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这个人类社会特殊的认知活动,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导引下,发现它原本就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许凤琳 《广西教育》2006,(7A):29-30
“动态生成”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她提出:“老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征。”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老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林宝玉 《学周刊C版》2014,(3):140-140
叶澜教授对课堂生成是这样描述的:“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与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由此,教师在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中要打破长期存在的定势,机智地把握动态课堂,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在碰撞中汇聚和融合,顺势引领出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把这种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归纳了六个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叶澜教授对课堂生成是这样描述的:"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与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由此,教师在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中要打破长期存在的定势,机智地把握动态课堂,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在碰撞中汇聚和融合,顺势引领出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6.
"动态生成"观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她提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有生成性的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生成性,而生成性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生成性特点应体现在活动的每个阶段,如活动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的动态生成,活动的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动态生成各种教师指导和实践操作,活动的评价更应根植于学生的实际参与状态动态生成,才能富有激励作用。关注生成,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多地“伏下身”关注学生的实况.关注活动的实况,从而使我们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充满了灵性与互动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反本质主义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认同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倡导多元和自由,活动过程充满变数,活动本质上具有生成性品质、生成性使命和生成性运行机制。生成性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团教育实践有着对话、整合价值等方面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有效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那么如伺实现课堂的“有效生成”,笔者谈些实践策略。一、经历实践在操作中生成实践操作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易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操作活动按其性质可分为验证性操作、探究性操作和发展性操作三大类,而不同类型的操作“生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一节“成熟”的心理课不是信手拈来、横空出世的,需要经过不断打磨、复盘。当下可供参考的心理课大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堆砌、问题难以回答、课堂生成性内容较少等。如何让心理课从“稚嫩”走向“成熟”?结合课例“拼图的力量——初探索人际交往的技巧”,从课程目标、活动内容、提问技巧及生成性资源四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教学能有效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做“敏感”的教师,智慧取舍,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做“推手型”教师,让幼儿做学习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生成性教学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人到了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在实践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在教育过程下可以转化的特点。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我们对如何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通过实践有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在此与大家分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主题由来 有一天我问幼儿:“你们看到的海是怎样的?”孩子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大海的印象。胡班拮说:“我看到的海水黄黄的。不是蓝蓝的。”其他的孩子也都觉得我们这边的海不是很美。徐子鸣等几个孩子都说:“我们看到海里有许多垃圾。海水发臭了。把小鱼都臭死了。”顺着他们的话。我问:“那这些垃圾该怎么办呢?”于是。有关“海洋环保”主题的生成活动生成了。  相似文献   

14.
徐清 《教师》2020,(4):120-121
在师幼互动情境中,教师的回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生成性活动中教师回应存在的普遍问题,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大班生成活动“小蝌蚪成长记”实例,研究提出有效的回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  相似文献   

16.
生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生成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升。基于儿童哲学视角剖析幼儿园生成活动的现状,并从起点、重点和终点出发,分析生成活动的逻辑,结合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探讨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实施路径,包括悬置已有“前见”、对话价值判断、创设驱动问题、持续思维共享等,能为师幼共同探寻具有创造性的生成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成性教学正如火如荼开展,但有时课堂教学不能生成也要生成,使生成性教学走入了误区出现把“自主”变成“自流”、把“合作”变成“合坐”、把“探究”变成“标签”、把“活动”变成“表演”、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上”课变成“背”课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他在早年进行的课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一实验恰是经由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设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一个实验过程。他主张“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临时变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结合单元教育课程的实践,谈一谈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几点体会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崭新理论。叶澜教授在她的有关基础教育理论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方面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学生动心的瞬间、困惑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呈现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增长智慧和滋生语文素养的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