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钱理群 《中学教育》2006,(12):10-15
北京大学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走进中学讲堂,为中学生们讲授鲁迅,激起强烈反响。他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他怎样让鲁迅从“神坛”走进中学生的心田?钱理群先生为此在上海建平中学作了一个演讲,其中有许多东西不仅仅是搞科教育的老师应当关注,所有教育工作都可以从中接受启迪。 现将演讲全刊载如下,希望能够引起读的关注——若干字为了简洁的目的,略作调整。[编按]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鲁迅的语教育思想有其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鲁迅的语教育思想是在特定历史,化语境中形成的。它包括批判封建的教育内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语学习的规律,否定不合理的语考试制度和关注外国语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整体而言,它具有现代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理性地吸收和消化这份教育思想资源,有利于推动当下语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钱理群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文学史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以自己的方式与研究对象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提出了解读鲁迅的“单位观念与单位意象”的独创性方法,探索鲁迅精神的现代意义,在鲁迅思想的研究上,可谓达到了当代鲁迅研究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包括批判旧语文教育内容,重视语文教学规律,关注语文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鲁迅的这一思想体系对于研究现代语  相似文献   

6.
最近《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题为“钱理群‘告别教育’”的报道。压题照片是钱理群先生的头像特写,旁配小字:“钱理群以鲁迅自励,要在绝望中反抗,但是基础教育十年试水,却令他收获‘丰富的痛苦’。”这张照片和这段文字,在微博上,几天的时间就被转发了八千多次。反复揣摩钱理群先生的话——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7.
北京晨报报道,北大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在接受专访时认为,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真正影响鲁迅作品被年轻人理解的,也并非鲁迅作品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潮,是教育方法等。钱理群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8.
最近10年,国内学者对鲁迅旧体诗的语言艺术、审美特征和主要风格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对于鲁迅近体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及其意义尚无人探讨。钱理群提出二十世纪旧体诗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他强调说:在考察二十世纪旧体诗  相似文献   

9.
高根弟 《现代语文》2006,(12):44-45
钱理群认为,鲁迅的小说与杂是偏于“为别人”写的,而散则是偏于“为自己”写的,鲁迅要借散这样一种更具个人性的体,来相对真实与深入地展现其个人存在———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学个人话语的存在。作为鲁迅唯一的散专集《朝花夕拾》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不同于他的小说杂,又不同于他的散诗,为我们走进鲁迅的情感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0.
张良金 《学语文》2012,(5):45-46
钱理群先生称《在酒楼上》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甚至称之为“最具鲁迅气味的小说”。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塑造了一个小知识分子吕纬甫。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们同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  相似文献   

11.
4年前,被称之为纯学期刊的《北京学》却突然介入基础教育,该刊1997年第10期一下子编发了三篇章,对当时的中学语教育提出了尖锐而猛烈的批评,随之引发了全国性的语教育大讨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场大讨论中除了语教师和语教学研究工作以外,还活跃着一大批学界名流,如学钱理群、王富仁,作家莫言,诗人邹静之等。应该肯定,这场大讨论对推动语教育的改革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至4月我校校友——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为我校高二学生成功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讲》选修课程,学生参与之踊跃,钱教授教学的深入浅出,为我们开设选修课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006年10月钱理群、林贤治、摩罗等鲁迅研究专家为我校学生开设的讲座,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阅读鲁迅、研究鲁迅表现出的极大兴趣,更加坚定了我们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声音     
钱理群“告别教育” ——任教50年,钱理群在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却屡战屡败。他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现在不是教育大可作为的时候。”他的告别语听来沉痛,但在和年轻的教师们说再见的时候,他又忍不住给他们打气,“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相似文献   

14.
冽玮 《成才之路》2010,(29):92-92
鲁迅的《药聪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文章正告别中学课本,被网友戏称为“鲁迅大撤退”。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读不懂鲁迅。或者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喜欢读鲁迅了?为此,记者专访了北大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他认为,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真正影响鲁迅作品被年轻人理解的,也并非鲁迅作品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潮.是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钱理群教授从北京大学退休之后,不断有惊人之举,先是于2004年4月到江苏名校南京师大附中,给中学生开起了鲁迅选修课,近年来又投身乡村教育……北大博导退休之后如此关注中学教育,这究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当一个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时,他与鲁迅是无缘的。当一个人对生命充满了困惑,在生命中去苦苦寻求一种精神支援时,就是他读鲁迅,与鲁迅产生心灵碰撞的最佳时刻。——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女儿长大后,要学会不去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去原谅别人的这种眼光,如果她能做到,那她一定能感动每一个曾用诧异眼光看她的人。——李亚鹏希望小女儿能顺利走过唇腭裂阴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誉满中外的教育家、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教育家.他70余年如一日,毕生致力于语教育改革实践、教材建设和理论研究,书立说,身体力行,创造性地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的语教育思想体系,为开创我国现代语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纵观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发展的整体过程,培养学生语自学能力的观点鲜明而突出地贯穿于他的许多论述的始终,渗透在他的语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最近10年,国内学者对鲁迅旧体诗的语言艺术、审美特征和主要风格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对于鲁迅近体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及其意义尚无人探讨。钱理群提出二十世纪旧体诗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他强调说:“在考察二十世纪旧体诗 词发展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传统(旧)诗词所自身发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大部分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的眼中,“鲁迅”几乎可以和“枯燥”画上等号。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懂、读了有什么用;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了有什么用……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片面认识、教师对鲁迅作品的处理不当,使鲁迅作品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钱理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兼具丰富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厚语文教育理论知识的语文教育家。  相似文献   

20.
张新村 《师道》2005,(3):18-19
一、缘起 写下这个题目,是2003年的事。它缘于钱理群先生的一本书——《语教育门外谈》。书中,钱老疾呼:“语教育的任务,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中学语教育的根本: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