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鸬鹚》一文叙述了江南水乡傍晚平静的小湖上,由于渔人驱赶鸬鹚下水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宁静,随着捕鱼停止,小湖又恢复了平静的美景。作者通过描写湖面、渔夫、鸬鹚,造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既有水墨画的幽静美,又有舞蹈的动态美,音乐的节奏美,是审美教学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抓住文中的美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鸬鹚》一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渔人利用鸬鹚捕鱼 ,随着鸬鹚捕鱼湖面发生变化的优美图画。其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其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欣赏其生动优美的语言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此文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语言 ,陶冶情感的作用。一、创设情境 ,激发朗读欲望开课伊始 ,教师播放《江南小曲》 ,并出示本课插图投影。悠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到了江南水乡幽静的小湖边。这时让学生随着乐曲的荡漾自由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学生尽情朗读…  相似文献   

3.
《鸬鹚》一文,按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的经过,以及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平静的景色的变化,表现了小湖自然环境的宁静优美及渔人快乐的心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意境,培养美的情操。一、揭示课题,感知课文,理清层次因为学生对鸬鹚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在板书课题后,首先出示有关鸬鹚的幻灯片,对鸬鹚作以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2.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3.捕鱼前后湖面有什么变化?4.课文…  相似文献   

4.
《鸬鹚》一文描写了湖面、渔夫、鸬鹚,造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既有水墨画的静态美,又有舞蹈的动态美,音乐的节奏美。静态美。课文第一段描绘了湖面的静态,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文章依次描写小湖、垂柳、稻田、渔船、渔人、鸬鹚。“没有什么风”“平得像一面镜子”,可见小湖的平静。“一望无垠”写出了空间的广阔,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谧。讲船、人、鸬鹚的静谧:船  相似文献   

5.
《鸬鹚》描绘了江南水乡傍晚湖面景色的静态美,以及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时湖面的动态美,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理想的教材.一、图文结合,欣赏静态美.教学开始,教师指导学生按湖面顺序观察图画.提问:图中画了哪些景物?学生说出图画中画了湖面、渔船、稻田、渔人、垂柳,鸬鹚等景物.教师再指导学生看课文,提问:课文中哪部分写了图上所画的情景?(学生指出是第一部分)教师再提问:课文怎样描写画上的景物?学生回答:(平得像一面镜子的)湖面,(又窄又长的)渔船,(一望无垠的)稻卧(悠然吸烟的)渔人,(几棵)垂柳,(灰黑色的)鸬鹚.最后结合上面的词语再观察图画,思考:你认为这里的环境怎样?给你  相似文献   

6.
《鸬鹚》一文描写中最大的特色是动静结合,而更值得欣赏的是,在这特色之中还有特色。其一,文章以静着眼,又以静收尾。课文开头道:“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这样一写,便把时间定格在黄昏时分,且是个无风、平静得令人陶醉的黄昏。紧接着,通过对垂柳、小船等的描绘,给人以安谧、凝结的画面之美感。而后是渔人与鸬鹚一连串的动态描写,到课文结尾,又道“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这样由  相似文献   

7.
《鸬鹚》(第九册第1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时间的推移和鸬鹚捕鱼为线索,描绘了水乡渔人劳作之景和秀美的山水,表现了渔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根据看图学文特点,教学这课应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画面和课文中“美”的因素。通过观察、阅读、分析、想象,充分展现学生观察画面和理解语言的思维过程(即认知过程),从而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是怎样按照“静——动——静”的过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认识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8.
《鸬鹚》一课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以及随着鸬鹚捕鱼,湖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语言明快,是一篇融静态美和动态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是陶冶学生爱美情趣的一篇好教材。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推敲语句欣赏语言美”。通过“巧设板书,读中品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爱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看图想象说话 1.看图说话。先让学生确定恰当的观察顺序,然后要求学生按由远及近、由小湖到岸边的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想象说话,体会意境。先让学生根据垂柳的枝条、平静的湖面及湖中的倒影,去想象天气情况,包括蓝天、白云、太阳和风等;再根据渔人的神态、动作以及鸬鹚站立的姿势,想象渔人当时的心情,最后把图上的景物结合起来,去体会图画给人以静的整体感受。二、品词析句学文悟法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自读课文,分析湖面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原因,弄懂课文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描写了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最后又恢复平静的变化过程,从而理清了作  相似文献   

