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施艳萍  李阳 《现代情报》2009,39(12):19-27
[目的/意义] 当前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之间存在资源分散独立、难以互操作的问题,关联数据模型的提出能够建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深度揭示资源实体的语义关系,促进互操作。[方法/过程] 构建了面向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的关联数据模型,模型包括数据采集层、资源描述层、本体构建层、关联数据层以及综合应用层,并以相关文献数据平台为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关联数据模型是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关联数据模型的实践与应用可有效推进相关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等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的价值共创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一虹 《现代情报》2009,29(12):28-36
[目的/意义] 随着开放科学、公众科学等理念的兴起,探讨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的价值共创行为有助于提升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数据需要与知识需求。[方法/过程]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设计由规划主体、建库主体、用户组成的博弈模型,分析多元主体价值共创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价值共创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规划主体激励、建库主体收益与附加成本、用户参与意愿等,为此提出了包括加强宏观引导与服务协调、打造专题数据库服务品牌、建立面向用户的贡献激励机制3个方面的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价值共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探索一种融入数据驱动思维的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主题选择方法,为相关主体在建库主题的遴选、比较和确定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 从政策、用户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基于政策文本与检索数据的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主题筛选框架。以Fulink平台为例,基于政策文本LDA主题分类建模和检索数据的词频统计归类,确定专题数据库建设备选主题,最后通过比对筛选将主题进行分类。[结果/结论] 本文构建的主题选择框架,能够有效提升相关主题选择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为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的项目规划等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承载着知识服务、社会记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科普等方面的特殊使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从知识流动视角出发,探讨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共创过程与内在机理。[方法/过程]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分别探讨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联盟型”与“众包型”知识共创生态演化规律,并对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知识开放共享度、知识整合能力是影响知识共创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生态关系中,知识共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智慧数据权益体系是指导智慧数据建设与服务的原则规范,能够为文献情报机构履行社会职责提供更多公共空间。[方法/过程]全面分析了在信息社会环境下智慧数据权益体系的提出背景,深入研究了智慧数据权益体系的研究内容与重要意义,调研提炼了文献情报机构在智慧数据建设与服务过程中商业、开放、合作和自建数据权益面临的现实需求和主要问题。[结果/结论]明确智慧数据权益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并制定基于智慧数据建设与服务全流程的制度框架,形成智慧数据权益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科技情报的智能化发展给数据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数据治理中数据建设内容不成体系、数据建设和业务缺少协同纽带、数据质量差等关键问题,推进数智驱动情报分析新模式的形成。[方法/过程]基于智慧数据内容层级结构,设计了基础治理与协同治理相辅相成的整体架构,分别面向通用化数据处理和定制化数据处理。结合协同主体和协同机制,探索交互式、低代码协同治理平台的建设路径,并以质量指标为牵引制定数据治理全链条的质量控制模块,最终形成科技情报业务牵引的智慧数据治理技术体系。[结果/结论]该体系指导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慧数据治理工作,设计研发了6套治理工具集,实现了对142项数据资产管理以及约4.6亿篇文献数据的内容治理,并支撑了多个知识服务系统的运行。[局限]该治理体系未研究对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为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后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过程]分析了我国行业/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区域分布和产业分布现况、数据库内容和功能,以及我国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的资金来源和建设方式,提出我国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建议。[结果/结论]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专利专题数据库平台;以管理机构、用户及信息服务机构三方协作形成更优化的建设管理体系;强化专利信息深加工提升数据库建设质量,是促进我国专利专题数据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陆康 《现代情报》2019,39(10):102-109
[目的/意义]互联网社会的形成让高校处于数据圈之中。高校用户的数据搜索习惯存在着差异性。Web搜索仍然是用户信息查阅的基本方式。大数据的非结构化、数据量大以及数据挖掘与语言处理等问题的存在,用户对搜索结果的满意度不高。高校用户的"小数据"能够反映其显性需求,其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够反映出用户的隐性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是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方法/过程]以文献分析为基础,分析高校图书馆业务数据的构成、收集意义、规范、方法与用途。探索高校图书馆业务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构建"数据圈"支持图书馆智慧服务开展的必要性。[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数据圈"的形成,是智慧图书馆伴随着互联网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智慧服务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数据圈"形成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是智慧图书馆领域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开滨 《现代情报》2018,38(1):162-168
[目的/意义]利用科学叠加图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可以非常直观地从全领域的宏观层面对学科之间的引用关系及跨学科现状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基于CSSCI中23个学科对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叠加图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具体包括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基础图、科学叠加图的制作以及Rao-Stirling跨学科指数的计算。[结果/结论]对我国图情学和山东省6所高校CSSCI发文这两个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SSCI构造的人文社科领域科学叠加图较好地展示了学科的引用情况,Rao-Stirling指数较好地显示了跨学科的水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展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可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图书馆公共数据治理是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核心,应选择与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相契合的数据治理模式。[方法/过程]以图书馆数据治理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及实证分析方法,阐释智慧图书馆体系下数据治理的双重意涵和应然逻辑,对比分析国外数据合作社、数据信托和数据共享池三种数据治理模式,剖析图书馆数据治理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结果/结论]数据共享池“平台+数据控制者架构”从形式和实质上均与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具有较高耦合性。是故,要从建构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数据共享池的主体框架、引入智慧图书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利用机制、细化以图书馆智慧数据平台为中心的管理规则着手。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online news comments has been dominated by a normative approach and has centered on media engagement. Normativity and media dominance have also featured big in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on the public spher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online news comments, combining a novel methodological testing of social network hypotheses to examine user–user interactions in online comments with a conceptual discussion of the potent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ocial network research and theories of the public.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users (online commentators) do not constitute highly dense networks, although their relations can be studied as social networks. However, this analysis can only explore limited features of this online phenomenon and requires complementary methods. From a conceptual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confirms the role of shared issue for a potential public and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actors, and meaning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12.
