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1983年),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面向世界”深刻地揭示出教育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必须要参与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曾为世界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到了清朝末年,在以近...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杂志创办于198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指导,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教育类综合性期刊。杂志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服务于中国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成为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一思想是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用“和谐世界”理念为自身发展寻求空间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世界乐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类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前夜,为了迎接新世纪对人类的挑战,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教育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高屋建瓴地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其内容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各个方面.而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则成为变革主旋律.中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代新人,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面向世界。当今的世界已被人们称为一个“迅速缩小的世界”,也称“信息社会”或叫“知识、智力社会”。世界上的知识从来没有发生过象今天这样急剧的扩增和更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顺乎时代潮流,不断地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语言,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现实,它是以语音为外壳、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育是当代政治、科学、经济竞争给教育提出来的新课题,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现代化新人的需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研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育。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看作“国家之宝”,看做关系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大事。当前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社会。所谓信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是中学全面打基础的课程之一,它在形成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方面,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中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放眼世界。今天的世界是历史的世界发展来的,只有让学生了解世界的过去,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的世界,才能具有雄才大略,为建设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产主义的世界而献身。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问题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赫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口号,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可谓石破天惊! 从那时起,有关“三个面向”的专题讨论会不知凡几,论述“三个面向”的著作汗牛充栋。“三个面向”,不仅屡次在正式文献中闪闪发光,而且成了口头禅,惟究竟什么是“三个面向”,教育何以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继续?其新意何  相似文献   

12.
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我们教育部门培养大批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材。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基础,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面向世界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一、“三个面向”和教育人本化的内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就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现代社会意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与才能的各级各类人材;二是教育自身要逐步实现现代化,教师素质和教育管理也要实现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也包括两层涵义:一是要培养能参与世界竞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公民;二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现代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夏风 《人民教育》2020,(7):32-34
面对人类世界进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我们应该及时反思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教育是人类世界进程的关键要素,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深化认识、付诸努力。教育观:面向世界的教育这场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病的发生,让人类再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自诞世以来,人类一直在各类危机挑战中谋求生存和延续。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新路。这一理论也具有突出的世界性:它是面向世界,对外开放的;其出发点是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人类作贡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跨世纪教育战略思想最精辟的概括和最深刻的表述。“三个面向”首先明确了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因为人类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或称后工业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对教育提出了进行重大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育要面向世界,因为世界正在出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倾向,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才能尽快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要面向未来,因为未来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教育必须从教学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管理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才能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而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17.
从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看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看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孟鸿伟早在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在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中就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就是说中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在我国的音乐新课程中也体现了这一主流思想。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中都相应地增加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及实现“教育要面向世界”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高师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初中历史课程标;住”)中,有这样一段话:“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住(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20.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朱丽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首先是在教育系统谈的。既然教育要“三个面向”,那么科技要不要“三个面向”?经济要不要“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跟其它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