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注重方法恰当,适时引入概念 1.从实例引入概念.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讲授的方法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坚持直观的原则,要尽可能地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行引入.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地接触了直线、线段和角,为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教学时教帅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计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都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使学生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做活动角,进一步感知角,进而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学会用直尺画角。通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观察实物,感…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按照小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有序性等的特点组织教学,依据知识结构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首先,要从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入手,把授课内容划分为若干层次。如角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分为四个教学层次:1感知角的形象。教师演示实物,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让学生闭目想角,形成表象。2建立角的概念。3、理解角的概念。通过分析角的构成,给出角各部分的名称,画出角和角的判断,使学生明确:“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构成的图形就是角”。4深化角的概念。教师演示运动中的角,得到许多大小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资晓玲 《湖南教育》2002,(13):54-54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小学生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易理解。通过亲自摆弄学具,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而且通过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具体感知与思维结合,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向抽象思维发展。例如,教“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利用投影画面,从学生熟知的长方形入手,在长方形中间引一条对角线,去掉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成为一个角,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角的表象。然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角。他们的表现很活跃,兴趣也浓厚。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折角,用木棒摆角。学生从眼观、耳…  相似文献   

5.
(一)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一般概念,我注意运用直观,讲解概念,采用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看具体事物和图象,从而概括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接着,我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对边、对角有何关系,量得的结果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在这以前,学生错误地认为长方形、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我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对照这些图形。学生很快弄懂了:长方形、正方形也属于平行四边形,这样就揭示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  相似文献   

6.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 ,关系到概念教学的成败。因此 ,概念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 ,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入概念。1 运用直观形象引入概念小学生年龄小 ,知识面比较窄 ,认识一个新事物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联想。在教学新概念时 ,我们应运用直观形象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与数学概念有关的感知和表象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例如 ,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概念时 ,课前先用铁线做一个长方形教具 ,四条边可以拉直。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书 ,学生看到书上有关长方形周长的结论 ,感…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定理的形成,要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概念、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一、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类比,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概念时,可先让学生回忆“角平分线”的概念,进而由它们在某些属  相似文献   

8.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在操作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边归纳,有利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二、在操作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理解,如果只停...  相似文献   

9.
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启蒙教学,我的体会是:借助直观教学,加强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看得见、摸得着,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实验教材一年级就安排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由具体感知到抽象认识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知识。如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从而直观感知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条边,长度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  相似文献   

10.
“角的初步认识”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教学大纲中对角的认识的第一阶段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第二阶段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的概念打基础,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作铺垫。根据对教材分析,我拟定不方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来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茫林;初步学会用面R从结出的点画角和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是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意。理解“角的大小决定于角两边张丹的大小,写…  相似文献   

11.
一、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进入抽象思维是认识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过渡,就急于得出结论,忽视结论的发生或形成过程,这是违背学生认识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困难往往发生在由具体直观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点”上。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依靠表象过渡来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例如:在进行绝对值概念的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先让学生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12、-212、0、5、-3等数的点,再回答…  相似文献   

12.
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直观,分层次地突出长方形的本质因素,把观察、操作、思维揉和在一起,在看、说、数、量、比、折上下功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一、初步观察 1.看:教师拿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教具,让学生看一看,指出这些图形就是长方形。 2.说:教师指着教具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黑板面、书面、课桌面、方桌面、火柴盒面等) 3.数:要求学生指着教具数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借助直观形象,培养学生数感。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直观的教具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构概念表象,形成数感。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概念却是抽象的。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让学生运用学具实际操作。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从具体直观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和计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一、运用学具教学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长方形的认识,对以后的几何形体知识教学有重要作用。为让学生较好地认识长方形,教学中应多引导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并加强对各种图形的抽象、比较工作。教学程序可作如下安排:一、直观、操作。分两步进行:1.初步直观。要学生看桌子、黑板、书本、讲台的表面,问各有几个角?哪些角是直角?(黑板面的角,教师可用大三角板量给学生看。桌面、  相似文献   

16.
概括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能力较强;反之,其理解知识的能力就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指导操作,建立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知材料,帮助他们建立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时,先通过竹篱笆的格子、解放军领章等具体事物,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而通过观察,让学生思考:这类图形有几条边?两组对边的两条线叫做什么线?在讨论上述…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概念的理解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为如此。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容易接受、理解直观的感性知识,而对抽象的概念,往往困惑不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有利于形成概念的问题意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意境之中,去体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在逐步建立起概念的表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概念。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为让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目的:通过教师演示教具,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联系实际学会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计算有关长方形的周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教师提问:长方形有哪些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教师出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19.
l、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的概念时,哪些地方容易失误?教学这一章的概念时,常常出现下面几种错误。①引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的概念时,提供的感性材料不准确,或对感性材料强调得太多,停留时间太长,没有及时进行抽象和概括引起的失误。例如,认为角尺、三角板、墙角、羊角就是角,把形状象角的物体看作几何图形角。又如,认为黑板刷、文具盒、桌子等就是长方形,没有把物体和物体表面分清。②“形”、“量”不分引起的失误。如误:围成长方形的每条边,叫长方形的边长。正:围成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叫长方形的边  相似文献   

20.
朱建华 《考试周刊》2012,(61):65-65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数学教学。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一、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给材料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如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构建四则运算系列的模式,掌握几何形体知识的结构大都需要丰富的材料。总的是遵循具体形象一形象抽象一逻辑抽象的规律,并带有某种创造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