张韦  付亚萍  徐晓林 《情报杂志》2012,(3):10-14,28
以腾讯微博新闻《云南高院:"赛家鑫"案我骑虎难下,10年后将成标杆》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新闻的转播和评论进行了多维度考量,从网络舆情的时间分布、网络使用媒介的类型、网民的态度、网络舆论的指向、评论内容和评论字数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与现有的相关结论进行比照研究,并试图提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略论我国网络新闻资源的规范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网络新闻发展10年来已取得长足进展,现在它已成为许多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网络新闻都还很不规范,这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新闻的公信力,同时也给网络新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不便。网络新闻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信息资源应加强其规范管理。总的说来,规范管理可从技术和人文两大方面入手,同时要加强对网络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教育的重视,完善其课程体系设置,以适应当前网络新闻发展的需要,因为,最终人是规范管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王倩倩  潘雪莲 《现代情报》2017,37(7):166-171
网络商品评论对于消费者决策以及商家收集反馈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是深化网络商品评论的关键问题。对近年来发表的国际权威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关键词聚类以“数据流”、“信息流”、“知识流”为主线,深入解析网络商品评论的研究进展,并提炼出网络商品评论研究的焦点和重心,归纳出“评论传播”、“评论挖掘”、“评论使用”、“评论评估”四个层面的研究单元,并提出未来可在弹幕评论、图片挖掘、协同购物、评估分类等领域展开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LDA主题模型的科技新闻主题分析方法,选取2009—2018年中、澳、英、美4国极地科考新闻数据,从主题类型和主题强度角度进行主题演化分析。在中文新闻中,极地测绘等主题的热度上升,极地冰川科考主题的热度下降;在英文新闻中,热门主题为极地冰川科考与极地海洋科考;其余主题热度相对稳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科技新闻主题并揭示其演化趋势,可以有效改善网络环境下科技情报分析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针对同一事件新闻报道与舆情评论既相互依存又偏离的现象,通过话题识别与主题关联分析,探索新闻报道引发的舆情评论在主题内容与时间阶段上的异同,拟为研究以舆情评论表达的舆情事件和以新闻报道表达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共振与偏离,进而为探究社会舆情传播规律提供参考,为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拉斯韦尔(5W)模型、LDA主题模型和Python工具为基础,设计研究思路和流程,从腾讯新闻和知乎平台上抓取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数据,经过处理加工过后加以分析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舆情事件主题会一定程度偏离社会现实主题,衍生出更多隐性主题;舆情事件与社会现实的发展走向较一致;此外,社交媒体相较于新闻媒体所衍生的舆情事件主题更多,而两者反映的社会现实主题类似。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过程迅捷、自由、互动,对公共事件具有强大的聚合能力。本文主要考察在群体事件发生周期内网站和网络社区对事件的聚合能力及干预力大小。以湖北邓玉娇案和河北李刚案为例,对网络推动力进行操作化定义,最后考察网站的相关内容篇数、转载数、总评论数、总浏览数、点击率、网站类型、网站粘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出版活动随着社会需要而产生,却又引导着社会发展,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新时期下,出版活动又表现出新的特征:国内国际形式对新闻媒体舆论有导向作用,但是我国出版业要始终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网络环境下,原创性时事新闻类的著作权仍应得到保护;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可通过多级、多元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盈。  相似文献   

19.
全要素/全过程视角下的微博评论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博评论全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把微博评论动态环境分割为静态要素来综合考察微博评论的表征和衍生。从主体扮演、驱动机制、认知框架、舆论功能四个方面将微博评论最核心的要素或者要素表现予以抽离,并分别对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做出反思,最终找出了实现微博评论高效、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徐佳 《科教文汇》2012,(20):139-141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恰当翻译新闻标题起着传播交流异地信息文化的作用。本文分析讨论了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翻译技巧以及如何避免误译。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跟上现代英语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