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稿摘编     
“推门听课”莫强推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贾宪章目前,“推门听课”作为改进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推进器”在许多学校成为“流行”。这种让一些学校、一些管理者津津乐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是不提前通知授课者,不经过其允许,学校管理者随机随时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听课。许多学校自诩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捕捉到真实又鲜活  相似文献   

2.
韩佩玲 《江苏教育》2013,(10):26-28
听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变听课为观课,采用课堂观察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可以从“明确质量标准”“掌握课堂观察技术”“开发课堂观察量表”“培养课堂观察合作体”等方面培育诊断性观课系统,结合课堂观察的过程管理,形成学校独特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方式,使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走向精细化,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来 ,很多学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听课方式———推门课。操作方法是学校事先不通知授课教师做任何准备 ,组织一班听课者能随时悄然进入课堂进行听课。这种听课方式给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督促和检查作用。有些学校还准备把教室改门改窗 ,长期开展这种听课方式。学校事先没有给授课教师打招呼 ,直接进入课堂听课 ,使我回想起1978年中学生时期一节难忘的课。一天 ,教数学的沈老师给我们上课 ,六七分钟后学校领导带一些教师进入课堂 ,还未坐定 ,沈老师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大声要求进入课堂者 :“你们不能这样随意进入课堂 ,请出…  相似文献   

4.
“校长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校校长深入一线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推门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校长推门听课”也时常面临尴尬,管理者只有化弊为利,才能使“校长推门听课”真正成为一种学校管理文化,为课程改革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听课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手段,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回归热中,目前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学校所运用。“推门课、随堂课、考核课”常作为教学管理“创新”的手段,见诸于一些经验总结或理论研究成果中。笔者并非否定“听课评价法”在教育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是对传统“听课评价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作一些反思,以求达到更好地运用“听课评价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最近,笔者读到过这么一则报道:A省S县教委对全县部分教师进行教师评价活动。事先没跟校长和教师打招呼,由教研员直接进入教室听课,并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中小学校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便开始采用一种名曰“推门听课”的管理方式。所谓“推门听课”,顾名思义,即在不事先打招呼的前提下,学校管理者“突然袭击”式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据不少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学校管理者介绍,这是一种不错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师的行为,值得提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判断一种学校管理方式是否具有合理性,首要的不在于即时的、表面的效应如何,而在于其背后的管理理念是否合理,能否经得起人类理性的检验。“推门听课”作为一种具体…  相似文献   

7.
案例 "推门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或其他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旨在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自上学年推出"推门听课"制度.推出"推门听课"制度之初,在教师当中,有反对声,有赞同声,也有的持着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王洁 《山东教育》2010,(1):62-63
“推门听课”即事先不打招呼的随堂听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机检查,在这样的课堂上,最能反映出一个老师平时备课的认真态度和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同时也容易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面笔者就个别课堂上存在的一些耗时低效的现象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9.
“推门听课”无论是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手段,还是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本身都没有错,只是一些学校在操作中角色的位置不同,将其异化,才导致了“推门听课”的尴尬局面。听课者通常都是学校行政领导或业务负责人,很自然地处于强势地位;被听者都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处于弱势地位。这就自然产生了一种隔阂。  相似文献   

10.
子瑜 《教育文汇》2011,(6):21-21
“推门听课”似乎表现出学校管理者的一种特权意识。他们借管理之名,任意进入他人的教学现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心理产生威胁,往往令人反感和不快。然而,“推门听课”又确实是管理者了解课堂教学真实状况的一种形式,对提高教师备课、上课效率等均有积极意义。难道二者之间真的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为此,笔者试为“推门听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环节。开展公开教学,教师互相听课,是教师们互相学习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讲授水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在感慨广大教师听课热情的同时,却不难发现,目前,听课活动中的走形式、走过场等现象十分常见,听课效率低下。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如何破解教师“走马观花”式的听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学校实施了诸如“家长听课日”、“家长听课周”等制度。这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开门授课”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沟通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这里所谓的“开门授课”,是专指课堂教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而言,具体含义可表述为:在学校正常的授课过程中,允许和接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到课堂听课、看课,即课堂之门向社会开放。它是以课务公开为核心,吸纳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群众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因此,它既不同于我国“文革”期间的“开门办学”,也不同于西方“进步主义教育”主张的那种“…  相似文献   

14.
时下,许多学校的领导最热衷的一种听课方式是“推门听课”,想以此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把它作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法宝。这种方法到底好不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推门听课也并不是在所有学校都可以推广的。推门听课要因校、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不少学校把"推门听课"作为管理教师的"法宝",以为只有这种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掌握教师的备课情况和真实的教学水平。从理论上来看,这种方式也许能够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果真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吗?我看未必。课堂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的地方,教师理应享有专业自主的权利,其他人员要听课,必须得到授课教师的允许,至少也得提前打个招呼,无论是谁,不打招呼随意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有利于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了解教师的备课状况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有利于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校长听评课应做到“六看”:一看教师的敬业精神;二看教师的教育理念;三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四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五看教师的课堂效果;六看教师的仪表。  相似文献   

17.
所谓常规听课,是指学校行政或业务部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或指导的教学管理活动。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常规听课常常被作为了解教师个体教学状况,“约束”、“监督”、“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这种以“督导”为指向的常规听课与新课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已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科学地预测课堂“风云”,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稳操胜券。然而笔者最近到一些学校听课、调研时发现,有些教师随意“超越教材”。如教师不熟悉教材,不了解编者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随意,教学流程混乱,课堂教学好似  相似文献   

19.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它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的地方,以至受到一部分教师的强烈反对,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看“推门课”,也许会“推”出另外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事先弄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代保民 《今日教育》2007,(7S):58-58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他人员不先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的地方.以致受到部分领导和教师的强烈反对.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看“推门课”.也许会“推”出另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