闻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没有一颗真诚的心、没有融入浓浓的情,就不可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6月我从武义县调到路桥区筹建图书馆,已经近7年了,路桥吸引我的理由是有机会建设一个更为理想的图书馆。从没有图书馆到有图书馆,从无馆舍到有馆舍,从1个人到9个人,从没有书到现在4万册藏书……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在其中而不知,只有回头的时候才发现一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摄影记者的功夫要靠自己在新闻现场磨练的话,那么,突发性新闻,尤其是灾难性的突发新闻现场则是摄影记者练功夫的好场所,好机会。去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我提供了一次练功夫的机会。其中,7月10日、26日两天的新闻现场更使我难忘。1991年7月10日。对每年总有的一般性水灾的麻木使得我对去年特  相似文献   

12.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酷爱阅读明星或名人的各种声明。现实生活十分平淡,绝难有机会充任神探狄仁杰或者马修-斯卡德,在名人声明里寻找下蛛丝马迹,也算聊解福尔摩斯心瘾。  相似文献   

13.
她出生在美国,7岁时回到家乡台湾;18岁时,她又到美国一流学府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2003年,还在读书的她到秘鲁实习,那里的贫困触动了她.她时常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而那些贫穷的人没有?在一个贫穷的地方,我很容易就可以搭车、搭飞机,但那里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女孩从此下定决心将来要自己创业,给贫困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此改变一些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全国快印店的同行到好彩来互相交流经营和管理的经验.这其中不乏行业中做得非常成功的企业和个人.使我获益匪浅。自己也暗自庆幸.能有机会向更多的同行学习。这之中有一些是刚有打算做这行的人.还有些人虽然在这行已做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做起来,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瓶颈,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上午,我坐在公共汽车上,正拿着一本新近出版的《新闻与写作》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个30多岁的青年从座位后面探过头来对我说:“您是搞报纸工作的吧,我对写作也很感兴趣,您说怎么才能提高呢?”我说:“要多练习写,不要放过一切可以练笔的机会,绝不能偷懒。”他说:“对,我一定要多练习写。”车到前面一站我就该下车了,对话也就中断了。看来,今天爱好写作的青年还是不少的。有的却苦于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说:“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我想,从工作实践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新闻业务能力,也是在职新闻干部学习深造的主要方法。正如毛主席说:“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总是只能有一少部分人去住学校,而大部分人得坚持工作岗  相似文献   

17.
学艺札记     
我常常为写得不生动而苦恼。有的同志说:这是平日“练笔”不够。可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觉得平日写的东西也不算少,只是写来写去,新闻老是这么几句导语,通讯、评论也老是同样的格调,不能很快提高。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说要练笔,究竟应该怎样练?应该从什么地方练起呢? 我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几位做过新闻工作的前辈,很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我当过好多年船员,水手和机匠都干过,祖国沿海各地也都去过,但是我不是远洋船员,我没有出国的机会,别说是美国英国法国,就是港澳台都没去过,因为我当船员的那个年代不讲究人的素质,而讲人的“成分”,我的好多亲戚都在海外,所以决定了我这个人的组成“成分”极差,让我上船出国,万一我跑了,怎么办?我有作案的条件呀! 1986年的时候,我已经不当船员了,领导把我抽将上来拍拍录像什么的。  相似文献   

19.
刊林漫步     
张明谈登稿的“诀窍”薪闻名篇《桌上的表》的作者张明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他登稿的“诀窍”. 问:“您后来登了那么多稿子,这里面有什么诀窍?”答:“要说诀窍,有,那就是练,坚持不懈地练。”问:“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写作实践,需要不需要读些写作知识的书籍、文章?”答:“当然需要,这样可以减少练笔过程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我们那个时候没这个条件。现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射的罪恶导弹,夺走了邵云环的生命。她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连对她说声谢谢的机会都不给我。如果有机会我会对她说:“谢谢你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关爱,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骄傲。”本想这句话以后有的是机会说,但万万没有想到我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