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英语是我们学习阶段耗时最多、抓得最紧的学科,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英语这样.从小学一直学到博士研究生,以及评职称还要学、还要考。我们学了一辈子、考了一辈子的英语,到头来结果怎样呢?我们有的学生出了校门后,看欧美报刊总会遇到一大堆不认识的单词,与欧美人交流既听不懂人家说什么,说的中式英语也让人家一脸茫然,其英语实际运用水平,连欧美的小学生都不如。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令人深思。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先后在中学、大学教授英语,亲身经历了英语启蒙教育到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此,感受颇多。究竟是哪些…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学就是不为应试而学,即没有功利目的。语文有别于其它的学科,它既是学科又是工具。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即使不考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时刻刺在使用。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看书、读报,语文无处不在。但拿到课堂上来,我们就会时时考虑如何考,考哪些,一切着眼点在考出好成绩,而忽略了它的应用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你说我说 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应该下降 中国人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英语,评职称还考英语,这是很荒谬的事!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应该下降,比如从现在的150分降到100分.因为那些希望走向国际化的人,他们自然会好好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不再作为大学毕业的必要条件了,这是件好事!现在评职称都要考英语,这是很荒谬的,我的一个朋友学习古汉语,却还要考英语!  相似文献   

4.
从上学开始,我就讨厌学英语,尽管大家都认为我聪明,可我就是学不好英语。中学如此,大学也是如此。转眼到了大四,学校里有个规定:凡英语未能通过四级的人,一律不授予学士学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了大学而没有拿到学位,就等于四年的书白读了。自从我知道这个规定后,就开始了对制定它的人无休止的“诅咒”,可“诅咒”归“诅咒”,一来人家听不见,二来即便听见了,大概也不会当一回事。所以,我发完牢骚之后,还要硬着头皮报名参加考试。在考试的前一天,一直闷闷不乐的我突然想通了。我对好朋友说:“我决定我不考了!学位不要了!…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找来一名平时学习较认真可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对策。家长开口对学生说到:“数学是需要动脑筋的学科,你考的不好还情有可原,可英语只需要死记硬背.你怎么还学不好呢?”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去说,进行交流对话.中国学生是笔上的英语,而不是嘴上的英语.英语作为一名语言学科,学以致用是最终的目的. 一、教材要改革 许多中国学生在外国留学的时候,虽然他们会英语,也能有效地和对方进行交际,但是当人家在一起闲聊时,中国学生往往插不上嘴,因为他们不懂西方国家典故以及一些人文文化.所以,我们的教材内容要包括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民俗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学的语文教育处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两难境地。虽然与其他主要学科有相同之处,但语文这一母语学科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又可以使我们很有信心地同时挑战这对立而统一的两种教育。根据中学语文浅教深考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深学浅考的应对策略,这或许也正是笔者对当今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另一种解读与诠释。  相似文献   

8.
张志勇 《河北教育》2013,(11):48-48
有着高考改革风向标地位的北京公布将要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这昭示了英语学习"去考试化"的改革方向. 不得不说,我们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英语教育很难说成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国人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可谓不长,精力不可谓不多,可效果却难说.背了那么多单词,做了那么多道习题,听了那么多对话,中考、高考、四六级、硕考、博考、托福,考了那么高的分,学到手的还是哑巴英语,真正与外国人交流时张不开嘴,或者说的是让人笑话的"中式英语".  相似文献   

9.
英语科目考试以考听力打头,同样是语言科目,为什么人家英语注重听力的考查,而我们汉语却忽视听力的考查呢?谁都会说:语文,不就是听、说、读、写吗?是啊,听、说、读、写,说倒是说得头头是道,可为什么实践起来就偏偏冷落了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学就是不为应试而学,即没有功利目的。语文有别于其它的学科,它既是学科又是工具。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即使不考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时刻刻在使用。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看书、读报,语文无处不在。但拿到课堂上来,我们就会时时考虑如何考,考哪些,一切着眼点在考出好成绩,而忽略了它的应用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多有这样几个特点.基础差的学生多: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多: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多;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悬殊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将学不好或不想学英语归因于:一、太难;二、太枯燥,没兴趣;三、没用。细加推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小学或初中英语首先是为了“考”而学,而非为了“用”而学。因此,其学习过程主要是以写为主。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写”最难,“说”最易。再加上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伴随着“考”,更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放弃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得阅读者得天下,不仅仅适合于语文学科,同样 适用于语言学科的英语教学。但是,前一段时间,针对阅读现 状,对我校七、八、九年级展开了一个问卷调查,并结合本次月 考成绩试卷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英语学习现状 是: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尤其是英语阅读习惯不好,自主阅 读能力差,导致学生在考试中阅读理解失分较多,直接影响学 生英语成绩,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很多学生 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有了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八、九年级的 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更加厉害。这种现象甚至影响着学生 的学习热情,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了改 善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课题组将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着手, 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胡艳 《广东教育》2003,(3):64-65
世界上恐怕少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将一门外语———英语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英语教育贯穿着我国学校教育始终。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初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高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大学二分之一的时间,都被用来学习英语。中考要考英语,高考要考英语,大学有四级六级英语考试,再加上托福、雅思、GRE,学子的人生就这样被牢牢捆上一道英语的链条。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我们的英语教学不重视实际应用已是路人皆知。在高考指挥棒的高压下,学生人人捧着词汇手册死记硬背,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着那些语法知识和…  相似文献   

14.
我是怎样自学英语的──自学杂谈之二钱宗仁由于报考研究生的需要,我从1979年夏天起开始自学英语,用了一年的“业余的业余”时间(我因业余时间还主修数学),到1980年第一次考研究生时,数学没考及格,而英语却及格了,这曾使许多人吃惊,有些人就来问我学英语...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本卖得很火的书叫《千万不要学英语》,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一定觉得这书很奇怪,既然有人出书叫我们"千万不要学英语",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天天学英语呢?原来,作者的意思是要我们千万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科最容易发生“两极分化”的时期。学生们在刚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满怀信心,兴趣很浓,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们就会逐渐表现出对英语学科消极、灰心、厌烦,甚至放弃学习,形成大面积掉队的“两极分化”局面,使英语学科成了很多学校的弱科。教师们常常为学生不学而生气,抱怨英语难教,学生们也常常为英语难学而苦恼。目前,这种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亟待我们去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肖波 《教师》2011,(25):123-124
很多教师有着这样的感慨:现在的老师真难当!每天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说,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一会儿考书法.一会儿要考英语,一会儿又考计算机.还要绞尽脑汁满足学校、家长对分数的要求.满足学生对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乏术”问题最为突出,急待研究解决。根本原因当然可以讲教育观念未能彻底转变,还停留在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层面上,对这种暂不与高考挂钩的学习活动还未予以真正的重视。进一步去想一想,还有一些学科方面的特殊原因。英语是人类交际的语言工具,这“工具”两字,就给许多英语教师造成了“解读”研究性学习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八小时以外》2010,(3):10-10
近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的2010年自主招生考试中,有4所学校出现了理科生不考语文或者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的新考试政策,这一决定一时间引起无数纷争。自古以来,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语言学科,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教育学科。对此事件,上海高校做出回应,称减少考试科目乃是为减轻学生负担。但是,我们的大学生们真的都学好国语了吗?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家都知道,中国学生除了学自己的母语需要比西方学生多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外,还要花去近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学一门使用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技能,那就是一门外语(绝大部分是英语),最多只有万分之五的人需要终身天天用外语和外国人打交道,其他绝大部分一辈子都不会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