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国法律人才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根本在于中国法学在进行法律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基本上无力提供对指导中国实践有直接意义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短板和瓶颈。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强化案例研讨课程建设、强化实务技能课程建设、强化法律诊所课程建设、强化法学专业实习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胡乙 《教育评论》2014,(3):30-32
本文认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由此,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习基地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合理建构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法律英语与涉外律师培养模式研究——兼谈法律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英语是面向法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掌握本行业所需的英语,培养学生在法律语境中使用英语并从事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2004,(8):52-52
“世博会与上海法治化论坛”近日在沪举行,400余位法学专家、律师、政府官员及社会知名人士参与。与会者围绕世博会所需要的法律服务以及法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结合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一系列"卓越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于:卓越的培养方案、卓越的课程体系、卓越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材系列、卓越的教学方法、卓越的实习基地和卓越的图书馆。建立科学的评估系统是检验和保障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尝试对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索,进而从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类型、实务教学模式等在内的多个视角探讨了实现高校法律人才分类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律翻译人才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一种,而且是涉外法律人才。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原因,当前法律翻译人才奇缺,因此必须打破高校院系的藩篱,以锻造复合型法律翻译师资为重点,逐渐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法律翻译人才,以服务社会和涉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心血,它具有深刻而悠久的历史底蕴,我们的外语教育必须要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使其具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不丧失自己的本色。离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承去培养人才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法律人才培养的基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协同创新"理念以及法律人才共同培养目标而建立的。本文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人才培养经验为例,从制订培养目标、扩大教学外延以及品牌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下高校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缺乏统一认识。为了更好地实施该计划,高校需要厘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关系,界定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有效部署教学内容,规范与优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祥修 《继续教育》2015,29(2):35-37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模拟法庭教学,因为模拟法庭教学能够更为全面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将理论用于实践。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置缺陷、师资配备不足、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模拟法庭教学改革应从将模拟法庭教学单独设课、建立一支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由专业教师与专职法官共同精心设计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真实案件的审理、尽快完善模拟法庭教学的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要解决好当前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法律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法律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论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导游是我国导游队伍的中坚力量,主要承担涉外旅游团队(包括国外入境旅游团队和中国人出境旅游团队)导游接待工作。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旅游企业对涉外导游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和选拔涉外导游人才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导游学没有独立学科地位,只能挂靠在旅游管理专业名下的导游培养,其专业化程度和外语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涉外导游人才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进而制约着涉外旅游市场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深入研究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加强多学科渗透,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改进人才选拔方式,是培养高水平涉外导游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浅论校企合作与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计划期间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英语教研室通过对福建省内28家旅游行业主要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市场调查,了解业内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前景,并咨询业内资深人士关于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向与规格等方面的建议,组建专业发展顾问委员会,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努力推动校企合作,精心打造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和教师队伍“双师制”,积极进行创业教育与实践,对旅游英语专业的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使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具有鲜明的行业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卓越的背景下,要想使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建立一种校企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职业素质以及学习效率,以起到国家、企业、职业学校和学生“多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俄两国合作的不断深化、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会逐步增大。满洲里学院确定的"俄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对法律系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刚入学便引导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学习中国法律是根本,同时在四年的时间里兼修俄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主要的俄罗斯法律课程。为了实现"俄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法律系将来的俄语授课教师队伍中,应该大量启用俄罗斯外教。  相似文献   

17.
从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入手,探讨了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认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宽厚的多学科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必须从学制,课堂设置,实践教育,学术教育和高教师资等方面彻底革新,形成适应司法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增长极的曹妃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法律人才的储备及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不能满足曹妃甸的跨越式发展,建立符合曹妃甸自身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沿海自贸区发展的现代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位一体的新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法律人才培养面临着重大变革。如何从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目标的确定,培养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着手.探索一套适合各高校改革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齐体系,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禁毒专门化人才培训,有利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和开展禁种铲毒和禁吸戒毒工作,能有效减缓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发展蔓延势头.禁毒专门化人才培训不仅是同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需要,也是禁毒队伍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