10.
冯尊华 《文教资料》2006,(8):128-129
《鸬鹚》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鹈鹕和鱼》一文的前半部分内容改写的一篇看图学文教材。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鸬鹚捕鱼的过程,突出表现了小湖由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平静的状态过程,展示了江南水乡美丽恬静的自然风光,表现了渔人的忙碌和欢欣以及满载而归时的轻快、  相似文献   

11.
《鸬鹚》一课的设计孙悦勇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鸬鹚》一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构思巧妙的散文。它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人民活适安乐的美好生活情趣。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描写鸬鹚捕鱼的,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性和用词的准...  相似文献   

12.
流动之美     
我曾经喜欢平静的湖面,因为平则生慧;我曾经喜欢幽静的平原,因为幽则生智;我曾经喜欢直线,因为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但现在,我将改变,我不再喜欢平、静、直,我喜欢流动,因为简单的一个字——美。虽然平静的湖面、幽静的平原、笔  相似文献   

13.
《鸬鹚》这篇课文 ,结构比较简单 ,内容的蕴含却比较丰富。开始 ,小湖水平如镜 ,鸬鹚站在船舷上 ,渔人悠然地吸着烟 ;后来 ,渔人赶鸬鹚下水 ,小湖一片欢腾热闹 ;最后 ,渔人让鸬鹚停下 ,吃食 ,回去 ,小湖又恢复了平静。小湖有静有动 ,鸬鹚训练有素 ,渔人悠然、欢快。如果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来教学。那么每一段都要涉及到小湖、鸬鹚、渔人 ,势必会使教学显得重复、冗长 ,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备课时 ,我没有按以往做法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入手 ,而是从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入手 ,安排教学步骤。通过逐步认识事物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语言。教学时大…  相似文献   

14.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作者对北大荒一处草塘的观察和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抒发了“我”对草塘真切深刻的感受。语言清新活泼,以静写动,动静合写。使人对可爱的北大荒留连、热爱、神往。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想象景色美,赏析物产美,体会人情美,注意渗透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编选了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文章——《桥之美》,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内涵含蓄丰富而言语表达又多用艺术术语,学生理解文章难度很大。尤其是文章中作者以画家的视角来观察桥、描写桥,表达自己对桥的独特感受,这些内容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结构很难把握和正确理解,而这却又正是理解本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曾经我喜欢平静的湖面,因为平则生慧;曾经我喜欢幽静的平原,因为幽则生智;曾经我喜欢直线,因为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但现在,我将改变,我不再喜欢平、静、直,我喜欢灵动,因为简单的一个字——美。虽然平静的湖面、幽静的平原、笔直的线条也不乏美感,但倒映在湖面的晃动的阳光、平原背后的连绵山峰、直线以外的曲线,更具有美感——灵动的神韵。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渔人利用鸬鹚捕鱼前后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品析词句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想象鸬鹚捕鱼时的情景。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widows98和 powerpoint操作环境、教学光盘。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捕鱼前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18.
《我家住在大海边》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家乡海滩的美丽、可爱 ,抒发了作者爱海滩、爱大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课文图文并茂 ,情景交融 ,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教学中 ,我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 ,化静为动 ,变无声为有声 ,让学生欣赏绚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使学生真正地发现美 ,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歌曲导入 ,创设氛围歌曲对于人的情感的影响有着特殊的作用 ,能营造情感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题时 ,先播放一首《我家住在大海边》的歌。当播放完这首明丽、愉快的歌曲 ,学生还…  相似文献   

19.
《鸬鹚》(五年制小语第七册)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思路十分清晰,按照“静→动→静”的顺序具体描绘了傍晚时分江南农村的湖面景色。教学本文,可按以下程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流动之美     
曾经,我喜欢平静的湖面,因为平则生慧;曾经,我喜欢幽静的平原,因为幽则生智;曾经,我喜欢直线,因为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但现在,我不再喜欢平、静、直,我喜欢流动,因为简单的一个字——美。虽然平静的湖面、幽静的平原、笔直的线条也不乏美感,但倒映在湖中抖动的阳光、平原之后的连绵山脉、直线以外的曲线,更具有美感——流动之美。人们把西湖誉为“玉镜”,透绿的湖水犹如一块翡翠,“静”是西湖的一大特色,可人们偏偏对她的“静”进行大胆的想象,赋予她西子的灵动之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断臂,成了凝固的雕塑,却给人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