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入手,感知图画 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图画内容和思想,教学中,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指导看图。  相似文献   

2.
看图学文《骄傲的孔雀》由4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讲一只美丽的孔雀,因为盲目骄傲,结果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教学这篇课文,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然后图文对照.把看图与学文结合起来,在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一、指导看图,感知课文内容指导看图时,可先让学生按顺序把4幅图连起来看一遍,知道这4幅图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地点都在湖边,讲孔雀和花喜鹊的故事。然后再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每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时,先整体观察孔雀,感知孔雀长得…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了解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并通过观察实验懂得一些自然规律 ,逐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下面谈谈我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初步探索。1 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指导”的侧重点应放在感知材料上。要使他们掌握自然知识 ,需要多从感知自然物体和现象入手 ,丰富其感性认识。但因学生年龄小 ,知识少 ,经验缺乏 ,他们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所以他们在感知事物会凭…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它综合性强,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我在教学中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予以指导,努力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一、根据学生观察事物的特点引导观察1.明确目的,教给有序观察方法。观察有序非常重要,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观察有意性差,观察常常模糊、凌乱。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而看图说话、写话就可以训练低年级学生观察的有序性。看图时,教师要教给他们按顺序观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滨小城》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4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观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对颜色、空间、声音及运动状况感知的基础上,显现出阶段性。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掌握海滨小城美景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及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三是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根据以上要求,笔者作如下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掌握观察的顺序性掌握观察顺序,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要…  相似文献   

7.
观察是儿童认识自然的开始。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自然课的教学中,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呢?一、在观察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深入细致的感知活动。但是一般学生看东西,往往是无意观察,只注意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隐蔽的重要的特征。为了克服学生的这一弱点,我在自然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引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细致地观察。例如,教“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时,课前先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不同的岩石,  相似文献   

8.
一、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思想由于大班幼儿认识春季是在小、中班已初步感知春季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就把观察的系统性和认识内容的广泛性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了为期4~5周的认识春天的主题活动。教师带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去感知,去发现,从而获得真知。但让幼儿自己去感知并不等于教师什么都不教,因为毕竟幼儿的感知缺乏顺序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需要教师有意引导、启发和组织。鉴于此,我们把有关春天的知识以“春姑娘的脚步”来串成一条线,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中,来达到总的教育、教学目的。二、活动安排(见右页图表)  相似文献   

10.
《燕子》是一篇难得的给学生以大自然美的陶冶的好教材。我是这样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美的。一、观赏画面,感知美。《燕子》的彩色插图,美得醉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仔细观赏,能唤起他们感情的记忆,从而感知美。一开讲我就揭示放大的彩色挂图,让学生仔细观赏,画中有哪些景物?它们的色  相似文献   

11.
正我在教学科学课《认识物体》一课时,以本校"三部九步"教学法为引领,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示自学、展示、达标检测,引导学生采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首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运用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房屋、桌椅、文具盒等,然后共同交流,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本课教学中,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活的本色,要生活化。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体验并及时抒发情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写作契机,  相似文献   

13.
图文结合读段识篇——《骄傲的孔雀》教学建议张凤鸣《骄傲的孔雀》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这篇课文,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然后图文对照,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理解课文内容。一、指导看图,感知课文内容指导看图时,可先让学生按顺序把4幅图连起...  相似文献   

14.
这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教材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编排顺序,先通过对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具体感知,再揭示出周长的概念。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四个方面的意见。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感知与思维总是密切联系着的。整个观察过程都包含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之一。课本中的各种物理实验是学生产生观察兴趣极好的、也是最直观的感性材料,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比较地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从实验中认识事物、理解概念、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时,学生的一个同答让我意外,让我惊喜,更让我惭愧,让我庆幸。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含义,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中的物体,想一想什么物体在运动?为什么说它在运动?  相似文献   

17.
徐正文 《科学课》2009,(11):17-17
在教学《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时,学生的一个同答让我意外,让我惊喜,更让我惭愧,让我庆幸。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含义,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中的物体,想一想什么物体在运动?为什么说它在运动?  相似文献   

18.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知并建立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教师遵循课本上由小到大的认知顺序,即先认识1平方厘米,再认识1平方分米,后认识1平方米的教学过程。但有一位教师的教学有别于众人。这位教师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先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1平方分米,再教学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这样不仅突破了1平方分米的教学难点,而且使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两个面积单位从大小上…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38~P39.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与体验,从中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数的比较方法,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填表和观察,让学生在自我讨论与理解中认识数的顺序和比较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在教学中,一方面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向学生说明数与计算的产生和扩充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实验、观察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准确地感知数学知识,以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