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无疑预示了备课的低效。当然,能用80%的精力写教案的老师最起码是认真负责的,严重的是照抄、照搬教案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也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也成为“教案之和”的代名词,“拿来主义”更是多数教师的惯用做法。备课已沦落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2.
我对本校的几十位任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而且90%的教师对现有备课评价方式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3.
老师要想把课上好,第一步就是要吃透教材。有人对345位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精力划分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 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 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本末倒置的精力划分现象,可以看出教师备课是低效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教师往往将80%的精力放在编写(通常是抄袭)教案上,而将20%的精力放在教学和其他过程上。这种做法大大浪费了教师的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备课呢?教师应将20%的精力放在教案的编写上,而将80%  相似文献   

7.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教师往往将80%的精力放在编写(通常是抄袭)教案上,而将20%的精力放在教学和其他过程上。这种做法大大浪费了教师的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备课呢?教师应将20%的精力放在教案的编写上,而将80%  相似文献   

8.
现行教案制度弊端甚多,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对其改革呼声甚为强烈。确保教师备课精力,倡导撰写实用化、学习化、研究化、个性化教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备课作为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已不言而喻。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备课特别是教案存在了很多问题,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所写教案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上课前还需“二次备课”,工整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  相似文献   

10.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秀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汪利  杨蓉 《四川教育》2007,(2):53-53
如果说集体备课的价值就是为了获取一份完善教案的话,那么现在各种教案集比比皆是.那些教案都是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经过反复锤炼形成的,我们完全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情和学情进行必要处理就行了,何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份所谓完善的教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案:是形式还是实质 陈旧的教案书写只注重形式,而漠视备学生、析教材、选方法、精练习等备课的实质,并且囿于字迹篇幅等形式,耗费大量精力,却于生于师皆无益。如此粗放式管理,带来的只是高耗低效。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轻形式,对于教师写教案的格式不拘一格,可详可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备课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集体备课,一方而,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使备课质量超过全组最优秀教师独立备课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中去。  相似文献   

14.
用电脑写教案初探李业广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耘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每个教师在备课书写教案上花的时间几乎是他整个工作时间的1/3。教案的重复整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本来就较重的负担更重了。现代化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师的备课方式需...  相似文献   

15.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自然教学》2002年第6期上,读了郝京华、路培琦二位老师《给科学课教师的信》之后,颇有感触,尤其是关于备课的建议:“提倡单元备课,提前备课,不要备一课上一课,要简化备课教案。这样有利于灵活安排教学进度,便于单元内容的穿插,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物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设计上,务请各级行政领导理解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大家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的指导思想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双基目标;内容处理要有课程意识和宽泛的课程资源意识;教案编写要有记录整体教历的意识而不是单纯地编写教案。它与传统备课相比较,有以下十种较变。  相似文献   

18.
徐周明 《成才之路》2013,(28):76-76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备课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传统的备课模式——手写教案 传统的教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其格式大致包括:课题、课型、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过程。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教师将课本、教案集、练习册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三位一体”的教案,完成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完成以写好教案为标志。教师备详案的话,得花数小时。备课成了教师最辛苦、最重要的工作,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传统的教案是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育产物。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它承载着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现行备课方式的弊端 当前,备课工作主要沿用“教师写教案”和“领导检查教案”这种单一的模式。它的弊端表现在:写教案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以抄代备”、“课后备课”等不良现象,使备课过程难免低效、高耗;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教师备课的创新意识;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 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新课程下教师应利用这一点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动态生成。而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在课前一厢情愿地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提前预设,唯恐不细、不精,以细化环节为能事,给教师和学生以无形的束缚,使得教案成了师生表演的剧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备课实效才能为高效课堂铺好路基提高备课实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上,书写教案的精力要少花.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先吃透教材,而不急于动笔,总是先思考从哪里着手讲、怎么讲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怎么样,搭建什么样的教学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理解课文.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物化备课教案,而是拿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容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