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娟  任重远 《海外英语》2014,(4):214-217,224
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促使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消费社会使物的符号编码成为必然,能否使大众接受符号编码是编码成功与否的关键。广告商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对自己产品的注意力,他们利用消费者的符号拜物教的心理,充分地利用语言的可变性特点,使出浑身解数对广告语言进行创新变异。该文通过分析广告语言变异现象,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符号的真正意义进而清楚的认识符号拜物教的本质,从而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该文也分析了广告语言变异的负面影响,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广告语言,有助于广告语言的规范化,并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正确看待和使用异化语言,实现净化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英文商业广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广泛性和魅力在于功能及其语言。广告商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增强广告说服力,增加产品销售量。基于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英文商业广告中通过违背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现象,阐明广告商实际目的。在英文商业广告中,广告商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进行广告创作,增加了其解读难度。合作原则在广告中的故意违反,是一门语言艺术,能够帮助广告商实现吸引消费者,促销产品目的。  相似文献   

3.
符号消费与广告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符号消费在现代经济与文化中的意义日益凸现,作为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号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而广告传媒作为符号消费的重要推介力量,具有正确解读符号消费、避免消费异化的重要功能.关键在于,必须规范广告伦理,建立广告文化的伦理批评机制,倡导社会伦理、媒体伦理和广告人行为自律,培育和建构健康、适度、自主、和谐的消费伦理,使广告活动与伦理道德文化精神相吻合,实现功利性与伦理性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4.
电视广告是广告商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存在符号聚合过程,即在广泛的人群中传播。因此可以采用B咖arIn所提出的幻想主题修辞批评(fantasy theme analysis)分析电视广告中所构建的幻想主题(fantasy theme)和修辞幻象(rhetorical vision),揭示广告商是如何通过幻想主题引导受众构建修辞幻象,以成功达到广告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硬性广告已不再受欢迎。换言之,硬性广告的传播效果甚微,更别说其高昂的投资费用。广告商越来越青睐将所要宣传的产品植入影视作品中,在影视作品中凸显产品的品牌符号,以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植入式广告前景可观,但制作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植入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对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美丽、色情从消费、符号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其分析切中当下社会的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笔者试从身体与消费、身体与媒介、身体与女性解放三个层面对他的身体消费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现代化过程中,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广告利用形象符号制造出一系列消费幻象、虚拟的世界,刺激消费者消费。本文以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为基础,剖析广告的真实本质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身体消费成为彰显符号消费的典型消费方式。身体消费的流行循着“生产—传播—认同”路径。其运作过程内隐着商品符号和身体符号的双重符号逻辑。大学生热衷身体消费,是认同危机与追求自我、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共同影响下的产物。过于追求身体消费,导致了虚假需要与过度消费、区隔再生与身份成层、身体异化与内心空虚。教育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解构符号消费逻辑,重建合理消费意义;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消解不良消费倾向;减缓认同焦虑,促进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在生活中消费娱乐并在娱乐中体验消费,娱乐化成为消费趋势。广告也逐渐发展成用娱乐的方式来行销,因此,植入式广告大行其道。我们可从品牌符号意义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等方面来探讨植入式广告的运作策略,分析植入式广告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流程,构建出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图,分析其发展趋势,以便能对业界更好地运用植入式广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可以说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广告商绞尽脑汁,使广告尽可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因此,要使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在广告制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科学使用符号及体态语言,研究标点符号的使用,色彩选择与搭配,形象设计的新颖,体态语言的合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广告与同属文化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受"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影响。广告的文化叙述使广告与受众之间获得沟通的平台,文化的共享性使这种沟通成为可能。广告同时需要研究强势品牌的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即强势品牌的本土化问题。广告的文化叙述体现在广告对社会价值观、思想方法、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诸方面的表现上,也体现在文化符号、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广告在文化叙述中得到提升,广告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业广告作为最重要的大众传播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指导大众消费行为,引导大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从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符合社会要求的商业广告还能够迅速传播,达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为了达到劝购的目的,广告商通常会在广告语中采用大量的概念隐喻。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通过对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分析,旨在研究广告概念隐喻中的权力构建并揭露广告背后所隐藏的广告商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顺应论是语言使用者对不同语言做出的不同选择。广告语言是广告商宣传广告的语言,他们用广告劝说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和服务。而广告语言中的语用模糊是一种广告商采用的交际策略,他们通过语言模糊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在文章中,我们将会从结构顺应的三个方面语音、词汇和句法详细探讨语用模糊在英语广告中的使用。通过以例子分析得出,英语广告中大量语用模糊的使用,增加了广告的神秘感和吸引力,也实现了广告语言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不仅具有促进商品流通的经济功能,而 且具有较高的语言审美价值。本文从增强语言的可信度、引发人们的形象思维等方面探讨了数词在日语广告句中 的语用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分为三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符号环境。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以视觉文化符号为消费文化中心的传播手段大有赶超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的趋势,视觉符号环境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乃至人们生存环境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广告、流行出版物、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都可以成为这些琳琅满目的消费品所携带的视觉符号的载体,而这些视觉符号也通过载体提供了大量风格化的符号形象。鲍得里埃关于"符号文化"的理论在作为消费文化代表的广告世界里得到了证明。同时,捆绑了"符号"的消费文化,是主动的互动艺术,它不仅创造了消费社会的趋势、流行,融入了消费社会的趋势、流行,而且在消费社会各元素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完成了形象与神韵的共生。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社会,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所指称的现象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由于“全面异化”的出现,日常生活领域中出现了身体形象的“符号透支”。完整的身体形态及其意义构建包括肉身存在、精神维度和社会文化三个符号分层。在消费社会中,身体已经变成各种欲望符号的博弈场,身体形象的“符号透支”与“全面异化”导致了人的身体-主体的断裂与解构。因此,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应立足于重新复原身体-主体与身体-符号的交互性关系,在日常生活中重建身体的肉身、精神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稳定关系,让审美活动中的人的身体重新回归自然界和谐一体的“后人类”新秩序中。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目的论的关照下,提出了广告翻译的本土化路向,即在微观翻译实践中弱化原文权威思维,彰显商业价值至上原则;顺应译语广告文案创作传统,整合篇章,增强商品卖点;关怀广告受众商业文化消费心理,注重情感设计,适当变通译文,张扬产品消费符号;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关照读者期待维度的陌生感需求和译文行业性归化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广告的诱导功能,刺激读者消费为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18.
广告实例中含蓄性的四个语言表征:歧义、模糊限制语、修辞和间接言语行为。广告中的含蓄性不但能委婉、礼貌地表达广告商的意图,有着强大的说服力,更能吸引顾客、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鲍德里亚认为女性身体消费作为符号消费的一种,体现了消费的符号化和系统化。这种消费的流行既与女性及女性身体的解放有关,也与身体本身具有的功用性——美丽和色情相关。如今,越来越体系化的消费正在主导我们的生活,深入解读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当代女性身体消费的表征。  相似文献   

20.
电视广告是当代最活跃的消费文本之一.电视广告的符号特征和意义,它对以往广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地位等,都显示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回顾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内容和特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作为视像文化主体存在的电视广告以及电视广告的后现代符号系统,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混杂了电视广告不同表现形式的一种叙述模式,并且阐述了这种叙述模式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